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明代尤其是明中期皇帝,多在京城封授、供养大批藏僧,不断举行藏传佛教法事,为藏僧建寺造塔,大量开度藏僧行童。有的皇帝还亲自习学藏传佛教,从事诵经演法活动,自称藏传佛教法王,表现出对藏传佛教的极度崇奉。明代皇帝崇奉藏传佛教的原因有,藏传佛教宣扬“即身成佛”、重视仪式巫术、强调男女“双修”等。明代皇帝崇奉藏传佛教,加剧了明朝政治的黑暗腐朽和明代中期以后的财政危机,消极影响很大。但是,它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也有一定积极意义,而且促进了藏传佛教在北京等内地的传播,加强了汉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藏传佛教首届拓然巴学衔授予工作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进行,圆满完成,11名藏传佛教界学修出众的僧人,经过不懈努力,获得了藏传佛教首届拓然巴学衔。这一佛门盛事,标志着藏传佛教界新的学衔制度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果,是藏传佛教培育僧才,昭隆佛种的宏图伟业继传统的格西学位制度之后,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三级学衔制度是中央立足藏传佛教实际,为建立藏传佛教正常秩序、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做出的重大决策。经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优势和作用日益显现。学衔制度: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藏传佛教已有上千年历史,各教派都形成了各自的学经和学位晋升办法。藏传佛教传统的高级学位是经由高僧大德组成的考辩组织,通过辩经考试授予。为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促进藏传佛教高级人才的培养,藏传佛教界结合藏传佛教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实  相似文献   

4.
蒙古民族在13世纪崛起于蒙古北方草原。在其向西部军事扩张的过程中,蒙古民族接触了源自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文化。从13世纪中叶起,广大藏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而在文化上,蒙古人则完全接受了藏传佛教文化,开此后700余年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东来的先河。本文着重从藏传佛教与西夏、蒙藏关系的正式确立,元代藏传佛教僧人在大都以及元代大都的藏传佛教寺院等几个方面,对蒙藏关系确立及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相关史事加以考述研究。  相似文献   

5.
作为宗教旅游的补一补,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极高。但是,因为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程度不足。因此,文章分析了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的优点,与推动优点扩大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够推动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6,(5)
正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清一代,都是理藩院直属的皇家寺院之一,也是内地藏传佛教的宗教中心和管理中心,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厚影响。寺内收藏着许多珍贵的藏传佛教文物精品,精彩绝伦、蔚为大观,其中,在《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中展出的一幅清代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此幅唐卡布  相似文献   

7.
近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所谓《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其重点是干预我西藏和四省藏区藏传佛教事务,特别是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管理权。众所周知,西藏地方自元朝正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开始,历代中央政府都对藏传佛教事务进行管理。1793年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对包括达赖、班禅在内的藏传佛教大活佛转世程序进行了权威规定。如今美国众议院置藏传佛教历史传统和宗教仪轨于不顾,强行干预我藏传佛教管理事务,显示了美国某些政客的别有用心,注定不能得逞。  相似文献   

8.
楚翘 《中国西藏》2017,(6):F0002-F0002
11月6日至8日,第七届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召开。此次研讨会以"知恩报恩"为主题,得到了广大藏传佛教界人士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共收到阐释文稿80余篇,通过主旨发言、大会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深入开展藏传佛教教义教规阐释工作。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每年一届,旨在引导藏传佛教僧众继承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感恩祖国,利乐众生,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起源于青藏高原,是我国佛教系统中重要的一系。当汉地佛教自唐以后逐渐衰落时,藏传佛教却进入了后弘期呈发展趋势。藏传佛教自十三世纪初开始传入内地,为元朝皇室所崇信。元亡之后,它的影响并未消失,明清两朝仍然奉行扶植尊崇藏传佛教的政策。当我们回顾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历史时,不难发现它是靠上层统治者的支持,主要流行在宫廷范围内,而在民间的影响却很有限,远未普及,清代统治者把崇奉藏传佛教作为治理藏蒙的重要策略,历  相似文献   

