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耦耕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我国古代的耦耕,前人已经作了很多研究,提出了很多看法。或谓二人对耕,共执一耜;或谓二人并耕,共踏一耜;或谓二人同耕,合用一耜。诸说虽各有异,但都是将耦耕视为一种使用耒耜的耕作方式。在七七年《文物》第四期上,汪宁生同志发表了《耦耕新解》。作者反驳了历来的旧说,  相似文献   

2.
3.
从门巴、珞巴族的耕作方式谈耦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曾经存在过耦耕的形式。这种耕作方式在西周、春秋时期还有遗迹可寻。但是,由于先秦文献记载有限,实物资料又非常缺乏,长时期以来,学术界对耦耕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争”,为金文静字所从,字从从力,义为“耦耕”,是“耕”的本字。《说文》训“引”,为引申义。  相似文献   

5.
成语新解     
《南京史志》2013,(9):52-52
挨家挨户:楼间距太小。 爱不释手:爱一个人就不松开她的手。  相似文献   

6.
7.
耕夫诗词钞     
·2008·冬季号中国土族枸杞为报三春暖,精诚结渥丹。莫嫌身带刺,不许野禽餐。瀑布源出千重岭,流飞百丈崖。崎岖浑不顾,逐浪到天涯。丁亥七夕,日前闻凤凰桥垮塌云堆银汉畔,牛女共心焦。但恐烟岚重,摧坍喜鹊桥。登湟源南古城扼襟雄镇地,故垒势峥嵘。风咽闻羌笛,云舒展汉旌。峡衔  相似文献   

8.
耕夫词钞     
减字木兰花·山村即景霜林正染,溪水那边农舍院。豆架瓜栏,几个儿童捉暮蝉。徐风拂面,八月麦场禾稼满。马叫人欢,麦粒一锨笑一锨。太常引·庭中碧桃新绽窗前一树小桃红,满院落霞烹。别后又经冬,且莫叹霜髭又浓。  相似文献   

9.
耕烟先生姓戴名梓,字文开。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市),萍居扬州,后流迁辽东,自称耕烟老人,辽东人都称他耕烟先生。生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由于生时,其母避难梓潼庙,故起名梓。父戴苍,曾任明朝监军道职务,以勇闻名。戴苍又是清初的一位画家,还参加过钱谦益的诗社活动。耕烟先生状颀晰,美须髯,负经世才,好兵家言。康熙十三年(1674年)应聘从军。  相似文献   

10.
如何解读雍正继位,是仁者见智,各有立论,众说莫一。所引相关材料,皆见于世。笔者搜捡诸说,发现有一则史料尚未见征引。18世纪,朝鲜国著名学者朴趾源记载:康熙共二十子而才子怡亲王允祥、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雍正讳允稹,第四子也。八(笔者注:十)王允(礻我)、九王允(礻唐)、十三王允禔(笔者注:祥)、十  相似文献   

11.
祖夷羿新解     
《华夏考古》2004,(2):98-106
  相似文献   

12.
保卣新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保卣新解彭裕商(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保卣,与之同铭尚有一尊,传出土于洛阳。其器形、纹饰及铭文措词等均带有较浓的殷人色彩,然铭末“既望”一词又是周人历法的特色。其时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应属成王之世,我们同意这样的看法。对该器铭文的考释,学者往往将其联系到周...  相似文献   

13.
离拉萨仅40多公里的措麦村,在已走进现代文明影响的今天,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新解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唐朝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愁眠”应解释为“愁眠”,而不应解释为“怀着客愁睡下”之类;宋朝苏轼《赤壁怀古》中的“多情应笑我”应解释为“多情应笑我”,而不应解释为“应笑我多情”的“倒装”。过去的解释不准确,是由于忽视了汉语谓词性成分转指这一语法规律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居延汉简中有一编号为三七三五的简,简文如下:候长得广昌里公乘礼忠,年卅小奴二人直三万用马五匹直二万宅一区五大婢一人二万牛车二两直四千田五顷五万轺车二乘直万服牛二六千●凡赀直十五万。①研究汉代社会史经济史的学者,常引此简。在五六十年代的古史分期讨论中...  相似文献   

16.
“九州”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州”之说,出自上古文献记载。但“九州”是否为夏代的行政区划,史学界尚有争议。本文运用考古资料和历史地理文献,通过对上古领土意识和疆域观念的分析,认为:“禹序九州”实有此事,它体现的是夏人凭借他们所掌握的关于“天下”的地理知识,按照当时确已存在的人文地理区系和分野,对夏王朝声威所及之地所作出的具有地理学和政治学双重意义的划分和界定,体现了夏人对于“天下”秩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研究吴史吴文化者,多取始于周太伯仲雍东奔立国“句吴”说,因此句吴人姬姓——周室宗亲.(精确地说,句吴统治集团为周家宗亲)由于这是出自史学大师司马迁的笔下(《史记·吴太伯世家》)故人都奉之为圭臬,笔者却不敢视之为信史,略陈管见如下:太伯仲雍兄弟奔东吴说是不可靠的.诚然,上古时期民族迁徙是常有的,但少数几个人迁奔如此之远却是绝无“仅有”了.就地理而言,从岐山至太湖之滨即便取直也有三四千里之遥.兄弟二人(至多带少量随从)不要说是出于仁义让位于幼弟,就  相似文献   

18.
翻开中国历代谋臣图强兴国的辉煌史册,人们有对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促进大统的改革成功者的颂扬,也有对背向民愿、以损害黎民百姓利益为代价的改革失败者的叹息和唾弃。王安石作为宋王朝的谋政重臣,由他提出并推行的“摧兼并,济贫乏,青苗法”的变法之壮举,不能不令人深思:一个品格高清、抱负宏大的学者型谋臣何以成为背向民愿的改革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9.
大汶口文化陶符新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通过民族学和考古学两方面的资料对大汶口文化的陶符进行重新解释,认为它们是借男女生殖器的外形特征以表男女交欢的意符。这种刻划符号是人类对生殖崇拜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走马楼吴简中的“真吏”,关键在於如何解释“真”字。“真”并非真假之真,而是睡虎地秦简中“臣邦真戎君长”之“真”。依据秦筒相关简文,可知“真”是指华夏(秦与诸侯)之外却又已经在政治上归附华夏政权的所谓“臣邦”(或“内臣邦”),是与华夏之外并且尚未归附华夏政权的“外臣邦”(或“它邦”)相对而言的。吴简中的“真吏”,应是指那些出自土着族羣,而且在已经成为编户的非华夏族苇社区中担任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人。因为这种特殊的身份,他们享受不缴口算、复除徭役、不受年龄限制等等优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