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崖墓石雕所反映的建筑艺术,一般表现在墓室造型结构之中,墓道、墓门、檐口、墓壁、壁龛、壁厨、藻井、地砖、中心柱、门楣、享堂、墓室、棺床、石棺、石函、排水道等建筑式样雕刻及造型中,集中体现了东汉建筑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四川忠县涂井蜀汉崖墓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四川忠县涂井西南不远有一座山,名卧马凼,东南距石宝寨12公里(图一)。四周山峦起伏,涂井溪(古名涂溪)由北向南蜿蜒流入长江。卧马凼山的南面有古代崖墓群(图二、七)。1981年5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队、万县地区文化局、忠县文化局共同组成工作组,配合修筑公路,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历时月余,共发掘蜀汉墓15座,出土器物近3,600件(其中铜钱3,000多枚)。现将发掘情况介绍于下。一、墓葬形制卧马凼山由红砂岩构成。山上的崖墓和其他地区的崖墓一样,都是在原有的崖壁上先凿一条墓道,再开凿墓门和墓室。  相似文献   

3.
四川古崖葬资料多,类型比较复杂。本文主要从墓室结构、葬具、出土物及是否二次葬等诸方面探讨并分析了非汉系崖墓的特征和分布,认为非汉系崖墓在四川各地广有分布,其时代上限可至南北朝,下限至明,是研究四川历史、文化及民族演变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四川汉画像石刻出土甚多,图录论著纷纷问世,考释之功,不胜枚举。笔者细读之余,感到内中偶有可商讨或不到之处者,因此不揣谫陋,就四幅表现神灵崇拜和厌胜之术的崖墓石刻画象作一考辫,不妥之处,尚希指正。 一、“瓦当像”中的“日晷”图 该图先后著录在《四川汉代画象选集》和《四川汉代画像石》两书中。闻先生认为:“比较奇特的是下排柱头形上的图案,左边的一个很象日晷”。认为与现存的两个汉代日晷“都很相似,毕竟是无心的偶  相似文献   

5.
1973年4月,宜宾县城建委在县城北公子山施工时发现一座东汉崖墓。县文化馆闻讯后进行了清理。这座崖墓修建在公子山半山腰上,坐北朝南。全墓由墓道、墓门、墓室和两个小壁龛组成。墓道长10.4、宽1.8米。墓门宽1.1、高1.8米。墓室长7.45、宽4.05、高2.4米。墓室内放画像石棺三具,一大二小,均用整石凿成。大棺在前,其后并列二具小棺,大棺  相似文献   

6.
四川彭山县为两汉武阳县之一部分,其周围丘陵地区多为两汉墓葬之所,大都为崖墓,亦间有砖墓,建筑宏固,制度繁复,雕刻丰富。但因石质软,易风化,雕刻保存完整者较少,然  相似文献   

7.
两汉四百年间,墓葬制度、葬俗的演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东汉中后期,在中原各地流行砖室墓的同时,四川盆地崖墓大盛,无论数量还是分布地域均远远超出砖室墓。本文尝试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四川东汉崖墓特色,并从四川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1972年2月,盐亭县黄甸公社七大队第二生产队的贫下中农抗旱打井,在山坡上发现一座崖墓,当即报告区、县领导。县革委文教组派文化馆同志前往清理,并将部分出土文物送至成都四川省博物馆。为弄清墓葬结构和文物出土情况,省博物馆派人与县文化馆同志再次去黄甸勘察,并记录了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9.
四川简阳县鬼头山东汉崖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阳地处川中,沱江中游,内江以西,自古有成都东大门之称。鬼头山崖墓位于简阳县城西45公理处的董家埂乡深洞村(图一)。1986年4月,此墓被该村农民发现,并报告了有关部门。内江市文管所和简阳县文化馆立即派人前往进行了调查和清理。此墓虽早年被盗,崖顶垮塌,出土器物不多,但墓内所出石棺上有大量画像,伴以汉隶阴刻榜题文字,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四川宜宾横江镇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 5月~ 8月 ,四川省各级文物部门联合对宜宾横江镇油房坝村的 9座崖墓进行了清理 ,发现了一批陶器、铜器及铁器等遗物 ,据墓葬形制及出土物推测 ,这批崖墓应为东汉遗存  相似文献   

