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学"与"思"的关系问题,是儒家学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先秦儒家开始就对此有过深刻的思考,宋明儒家学者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夫之等进一步发展了先秦儒家学者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关于"学"与"思"关系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明朝中期,国政危机四伏,内外交困。朝内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而朝外烽烟四起”战乱不断。“今天下波颓风靡,为日已久,何异于病革临绝之时”(阳明语)。学术界也死气沉沉,一蹶不振,学者笃信程朱,谨守绳墨,思想僵化,学术衰退。这时就需要一种新鲜的学说理论来代替已经僵死的程朱理学,更有效地统治人民思想,并整顿地主阶级的思想道德,以挽救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曾经昙花一现的陆九渊的心学在王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元代大儒许衡在理与气,理与天,理与物、理与心等关系范畴上的论述,阐释了他的道→太极→气→天地→万物的宇宙生成理论。许衡的宇宙生成理论在继承朱学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冲破程朱理学的某些束缚,吸收了张载气学和陆九渊心学的思想,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南宋陆九渊是自孔子以来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之一,他的“顿悟”教育理论体系是对中国古代教育艺术思想、教学实践经验集大成的总结和继承。然而,千百年来他的“顿悟”教育备受歧视和排斥。重新认识“顿悟”教育,不仅是对宋代优秀教育思想的认可,且对当今的教育理念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熹通过对《论语·里仁》"好仁恶仁"章的解释,扬弃了程门之学,并形成了"公体正用,体用一如"的公正哲学,但就其建构来说,这也只是其中的一维。对陆九渊心学理"的"心里公,好恶又未必皆当于理"的"公而不正",以及对吕祖谦史学理学的"切切然于事物之间求其是,而心却不公"的"正而不公"的批判,则是建构上的另外二维。三维建构,使朱熹公正哲学具有了历史感和立体感。阳明"致良知"之学是对朱熹公正哲学的继承。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演进历程中,由南宋陆九渊发端、经明代王守仁集大成而形成的陆王心学,不仅为传统整体学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以其对"心"的全新阐释和建构,别具一格,特色鲜明,从而为"内圣外王"理想的推进,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明清鼎革,陆王心学虽然受到很大冲击而式微,但其发展并未中断。学术界对清代陆王心学的已有研究,或专注于某位学人的个案探究,或着眼于某一时段的状况揭示,应该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然而,对陆王心学在有清一代的发展脉  相似文献   

7.
明朝是理学的全盛时代。明太祖和明成祖比宋元的君主更善于利用程朱理学来实行封建专制的思想统治。从私塾到国子监的学生,只许读经过朱熹等人注释的《四书》、《五经》,外加明太祖“御制”的《大诰》。然而,思想总要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就在朱熹被捧得比孔子还高明的明中叶,出现了王阳明的“王学”。这派学不满于朱熹“穷理居敬”之类教条的僵硬和繁琐,以佛教禅宗的语言,孟子的学理,陆九渊的“心说”,作为判断天理人性的是非标准;  相似文献   

8.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馀姚(今属浙江)人。《明史》卷一五九有传,后人撰有年谱多种,生平事迹详明。其著作由门人编成《王文成公全书》,其中《大学问》、《传习录》为其哲学思想的纲要。 王守仁有一整套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思想体系。他在《朱子晚年定论序》中明确讲述了自己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渊源,从中可知,他近承陆九渊,远绍思、孟学派,对程朱理学,摒弃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主体部分,褒扬其主观唯心主义的次要成分,对佛老,特别是禅宗,吸收其主观主义认识论,否定其出世思想,从而构筑了自己的思  相似文献   

9.
于海燕 《神州》2013,(5):139-139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知识时代教育的核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来培养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鼓励质疑孔子曰:"疑是思之时,当之端。"不错,有疑问才会有思维,有思维才会有所得,有所得才会有发展,有发展才会有创新。而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为精辟:"为学患无疑,疑者进,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即使问题很简单,很肤浅,教师也要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如鸟之双翼"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其意是说,1.礼治(德治,或称儒家学说,)和法治(法治,或称法家学说)就像鸟的两个翅膀,把"礼"治和"法"治的施政两手共同应用才能治理好国家。2.德治(儒家学说)为主,法治为辅。综合起来,就是把礼治(儒家学说)和法治(法家学说)结合起来使用的学说,当然就是治国思想的主体了。只纯强调礼治(儒家学说)或者只纯强调法治(法家学说)是不对的。二者共同应用中,又要以德治教育为主,以法治为辅。  相似文献   

