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粹大屠杀的惨剧深深震撼了基督教世界。战后初期,天主教和新教教会即开始了初步的反思,后经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及其后一系列会议的推动,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基督教大体上完成了对传统的基督教反犹主义的反思和清理。基督教对犹太教态度的转变轨迹,主要体现在天主教和新教教会陆续发表的诸多文件上。这些文件谴责了基督教反犹主义,解除了有关犹太人杀死耶稣的指控,恢复了犹太人作为上帝选民的神学地位;确认基督教和犹太教之间的历史渊源,对耶稣以及早期基督徒的犹太属性表示认可;认为历史上基督教对犹太教长期的教义诋毁,是导致纳粹大屠杀的一大根源,并对基督教会在大屠杀期间的冷漠表示歉疚。后大屠杀时代基督教的反思历程反映出其勇于自我更新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向度,也为不同宗教之间的相互对话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新大陆未被“发现”之前,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信奉各式各样的原始宗教。到了15世纪末,随着西方殖民者葡萄牙的侵入,拉丁美洲就开始了天主教化的进程,天主教逐渐在拉丁美洲占统治地位,天主教会还成为殖民统治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年的本世纪,出现了罗马天主教会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变化,有人主张改变保守的天主教传统。六十年代后,根据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精神,拉美天主教会其内部也逐渐出现多种分化,与此同时,来自欧洲和美国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基督教新教也对本地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拉美本土传统宗教并不多,但在某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传统土著宗教遗迹。此外,在许多印度人和黑人,产生了一种信仰和天主教的传统结合的宗教。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在美国有着不一样的坎坷历程,直到20世纪中期才被美国社会接纳并发展壮大起来,其社会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就当时的美国社会政治等原因剖析时局,以及这种时局下召开的梵蒂冈第二次会议,对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天主教在美国的演变做一个分析。梵蒂冈第二次会议是天主教在美国发展的一个契机,它从多方面把天主教中不适合美国社会政治的因素淡去了,因而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4.
梵蒂冈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文献收藏地,收藏了一批珍贵的中国天主教文献。本文仅对该馆所收藏的重要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稿抄本Borg.cin.503,即多明我会士黎玉范所撰述的中西文文献作出研究:介绍了黎玉范其人其事,黎玉范对中国祭祖、祭孔礼仪问题研究著作《圣教孝亲解》及原文转写,汉语-西班牙语双语词典和学习汉语会话的《拜客问答》等,并且探究文献撰写背景、内容及其价值。梵蒂冈收藏的珍贵稿抄本天主教文献,对中国明清史、中国基督教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英国"王权至尊"的权力结构,决定了神学教义变革的政治性解决方案。教职会议或主教在"至尊的王权"邀请下,以普通法的方式参与了对神学教义的定义。爱德华六世与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政治环境,为神学教义革命的释放提供了机会。爱德华六世时代产生的《公共祈祷书》与《四十二信条》,将英国国教会神学教义改革演绎成了一场革命。经历玛丽一世的天主教政策之后,伊丽莎白一世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爱德华六世时代的革命性举措,使英国教会在神学教义与礼拜仪式方面兼具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教民信教有着多种原因及民间社会的因素。信仰缘由,一为深入了解教义,力图认识世界和人生奥秘,二系一般性地获知天主教对个人今生来世的影响,三是入教治病去灾,四是穷人为得到些许经济实惠,五为信仰成本低,六是神职人员传教士人品具有吸引力,这六个方面的一个或两个因素,就会使人产生对天主的崇拜,步入教门,然以第二种原因为多。中国民间社会恰有为天主教传播利用的条件,如家族意识和父家长制,人们的从众心态,佛道早已传播的地狱观念,都是促成教民信仰天主教的社会因素。信徒由于对教义的了解和人生的寄托,宗教生活的习惯,对教会的依附心理,形成深厚的宗教情结,相当执著,以致宁死不改变信仰,对官方禁教采取面革心非态度,甚而接引西洋传教士。由此可知,政治强力的禁教,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改变、消除教徒从教的那些社会因素,才可能消解教民的宗教情怀,而这是清朝政府万难做到的,是以天主教传教活动和民间信教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7.
来到意大利罗马,“城中之国”梵蒂冈是不可错过的。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在台伯河的西岸,其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尺教堂、教皇宫、政府大楼、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图书馆等,国界以梵蒂冈城墙为标志。梵蒂冈是个宗教国家,因为这里是敦皇的所在地,而成为全世界天主教徒向往的地方,世界近10亿信徒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8.
赵伟 《史学月刊》2020,(8):69-81
传统研究中,学者们多将"公会议至上理论"的源头归于中世纪世俗的政治理论和帝国公法学家们的思想。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召开后,以公会议历史为中心的研究再次引发了学者们的兴趣。1955年,蒂尔尼出版《公会议至上理论的基础:从格拉蒂安到大分裂的中世纪教会法学家之贡献》一书,从12、13世纪的教会法传统阐释了"公会议至上理论"的起源:12世纪教会法汇要学家关于教宗、教会、公会议等问题的讨论,13世纪教令学家提出的共同体理论,14世纪约翰和扎巴里拉等人对传统教会法理论的综合和演绎,最终在政治形势的催动下促成"公会议至上理论"的成熟。蒂尔尼的研究否定了"公会议至上理论"起源于教会外部说,将"公会议至上理论"定义为教会法发展史上的一环,同时为"公会议至上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宗教神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西平 《文献》2003,16(3):17-30
罗马梵蒂冈图书馆是世界上稿本最多的图书馆,也是藏明清间天主教文献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近百年来已有不少前辈和同代学者到此探宝并对这批文献做了一些研究.①  相似文献   