11.
马晓亮 《考古》2012,(1):82-90
东汉时期前后,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一些地区流行崖墓这一独特的墓葬形式,本文仍沿用"四川崖墓"这一传统概念统称分布于四川、重庆及相邻地区的崖墓[1]。与同时期的砖石墓相比,四川崖墓的形制更加复杂多样。目前,学术界对四川崖墓的形制演变还缺乏足够认识[2],对四川崖墓的分区研究也尚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四川东汉崖墓的研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的古代墓葬,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多样。这里不仅有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珍贵化石“资阳人”,而且有原始社会时期相当或稍晚于仰韶文化阶段的有名的“大溪文化”。从先秦至两汉以来广泛流行的传统墓葬形制竖穴土坑墓,更是遍布蜀中。此外,秦汉以来的砖室墓、石室墓、画像石墓、画像砖墓、崖墓、石棺葬、大石墓、悬棺、岩棺、火葬墓……等,更形成了四川古代墓葬形制之大观。而流行于东汉时期的崖墓,又是保存到现在数量最多的古墓形制。数以万计的东汉崖墓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中江塔梁子崖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梁子崖墓群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民主乡八村七社玉江(江上游)北岸山梁(图一、二)。2002年初 ,民主乡发现数座崖墓被盗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于2002年9~11月对塔梁子崖墓群被盗的9座崖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图三)。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这批崖墓都由墓道、墓门、主室、甬道、侧(耳)室、棺床、壁龛、灶台等组成 ,有单室、双室、多室等几种形制 ,以多室墓为主。这批墓葬的特点是主墓室与甬道、墓道呈一条直线 ,主墓室两边是侧(耳)室及棺床、壁龛、灶台等附属设施 ,形制规整对称 ,…  相似文献   

14.
高文 《巴蜀史志》2008,(1):39-40
四川崖墓特多。崖墓都是在崖壁上凿洞,老百姓俗称“蛮子洞”。它起源于春秋,盛行于汉代,出土有铜器、铁器、陶房、陶田、陶俑、陶猪、陶狗、陶羊、陶马、陶鸡等。墓内还有石棺、石函、陶棺、砖棺、木棺等。墓内雕刻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建筑等。四川崖墓特点之一,就是题记多。特别是已发现的一批题记,具有很高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位于长江一级支流永宁河畔的泸州河口头崖墓于2005年4月进行了发掘清理,清理的M1为梯形单室崖墓,已遭严重盗扰,出土陶俑、陶案和陶罐、摇钱树残枝、五铢钱等器时代为乐汉中晚期;M2为长方形单室墓,已遭严重盗扰,出土陶俑、五铢钱等物,时代为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笔与丹棱县体局有关人员一起,在察看位于丹棱县唐河乡龙鹄村的省级重点物保护单位——龙鹄山松柏之铭碑及摩崖造像保护情况时,在松柏之铭碑及摩崖造像西南侧约600米发现一唐代崖墓。  相似文献   

17.
鞍子梁地属今广元市市中区下西乡民权村,位于嘉陵江之西,东距西山皇泽寺石窟约1.5公里。1986年4月,民权村村民在鞍子梁东侧的山顶发现一座崖墓,保存较好,文管所闻讯后即派人前往清理,兹将清理结果介绍如次。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区的崖墓主要是沿长江及其支流两岸分布的,山水岩崖墓群是嘉陵江流域为数不多的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存,其特点表现在:其时代从东汉至晋代,延续时代之长,为嘉陵江流域所罕见;出土的陶俑,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在目前四川地区同时代出土资料中尚属首例,尤其是其陶俑制作工艺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出土的捏制人物俑的工艺、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与古賨人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夹江县千佛岩造像共分为7个区,其中F、B区较早开凿,D、E区是开凿黄金时期,C区开凿活动逐渐没落,现存的A区造像可能不完整。各区大、中、小型龛分布规律不同,有的横向水平开凿,有的围绕中心大龛开凿,有的分组开凿。龛内造像所占空间和分布位置亦随着时代早晚变迁。造像内容集中,各龛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模仿开凿的现象。造像是随着道路形式的改变、以各区的大中型龛像为中心、从盛唐到明代陆陆续续开凿而成的。  相似文献   

20.
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家山2号墓(编号HM2)位于1号墓(编号HM1)西侧6米处。1990年2月14日,核工业部第二十四公司安装食堂下水道时,发现这座墓。绵阳博物馆迅速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一墓葬及随葬情况何家山2号墓所处地理位置与1号墓(HM1)相同。墓道不详,墓向180°。用几何纹砖封门,门框高1.5、宽1.2米,甬道长1.2、宽1.2,高1.5米。单室券顶,墓室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