10.
林尚斌 《收藏家》2008,(6):23-27
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由此将佛推向神话。佛教传入藏区青藏高原时,大乘佛教已成定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藏传佛教自然拥有许多佛。特别是藏传佛教形成时期正是佛教金刚乘极盛时期,藏传佛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佛教金刚乘教义,因而在藏传佛教中产生了庞大的佛、菩萨、护法神等佛教神像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由此将佛推向神话。佛教传入藏区青藏高原时,大乘佛教已成定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藏传佛教自然拥有许多佛。特别是藏传佛教形成时期正是佛教金刚乘极盛时期,藏传佛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佛教金刚乘教义,因而在藏传佛教中产生了庞大的佛、菩萨、护法神等佛教神像体系。  相似文献   

12.
明成祖当上皇帝后,在扶持和利用藏传佛教问题上有许多举措,尤其是征藏传佛教尚师哈立麻赴京和给诸多藏传佛教领袖封号这两件大事,表明了雄才大略的永乐皇帝的一种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3.
任弼霞 《丝绸之路》2010,(12):34-35
甘肃省临洮县是著名的陇中古城,自元代以来曾为甘、青、宁地区藏传佛教的中心,藏传佛教风靡一时,人称"小西天"。本文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对藏传佛教在临洮的传播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自元代藏传佛教传入后,炳灵寺石窟改造成了藏传佛教寺院,后经明、清两代的经营,活动范围更为广阔,藏传佛教多个教派在此弘法布道,尤以西藏佛教中势力强大的萨迦派和格鲁派最盛。第四窟就是这时期的作品之一,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并有纪年题记,是研究藏传佛教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活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精神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的情况、新的变化,使得藏传佛教必须调节自身,以适应现代生活的新特点。世俗化,是藏传佛教变革的必经之路,也是藏传佛教与现代生活结合的切入点。本文从现代生活的特点、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出发,展开探讨藏传佛教世俗化变革之路的必要性,以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皇家雅曼达噶神坛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曼达噶”即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护法神。本文考证了乾隆时期所建的七处皇家“雅曼达噶坛”,分析了神坛的建筑特点与文物陈设状况,理清了这种重要的佛堂模式的特点。同时探讨了清富神坛与西藏寺庙的渊源及乾隆与藏传佛教的关系。藏传佛教中神灵众多。有一个庞大的神系。乾隆皇帝建七处雅曼达噶坛。说明了清宫廷对保护神大威德的特别崇拜,这种做法来自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直接影响。由此种神坛之模式可见藏传佛教曾对清代宫廷的文化环境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建芙 《收藏家》2011,(4):26-32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大量清宫藏品中,有许多器物明显具有藏传佛教风格,从器型上看它们都是藏传佛教供奉的圣物。可大致分为三部分:仿制藏传佛教中的法器,仿制藏蒙习俗的生活用具和具有藏传佛教纹饰的中原器皿。  相似文献   

18.
戚明 《中国西藏》2008,(6):54-63
十三世纪藏传佛教艺术传入祖国内地,如仰覆莲花,一直延续到今天。一支以藏传佛教美术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考察队伍历时两个月,对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省十余个县市的藏传佛教美术遗迹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9.
张晓艳 《文博》2012,(2):76-79
藏传佛教造像伴随着中古、近古中华民族发展的里程,几近千年岁月,一路走来。它见证了西藏民族的审美观,同时也融入了域外文化的精髓。在广阔的地域和漫长的时间交织中,能寄托藏族人们的深厚情怀之物,恐非藏传佛教造像莫属。从佛教传入西藏,藏传佛教的大盛,至以后的明清两代藏式金铜佛像流行,一度成为主流。这对藏传佛教造像的文化艺术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序《中国藏传佛教寺院》杨岭多吉冉光荣教授所撰《中国藏传佛教寺院》一书(下简称《寺院》),是当代藏学研究一项可喜的收获。藏传佛教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藏传佛教寺院组织细密、健全,分工明晰。藏传佛教对藏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习俗等诸方面,均有着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