10.
晚清之前,国人对基督宗教的认识实际上只是天主教。19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天主教仍然被许多中国人用作基督宗教的总称。新教传教士为与天主教相区别,使用辨正教、更正教等词汇强调自身正统,两教在概念上展开对正的争夺。天主教由总称变成基督宗教之一派,以及新教译名之流行,是新教传教士提升新教地位的努力与晚清维新思潮相结合的结果,由此产生的新教胜于旧教观念,对现代中国人的历史和宗教认知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传统研究中,学者们多将"公会议至上理论"的源头归于中世纪世俗的政治理论和帝国公法学家们的思想。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召开后,以公会议历史为中心的研究再次引发了学者们的兴趣。1955年,蒂尔尼出版《公会议至上理论的基础:从格拉蒂安到大分裂的中世纪教会法学家之贡献》一书,从12、13世纪的教会法传统阐释了"公会议至上理论"的起源:12世纪教会法汇要学家关于教宗、教会、公会议等问题的讨论,13世纪教令学家提出的共同体理论,14世纪约翰和扎巴里拉等人对传统教会法理论的综合和演绎,最终在政治形势的催动下促成"公会议至上理论"的成熟。蒂尔尼的研究否定了"公会议至上理论"起源于教会外部说,将"公会议至上理论"定义为教会法发展史上的一环,同时为"公会议至上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宗教神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基督哲学”——反经院神学伊拉斯谟(1467—1536年),作为欧洲北方文艺复兴的伟大代表,他留下的最重要的历史遗产不是其古拉丁语文学作品,而是其独树一帜的宗教思想。他的宗教思想,不仅对同时代新教革命产生了直接的巨大的影响,同后世历代欧洲思想文化运动,例如,18世纪启蒙运动、19世纪自由天主教运动,以及20世纪以来方兴未艾的普世的基督教运动之间,都存在着显著而深刻的渊源关系。因此,深入、细致地考察他的宗教思想,对理解欧洲近现代思想史,特别是基督教历史的演变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伊拉斯谟的宗教…  相似文献   

13.
近几个月来针对天主教各种铺天盖地的丑闻漩涡表明,教皇也许太轻视了深入梵蒂冈心脏的各种劣根性——那些数个世纪前就被薄伽丘嘲笑成一本小书的黑暗传统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之初,如何改造与梵蒂冈罗马教廷有密切联系的中国天主教会以适应新社会,如何处理宗教与新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与西方帝国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外来宗教,是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挑战。中共在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把握中国天主教与罗马教廷在教义教理和行政管理有直接联系的关键点,强调政教分离,以割断其与帝国主义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为基本要求,领导和督促中国天主教会开展革新运动,形成了独立自办和自选自圣的新型中国天主教会。这一革新运动成为中国天主教千余年历史上的最大转折。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的总称)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元成宗年间,辽宁西部地区就有天主教信徒。清同光年间后,基督教在锦州地区进一步传播。本文主要通过查找地方志和实地考察,对锦州地区基督教、天主教的传播发展及教堂分布进行梳理和略述。  相似文献   

16.
海舍尔提出的深度神学不是神学的分类,而是基于今天的宗教现实而提出的一种信仰方式。它融合宗教的内容与宗教的行为,强调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关注的是人的现实处境,即人的宗教性存在。深度神学主张自我理解,注重对宗教的溯源、对存在的反思,创造一种纯粹而神圣的时刻,获取上帝的观念。深度神学真实而生动,深刻而具体,对于现代人正被物欲蚕食的精神世界来说,无疑是一剂难得的良药。  相似文献   

17.
自唐朝以来,藏传佛教一直是藏族人的主要信仰。清初,西方天主教开始传入西藏阿里地区,尤其得到了古格王朝的支持。自那以后,梵蒂冈派人前往西藏境内传教,但终因天主教-神教主张与佛教“生死轮回”等学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加之其他诸多因素,导致西方传教士在阿里、日喀则、拉萨等地的传教活动均以失败告终。清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将传教活动转向西藏边缘地带, 即澜沧江中游滇藏交界的西藏芒康县盐井乡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茨中、茨古、巴东乡以及怒江贡山县以及四川藏区等地。经过多年的努力,芒康及澜沧江中游等地部分藏族人终于放弃了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成为我国藏族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惟一一处信仰天主教的藏族社区。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西欧受着天主教教会和神学的严厉控制。为了维护教会的绝对权威,教会对许多根本与信仰无关的事情做出了结论,尽管这些结论很多是荒诞不经的,但却是神圣不可更改的。许许多多纯粹是学术的、科学的问题,一旦被教会染指,就变成了信仰问题、政治问题和刑事问题,同宗教迫害和政治迫害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9.
方豪在宗教史研究方面颇具成就,其研究以天主教史为主,《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为其重要成果之一。在详考天主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原因以及与中国化的相互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同时,又对回教、摩尼教等其他外来宗教进行了较深的研究。并对浙江诸外来宗教重点考察,开宗教区域研究之先例。他还注意展拓宗教史史料来源,对宗教史研究,有发扬光大之功。  相似文献   

20.
东正教是基督教三大主要教派(天主教、正教、新教)之一。自公元一○五四年与罗马天主教公开分裂以来,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东正教单独建立教会,自选教会最高首脑及教会机构各级神职人员,在世界上拥有八个牧首区,九个独立教会,教徒约一亿。在世界三大宗教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在我国,它是被承认的合法宗教之一。东正教传入我国,是沙皇俄国侵华政策的产物,它“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