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为什么选定南京作为订约的地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什么又在天津和北京订的?  相似文献   

2.
咸丰十年八月(1860年9月),英法联军先后在张家湾、八里桥大败僧格林沁、瑞麟、胜保所统备营。瑞麟逃,胜保中枪坠马,僧格林沁自劾“死有余辜”,第二次鸦片战争胜负已定。此前,《天津条约》已经签订,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局《江宁条约》一样:割地、赔款、开放口岸。  相似文献   

3.
四、在屡受挫折和曲折中保持发展势头晋中商帮鼎盛时期,时局越来越乱,商业风险越来越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又发生了1856年(咸丰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庚子事变),1904  相似文献   

4.
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他们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早期的改革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王朝再次被外国侵略者打败,同时又受到太平天国革命的打击,清朝统治阶级中又进一步分化出一部分进行近代新式工业活动的洋务派。李鸿章则是洋务派中的主  相似文献   

5.
课题:第四章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节英法联军进攻中国。教学时间:一三五分钟(三节)教学目的:一、教育目的:1、说明英法侵略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虽获得不少特权,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仍不满足,因此英以亚罗船事件,可以西林县事件为藉口,结成联军,发动第二次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人曾经掀起仿制轮船的第一个高潮,但时过不久,又回到了苟且偷安的状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在利用本国的能工巧匠试造轮船的基础上,设立了中国最早的造船机构,开始了"官为主持"制造轮船(主要是兵轮)的实践,并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轮船制造人材和驾驶人材。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改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加剧了清王朝的社会矛盾和危机。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导致列强凭借其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对华进行侵略。清王朝腐败无能、横行暴政、增加赋税、压榨百姓,在国库空虚、财征枯竭的情况下,铸造  相似文献   

8.
当中国封建社会临近尽头时,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声叩开了中国的国门.但是,深处内陆的汉口,受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却更为直接.战后,汉口开埠,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外贸迅速发展,近代工厂陆续兴建,水陆交通和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汉口从一个古代名镇转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都会,留下了一道弯曲的风景线.汉口的第二次崛起发生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  相似文献   

9.
在广东近代历史上,拒绝吃英国人提供的食物而死者,有一马—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广东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战死沙场后,他的黄骝马被英兵虏去。奇怪的是,这匹马终日不吃不喝,仰天悲鸣,最后饿死。人们感叹哀悼,称它为“义马”、“节马”。然而,那个不吃英人食物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人是两广总督叶名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被英军俘虏,后饿死在印度。  相似文献   

10.
李书源 《史学集刊》2003,(4):18-24,39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法国对中英冲突采取了谨慎的中立政策,并于1841年4月派出以真盛意为首的观察团前往中国进行观察。真盛意等人不具备外交谈判的资格,却擅自与中国官员进行了多次交涉。他们以调停、助战为诱饵,试图谋求法国在华的特权与利益。这些活动是法国对华政策由旁观转为主动侵略的序曲。其中一些建议主张后来为法国政府采纳。这些活动虽未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定,但却获得了中国给予法国与英人相同利益的保证及对法国的好感。继之而来的法国代表拉萼尼利用这两点影响不仅轻易得到了与英人一样的特权,而且还迫使清政府放弃了对基督教的禁教政策。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给中国思想界带来较之第一次鸦片战争更为重大和深远约影响,中国社会出现了力主向西方学习纳新派别——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滚。他们指出: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有亡国之危险;提出“自强”的口号;而要自强,就必须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他们学习西方的要求比较全面、大胆,但又有相当的保守性,这一切都凝聚在“中体西用”化观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近代史可谓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屈辱史,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我们被迫打开国门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的是一次比一次程度更严重的侵略。一条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寸寸土地被侵略、一批批奋起反抗的斗士被杀害。近代史的屈辱告诉了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给我们在当今的国际交往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周边安全也陷入了危机,边疆领土开始了一步步被瓜分的历程。以史为鉴,当年的边疆危机给我们今天找到制定周边外交政策提供了借鉴意义。我们现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应该更注意维稳、加强合作,探寻新型大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有理论家认为,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有照片的历史和没有照片的历史。按照中国摄影史的通行说法,中国摄影的历史是从近代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由法国贸易代表于1944年在澳门和广州拍摄开始的,广东是中国摄影的策源地①。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近代历史有了可以依靠的具体图像。中国摄影在此意义上,与中国近代史同步。广西作为与广东相邻的省区.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中,台湾连获大捷,但由于清政府全局失败,台湾也与祖国一起,开始向半殖民地深渊沉沦。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台湾开港,殖民地化程度严重加深。中法战争,台湾、内地军民同仇敌忾。法国殖民军撤离台湾,不仅是台湾军民抗战的胜利,同时也是祖国在中法战争中军事胜利的重大成果。1894年~1945年,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较量,在此期间,海峡两岸人民共赴国难,台湾亦与祖国一起,随国运兴衰,载沉载浮,荣辱与共。  相似文献   

15.
帝国主义新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探索〔澳〕黄宇和拙著《第二次鸦片战争探索》行将出版(美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北美分社,1997年),谬蒙《近代史研究》邀约撰文预作介绍,祗承雅命,恭候贤达教正。1971年拙著《两广总督叶名琛》脱稿后,即从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研...  相似文献   

16.
洋行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在鸦片战争后,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所设的行号。这些行号有的称为公司,有的称为代理行或贸易行,在习惯上一般又均以洋行做为各种商号的总称。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天津条约”,在1862年3月烟台开辟为商埠以后,烟台就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因而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国、意大利,丹麦、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法国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中的内地置产协定而引起的教案交涉屡见不鲜。这一显著特点,连天主教会编的《契卷汇式》也不得不承认:“历观公庭案牍,每多田宅争讼。”近代清政府与法国关于教会在中国内地置产的协定先后有三个,分别为咸丰十年(1860年)《北京条约》(中文本)第六款,同治四年(1865年)柏尔德密协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内地置产协定。本文拟据有关档案史料,对上述三个协定的由来及交涉经过作一简要考察,期能进一步认识近代教案之起因。  相似文献   

18.
试论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动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动因刘存宽1840年英国发动的对华第一次鸦片战争,历来是中外史学界关注的焦点。关于此次战争的动因,学者们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英国是为了“外交平等”和捍卫“国家尊严”而发动这次战争的;有的人认为战争起源于“中西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9.
余绳武(1926年~)是我国中外关系史专家。江苏省扬州市人。1943年在昆明入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转入清华继续学习。大学期间致力于学习世界历史,先后选修过十余门西洋史课程,为后来从事中外关系史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1948 考入清华研究院,从师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邵循正先生,攻读中外关系史。1951年,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即近代史研究所)范文澜所长的关怀和帮助下调来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将近四十年了。 1953年~1957年先生参加集体著作《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的编写工作,分担撰写了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发动到广州和约的成立)初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第二次鸦片战争)部分初稿,第二编绪言,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部分初稿(蒲安臣条约),第二编第三章第二、三、四节(甲午中日战争)等。该书1958年出版后,受到史学界和一般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与英法军兵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力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兵力的强弱,不在于绝对数字,而在于比较。本文试图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与英、法侵略军双方各自的兵力及其对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清军的抵抗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国范围的,仅在广州地区、京津地区与侵略者流血鏖战,而在上海、舟山、大连湾、芝罘等地却与英法联军猫鼠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