11.
吕祖谦与《宋文鉴》陈广胜吕祖谦(1137-1181)是南宋著名的学者,在宋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与朱熹、张合称"东南三贤",其学术亦即吕学,在南宋乾道、淳照之际(1165-1189)与朱熹的朱学、陆九渊的陆学并列为全国三大学派。吕祖谦家学渊源深...  相似文献   

12.
宋钱版别研究珍贵史料——读叶适《淮西论铁钱五事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森 《中国钱币》2007,(3):17-21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是与朱熹的道学派、陆九渊的心学派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的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南宋淳熙五年(1178),叶适以进士第二名及第,后历任吏部员外郎、吏部侍郎、江东安抚使兼沿江制置使等职,官至宝文阁学士、光禄大夫。  相似文献   

13.
"政"是孔子学说中的一部分,孔子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论述也较为浅显、简单,对实际政治制度很少涉及,实际上是以道德力量统摄政治领域的许多事情。在现代社会各种关系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孔子政治思想的局限性明显暴露出来,因此现代人需要以发展的思维取代古代社会中单纯的学说,在众多关系中条分缕析,适应客观规律的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宋诗》著录诗人9000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朱熹、张栻、陆九渊、刘克庄诸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陆贾《新语》中的无为思想作梳理与再现。认为陆贾的"无为"思想是在总结秦短命而亡和对汉初现实清醒认识的基础上,融合儒道两家,并将儒家"仁义"思想赋予新内容的一种思想学说。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了陆贾"无为"思想对后世政治学说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西南军阀史,绕不开兴义系;提起兴义系,绕不开笔山书院。——题记过去,提起书院,人们会想起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他们与朱熹、张栻、陆九渊这些名字联系在一起。书院,顾名思义,是远离尘嚣闭门读书、潜心修养的所在。笔山书院,培养出了众多栋梁之才,如王伯群、保衡、刘显治、李培先、何应钦、王聘贤、刘若遗、王文华等。品读民国时期贵州军阀历史,看到的  相似文献   

17.
朱舜水学术思想的基本特点是提倡实功实用之学,反对宋儒以来高谈性命、脱离实际的学风。朱舜水对程朱相当尊重,但并非一味崇拜,对其不合己意之处能直言不讳地加以批评;对陆九渊、王阳明皆有肯定,但对陆、王的认识论有不赞同处,反对其学术作风及与佛教划不清界线。在朱舜水的心目中,陆王地位远不如程朱。不能简单地说朱舜水在日本传良知之学。  相似文献   

18.
曹聚仁做战地记者的时候,曾往江西临川作客(第三战区防地),在某军驻地讲演。曹先生主讲哲学,又以为面对军人,“谈哲学总不会出毛病的”。乃就地取材,谈当地人王荆公、陆九渊、汤若士的情理观,次日,该军汪参谋长,就和他大谈张载“东铭”的话题,“张子的《西铭》人所熟知,他偏谈《东铭》岂不是有意要估量我的见识么?”而“东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思想家大多从佛学那里吸收养料来充实自己的人生和思想,康有为也不例外。康有为自从接触佛学思想后,便开始了佛化人生的历程。他不但在个人生活上富有佛学情趣,更以佛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普度众生的精神来从事维新运动,并建构出了一个儒佛融合的用以指导维新运动的"大同"思想体系。变法失败后,则又重拾佛学作为自己的思想支柱。  相似文献   

20.
仁政学说是孟子主要的政治主张,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性善论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前提,具体表现在孟子的"王道"主张,其中心是"以民为本"。孟子民本思想的根基是性善论,表层是仁政论,孟子在大力提倡在施仁政的同时,重民心向背,强调统治者要有善的动机,要重民意、施仁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