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封建”名实析义——评冯天瑜《“封建”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冯天瑜的《“封建”考论》提出商榷。指出“封建”概念是历史地变化着的,不应该用凝固化的老概念去“匡正”人们鲜活的历史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论定战国秦汉以后属封建社会,并提出“封建地主制”理论。这种认识的正确性,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证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继承和发展。把它贬为“泛封建观”,指责它“与马克思封建社会的原论相悖”,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中日译者以中国故有的“封建”概念,对译西语中表述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feudalismus一词,后来在中国将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称为“封建社会”。此说在中国近代社会及学术界形成主流认识。然而,中国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是不是类似西欧中世纪的社会形态,中国的这段历史应该不应该有自己的特殊性表达,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有所关注的问题。冯天瑜教授《“封建”考论》一书的出版,再次将这个问题的讨论推向了高潮。两年来,关于封建译名以及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讨论,不断见诸报端,并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不同意见。本刊认为,这场讨论,从“封建”译名引申到学术概念的界定,更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再认识,不仅关系到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问题,更关系着我们对中国秦汉以后社会性质的判断,关系重大,意义深远。所以,本刊决定以笔谈的形式参与这场讨论,并欢迎学界同仁热情赐稿。  相似文献   

3.
何兹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名著《中国古代社会》体现了他重要的学术观点——汉魏封建论,《中国古代社会》以社会经济变化为主线,论证了汉魏封建说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是汉魏封建说的代表作。本文从汉魏封建论的史学价值出发探讨了何兹全先生的重要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近代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不少"封建残余",在思想层面上尤其包括了反西方的、要求"回归"东方封建传统的农本主义与亚洲主义思想。通过考察分析近代"中国通"长野朗的思想言论可以发现,实际上两者共同作用,不仅对日本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产生了深刻而消极的影响,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一方面,作为日本精神主义"扩大版本"的亚洲主义与作为"变种版本"的农本主义存在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二者在阶级意识、中国观和社会运动观、对秘密结社的共鸣三个方面存在紧密联系。可以说,长野朗的思想乃是谋求以"东洋社会传统"来改造国家,要求反近代、反西方,对内主张农本主义,对外主张亚洲主义的一种消极思想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5.
文史快车     
建平 《文史天地》2011,(7):89-95
影像站土改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封建"名实问题讨论中对"封建"概念的不同理解,说到底是承不承认马克思所说的封建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形态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例如,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视西欧封建制为特例",氏族社会一奴隶社会一封建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模式只适用于西欧.列宁把"封建"拓展到其他地区和其他类型,是"泛封建论"的始作俑者.把秦以后的中国定为封建社会,就是"泛封建论"在中国历史上的贯彻;它既不符合封建的古义和西义,亦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我曾经撰文提出不同意见.现在,趁<史学月刊>组织笔谈的机会重申我的一些看法,并作若干补充.  相似文献   

7.
军阀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军阀这个词,出现得很晚(大约到二十世纪初年才出现),但军阀现象则古已有之。人们把军阀叫做封建军阀,可见军阀现象是与封建社会相联系的。封建社会之前是否已有军阀,还可研究,但资本主义发达的社会,军阀无存身之地,确是事实。因此,说军阀是封建性的而非资本主义性的事物,是正确的。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我们常把那些指挥侵略军的日本军人称作日本军阀。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日本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较晚,又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很大的封建性。而日本军人的侵略行为又特别的野蛮和残忍,所以我们说他们是日本军阀。但这种说法毕竟不科学。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8.
土改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9.
值得重新体味的清民之际的"封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黄遵宪、梁启超、严复、章太炎、孙中山等先进中国人参考日译新名“封建”,初步形成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用以表述中国、日本、欧洲的相关历史时段,较成功地实现了古今“封建”义的承袭与转换、中西义的对接与涵化。由于尚未能做深入的学术论证,清民之际学人的封建观无力抵御后来兴起的强势的泛化封建观,退隐而去,但其包蕴的合理精义,值得我们重温。  相似文献   

10.
一、对《黄世仲革命生涯和小说生涯考论》这本著作的总评价颜廷亮同志研究黄世仲从文革初到现在《黄世仲革命生涯和小说生涯考论》问世,历时40多年时间,在这40多年对黄世仲的研究过程中发表了不少关于黄世仲的研究著作和论文,如2000年出版的《黄世仲与近代中国文学》等。但是,这部80多万字的《黄世仲革命生涯和小说  相似文献   

