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给我们编纂志书带来一些困惑。从广义的文化概念审视志书,志书记述了各种文化现象,如建置文化、人口文化、生育文化、物态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及精神文化。从文化要素方面分析志书文化层次的构成,可以看出志书记载一地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记载不同时期的文化,反映不同时期文化的继承、积累与创新。志书保存史料,实际是保存这一代人的文化活动,保存这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所以说编纂志书就是编纂文化,文化是志书编纂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甘肃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积淀,曾经孕育出灿烂的地域文化。在文化的春天到来之际,平凉应着力发展传承西王母文化、崆峒文化、皇甫谧文化、古成纪文化、佛教文化、陇东民俗文化、安口陶瓷文化、泾川完颜文化、庄浪梯田文化、红色文化等十大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打造西部文化强市、名市。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播的功能,从总体上说,具有实现文化价值、扩大文化影响、满足文化需要等功能。从构成文化不同社会功能的各层面来分析,军事文化传播具有文化教化、文化规范、引领风尚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于丽丽 《神州》2020,(1):28-28
朝阳的文化历史悠久,红山文化、三燕文化、佛教文化享誉国内外。近些年来,朝阳文化更是蓬勃发展,文化艺术根深叶茂,繁荣精湛,文化产品硕果累累,文化人才走向全国。尽管我市文化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与广大群众的文化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还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着部分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文化经费严重短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缺乏连续性、群众文化人才严重不足、基层文化艺术人才断档、小戏小品创作数量少、精品奇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使我市文化不能良性循环发展,本文就推动朝阳市文化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朝阳文化发展提供意见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叶少君 《神州》2013,(8):38-38
村级文化建设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的建设,同属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属于政府发挥文化职能服务基层民众生活。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一、村级文化建设:1、村级文化建设的内涵2、村级文化建设的优势3、村级文化建设的要求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1、以民间艺术为切人点,打造地域特色的文化服务2、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三、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共同开展。  相似文献   

6.
孙颢  许哲 《北方文物》2011,(3):13-21
通过夫余文化陶器的类型学研究,认为夫余的文化因素构成包括:西团山文化、邢家店类型、汉书二期文化、宝山文化、谢家街类型、汉文化,这些文化对夫余文化的影响不是单线,有些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街区功能演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静  陆林 《人文地理》2010,25(2):70-73
文章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城市文化街区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城市中心商务文化街区、主题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街区。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文化街区的主要功能,认为城市文化街区功能演化实质是一个不断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动态螺旋式发展过程;探讨了城市文化街区的功能演化机制,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旅游发展、文化发展是城市文化街区功能演化的三大外部影响因素。认为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导入文化街区,是引导街区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资源的背后是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保护和发掘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对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无锡市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概况,根据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现状,提出保护现有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红色家底"、整合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打造特色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等保护性开发策略,旨在以红色文化促进无锡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雷州文化是对雷州半岛文化的简称,[1]它是在雷州半岛及其临近地区形成,以雷文化为主体的一种区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分支。近年来,雷州文化在学界和政府层面受到了高度重视,并与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一道,被列为广东四大区域文化之一。但鉴于学界对雷州文化的某些核心方面仍认识未清,表述较乱,因此有必要对其作出进一步的类型学划分,厘清其发展脉络,以利于知识界及文化和产业界正确地认识、利用雷州文化。一、方言、民系、族群与雷州半岛的文化构成分析雷州半岛的文化构成,可以有多种视角与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是由北京大学与澳门理工学院共同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东亚地区在全球化大潮之下,如何理性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效应对外来挑战,把握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促进东亚国家的文化交往与文化繁荣。会议讨论的热点问题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国际关系与东亚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播、东亚文化建设、“东亚意识”与华人社会文化倾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三姐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刘三姐文化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刘三姐文化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整理研究刘三姐文化档案具有重要意见。根据刘三姐文化发展历程和刘三姐文化档案资料的形成情况,可将刘三姐文化档案分为刘三姐故事传说档案、刘三姐山歌文化档案、刘三姐艺术文化档案、刘三姐文化研究档案、刘三姐文化品牌开发利用档案。  相似文献   

12.
赵林栋 《攀登》2014,(1):122-127
为了回应全球文化竞争的加剧,促进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价值整合,需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价值,促进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硬实力的提升、丰富的文化资源、对软实力的重视等因素是转化的有利条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偏差、文化管理的创新性不足、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不够等因素是转化的不利条件.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受到来自文化语境、文化传播和文化受众的限制.在转化中应考虑文化传统性与文化现代性的统一;文化民族性与文化世界性的统一;文化对内凝聚力与对外影响力的统一;文化理想性与文化现实性的统一;文化传播主体与文化传播受众的统一.文化资源——文化传播一文化认同是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方志发展历史来看,方志文化已远远超越狭义的物化文化范畴,广义方志文化包含人们在方志编纂和应用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方志文化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全方位建设方志文化要开阔视野,拓展发展空间,着眼于大文化概念,促进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者协同发展。在物质文化上,以志鉴为中心,开发多元方志产品,为方志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在制度文化上,依法修志,创新工作机制,为方志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精神文化上,内修志德,外营识志、用志氛围,推动方志精神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文化地理学的主题与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钱今昔  王星 《人文地理》1989,4(2):47-51
本文论述了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认为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一门独具特色的分支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历史性;阐述了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即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景观、文化生态和文化综合体及文化发展的四个基本过程。四个基本文化过程持续不断地运行,推动了空间文化系统的螺旋式上升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大虎 《神州》2011,(2):106-106
乡土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山区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文化,如民风、民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名人轶事、文化遗址等等。在山区传播先进文化,必须以当地乡土文化作为基本立足点,根据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重视乡土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化信息的空间扩散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王康弘  耿侃 《人文地理》1998,13(3):50-54
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探讨了文化的空间扩散过程;初步探讨了文化扩散的信息内涵,提出了文化源地、文化宿地、文化扩散媒介等文化信息扩散要素,简要地分析了文化信息扩散的类型;着重探讨了影响文化信息扩散的作用因素,分析了环境约束,区域引力,空间距离、地形摩擦、文化惯性和文化革新等6个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毅 《岭南文史》2013,(4):I0001-I0001
公益文化是面向全民的、非营利性文化,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全民文化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宗旨,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和基本文化需求的满足。公益文化涵盖了社会福利性文化、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等,集中展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累,是文化事业的根基,是实践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构成现代社会文明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客家文化生态的形成及时空演变入手,根据生态学的若干理论,总结了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和一般模型,在深入分析客家文化的生态学现象的基础上,对其生态位、生态幅、生态效应和生态边缘效应进行了文化解释,指出了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是在客家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基础上,吸收并融合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且客家地区处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湘楚文化、赣文化、江浙文化等各种文化的包围和竞争之中,处在各种文化的生态界面上,是山区各种文化生态因素综合形式的多维相空间组合,最后,提出了保护客家文化生态环境与弘扬客家优秀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贸易是主权国家彰显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贸易体现文化的吸引力、提升文化的凝聚力、深化文化的渗透力、增强文化的同化力。尽管我国文化贸易存在文化贸易规模小、限制文化的吸引力,文化贸易平台建设不完善、削弱文化的凝聚力,特色文化品牌少、降低文化的感染力,文化贸易模式单一、减弱文化的同化力,文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限制文化的传播力等方面的问题,但文化贸易发展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号召,进一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资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强调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自治区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也提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必须依靠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激发热情。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是一致的,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