11.
张宪博 《安徽史学》2007,(1):25-34,93
长期以来,吴应箕的实政思想一直未能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旨在对他的主要思想进行评述.吴应箕对明代政治体制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已经超出了与他同时代的人,因而,他的许多批判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明代政治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分析和比较,人们不难看到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启蒙思想形成的条件,还可从吴应箕这一个案进一步了解复社士人的思想主张和政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统万城历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十六国时期匈奴夏国都统万城建造的起讫时间、统万城与汉奢延城、大城的关系、统万城的城制形态等相关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在重新解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认为:一、统万城建设的起讫时间并不是一般认为的公元413年和419年,而是公元413年和424年;二、统万城既不是在十六国时期大城基础上兴建的,也不是在西汉上郡奢延县城的基础上兴建的,而是在汉朔方县所在地基础上兴建的;三、将统万城划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外郭城三大块的做法显然是与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发展史相违背,统万城筑造外郭城也不适宜于从事游牧的匈奴民族,至于现在东、西城外存在的不规则分布的夯土遗迹,东城之外的部分可能是在修筑统万城时未被加以利用的汉朔方城的残留遗迹,西城之外的部分疑为一处类似皇家园林的游猎场,或是战备马匹的圈养场。  相似文献   

13.
以往政治地理学对于行政建置的研究,多注意其结果,极少注意到变化过程。广东花县原为数县交界之地,从明中叶开始,当地不断出现要求建立新政区的呼声。方案有建直隶州、建镇、建县三种。但历经150年,直到康熙年间才最终建县。本文分明中叶、明末、清初、最终建县4个阶段讨论国家与乡绅对政区建置的意见分歧,表明乡绅意志最终通过政区设立得到体现,反映出地方权势对国家决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大、小戴《礼记》为戴德、戴圣所编,从《汉书》到孔颖达《礼记正义》都有定论。但自宋代开始,历代均有学者或对今本《礼记》为二戴所编表示怀疑,或提出“新说”。这些怀疑和“新说”虽然大部分遭到前人的否定,但他们提出的有些证据仍然没有被驳倒;近人洪业提出的几个疑点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解答;还有一些学人未能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仍然在使用被证明为错误的说法。因此有必要对古今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种种误说进行清理。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二里头文化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已进行了数十年的讨论,然而直到目前,共识却仍未能达成。本文首次从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入手,对二里头文化的性质问题予以探讨。经过对偃师二里头、郑州二里岗、黄陂盘龙城、安阳殷墟等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的分析与讨论,我们支持二里头文化一至三期属夏文化、第四期遗存则已进入了商代纪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孙兵 《安徽史学》2016,(5):55-62
从湖广等地的情况来看,有明一代,偏安之地城池迟迟未建、安定时期任其圮坏等"不修城"的情形颇为常见。官民财力匮乏、不利的地形环境、官员因循苟且、舆论习于将修城视为劳民伤财等不利条件限制之下,各地官民修城消极懈怠的状况相当普遍,近乎世风。这种始终无法消除的消极因素对明代的筑城政策及其实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明前期修筑、维护城池主要限于驻军各地,对于其他众多普通州县并未从严要求,以示体恤民情,以免招致民怨;明廷对各地修城频频申令、施压,但收效欠佳;各地往往迫于"寇盗"威胁及上司督责的压力才兴工修城,而前者的作用尤为突出。学者所谓明代"一贯积极、严厉的"筑城政策促成了各地广修城池的看法似乎并不完全切合史实,一些流行已久的相关认识亦有修正、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近代越南社会的政治制度日趋僵化和阮氏王朝统治者的因循守旧 ,历史上固有的家族和村社制导致了狭隘的价值利益观的形成 ,基督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发展而滋生出的新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因素交相并织 ,妨碍了近代越南社会的整合 ,加剧了封建制度的危机 ,引起社会的急速衰退并最终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8.
自明代嘉靖朝中后期,明人编辑汇刻女子诗歌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不惟数量不菲,抑亦质量上乘,形成明前文学史上罕见的编纂女子诗歌的热潮,中国古代女性诗歌长期以来受冷落、处边缘化的状况得到消解与改观。明人所纂女子诗集在中国传统文献学与文艺学上具有多方面的创辟,具有自己个性鲜明的特质,它们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光全 《史学月刊》2003,(6):95-100
司马迁、班固史学思想的差异是多方面的,究其根由,除了他们的个人经历、识见不尽相同外,关键还在于两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而由此促成的两人游侠思想的差异即是很好的例证。随着汉政府对游侠打击的力度不断加大,两汉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经历着从崇侠到抑侠的心理转变,马、班承此影响,在《史记》、《汉书》中虽然同为游侠立传,但目的迥异,他们对游侠的好恶及对游侠范围的界定亦存有差异,以至形成了两人不同的游侠观。  相似文献   

20.
尹虹 《史学月刊》2003,(3):74-78
都铎时期是英国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英国虽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国王在政策上仍需要议会的支持,议会亦需要王权的保护。这种“互助”的关系也反映在流民立法上。当英国出现严重的流民问题时,议会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法规中充分体现了国王的意志。因此,无论是“血腥立法”还是“社会福利”立法,其根本目的都是解决社会危机,避免发生动乱,稳固统治,在这一点上议会与国土的利益是一致的,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