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卫红 《沧桑》2011,(3):58-6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国乡村普遍陷入危机之中,在华北主要表现为:金融枯竭、农民贫困化趋势加重和大量离村、精英外流以及基层政权痞化、匪患丛生等。乡村危机加深加剧了整个社会的动荡,动摇了社会统治秩序的基础,使农业无法为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盾,延缓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更使得广大农民贫困不堪以致减弱了抗击外来侵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袁征 《世界历史》2002,4(1):35-42
整个20世纪,美国国会一共有2次重大的委员会体制改革。第一次是在1946年,第2次是在70年代。如果说1946年国会的改革标志着现代国会制度的最终确立,那么70年代的变革则是在此基础上试图进一步完善国会制度的一次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3.
对于1930年代因"读经"而引发的争论,仅从政治思想斗争及国民党寻求统治的合法性而展开研究是不够的.争论的背景和相关论述表明,它更主要是立足于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立足于对传统文化与现实政治、社会生活、文化建设等相关联系的多种认识.  相似文献   

4.
5.
张守广 《近代史研究》2007,5(4):143-146
星五聚餐会是由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发起而逐渐形成的一个以定期的聚会、座谈为主要活动方式的社会团体。1932年3月,该团体开始在上海举行定期聚餐座谈,抗战时期先后迁到香港、重庆等地举行,抗战胜利后主要在上海、重庆举行,一直延续到1952年为止。在前后20年间,星五聚餐会的聚餐座谈活动多达近千次,极少间断。与聚餐会直接相联系的有各地中国国货公司的创建,以及包括西南实业协会在内的抗战时期后方各主要工业团体组织。随着星五聚餐会影响的扩大,在抗战时期的昆明、贵州、桂林、成都以及抗战胜利后的武汉等地的工商实业界中,都出现了星五…  相似文献   

6.
谢国荣 《世界历史》2012,(1):66-78,160
20世纪30年代,以埃姆斯为首的中产阶层的白人妇女成立了美国南部妇女阻止私刑协会,开展了大量的反私刑活动,以女性的身份驳斥了私刑作为保护她们免受黑人性侵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她们的斗争不仅导致了私刑的减少和公共舆论的改变,而且迫使民权组织把斗争重点由反私刑转向反对教育中的种族隔离。她们不仅改善了南部的种族关系,成为民权运动的先驱,而且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形象,展示了妇女在社会改革中的重要性,成为女权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1935年11月至1937年3月张群任外交部部长期间,面临着日本加紧侵华的巨大压力,日方不断进行挑衅,提出种种蛮横要求,并以这时期发生的反日事件为借口,进行刁难。张群一方面须及时处理这类具体事件,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政治外交的努力,对已处于剑拔弩张的中日关系进行整体的调整,以缓解、至少拖延中日冲突总爆发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张群表现出了其较具特色的对日外交理念,也采取了一些与其前任稍异的对日策略。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日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与严峻的形势看,张群这时期的外交应对还算是于艰难险恶之中守住了基本底线。  相似文献   

8.
黄潇凯 《广西地方志》2009,(5):23-26,22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统治下的广西被誉为中国的“模范省”.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但是,在新桂系统治下,20世纪30年代广西农村教育投入与现实严重失衡。文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当时农村社会的影响后得出结论:农村要想真正改变,必须实行一场根本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杀虫剂辩论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国荣 《世界历史》2003,2(2):12-23
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1 96 2年 )一书描述了滥用杀虫剂的严重后果。该书的出版 ,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杀虫剂的辩论。辩论主要在反对卡逊观点的农场主化工集团和拥护卡逊的环保组织之间进行 ,并以后者的胜利而告终。这场辩论对杀虫剂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对现代美国环保运动的兴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岱 《史学集刊》2008,11(2):54-60
20世纪初,在英国自由党的支持和推动下,英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减少贫困、缓解矛盾的社会改革,推出了养老金条例和国民保险法案,调节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打下了社会保障的基础,从而对20世纪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通过中英文原始资料,追述了芝加哥唐人街历史,论证了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的芝加哥华人社区在跨国移民与商业网络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芝加哥所拥有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的优越地理位置让城中的华人杂货业得以扩大生意范围;芝加哥的国际化氛围还培养了中餐精致饮食文化的先驱;城内的华人洗衣业也成为美国中西部城镇洗衣业的典范。这些特征都表明了芝加哥城内的华埠社区是美国中西部地区跨国移民与商贸中心的一个重要枢纽。华人企业家们不仅仅为他们个人商业的成功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美国中西部地区华人社区及家乡父老的集体生存、发展与成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专业的边疆研究刊物、社团创立,部分大学设置了边政学系等边疆教育研究机构,边疆研究的内容在传承中得到了拓伸,同时也开始了构建近代意义的边疆研究方法与理论的尝试。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重视中华民族观念的讨论,是"致用"与"致知"双重社会需求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政府组织与推动的时代特征,表现出突破传统史学窠臼向独立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在研究理念上呈现出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著成伟大的史学名著《史记》,不仅得益于西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强盛的社会条件,承袭了先秦以来史学发展积累的成就,而且还从西汉大赋的精神气度、文章结构、创作手法获得启示与借鉴。大赋在西汉十分兴盛,备受统治者青睐,司马迁也极其推重大赋。《史记》的创作学习了大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和“包括宇宙,总览人物”的恢宏气势,借鉴了大赋有系统地归类式描述结构,也受到大赋夸饰、渲染写作文风的影响。这些都是史学界尚未探讨而应当引为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今传本《尚书》对敦煌写本《尚书》进行逐字对照,穷尽性地搜集所有异文,比较异同,归纳出八种异文类型。在时空背景和文化背景中考量今传本《尚书》和敦煌写本《尚书》的文本状态,推演文字雅俗流变的规律,求证敦煌写本《尚书》异文的特点,试图通过语言学方法正确评价今传本《尚书》和敦煌写本《尚书》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诗经》十五国风中有《周南》、《召南》两部分,我们习惯于称为“二南”,由于它的年代问题始终存在争议,至使许多相关问题难以明确。其实,《二南》由西周初年周公、召公分陕而治而得名,是周公、召公所辖两大区域的诗歌,应该属于西周时期的作品,其中也许或有王时诗流传下来,被编在《二南》中,但也不会是全部,主要还是盛行在周、召分治时或稍后的诗歌。因为诗在“周南之国”而编在《周南》,诗在“召南之国”故编在《召南》。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南亚华侨问题与美国对华遏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中美对抗格局的形成,使原已存在的东南亚华侨问题更加复杂。美国旋即从遏制中国的角度介入该问题,并制定了详尽的政策。例如,鼓励台湾当局争取华侨支持;排斥中国在华侨教育中的影响;鼓吹“中国威胁论”,破坏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充分发挥香港在华侨政策中的独特作用;等等。1960年,美国又根据形势发展,调整了它对东南亚华侨的政策。但是,不管美国的政策如何变化,其遏制中国的基本目标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7.
1946年复刊后的香港《华商报》是中共在香港创办的一份有重大影响的报纸,它不仅是宣传中共的坚强舆论阵地,也是联络统战工作的联络站。它内容丰富,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全面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内外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以其独特的方式积极探索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办社会主义报纸的特点,为今天媒体的换位思考可提供某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档案、民国报刊、口述历史访谈、留守妻子传记及其他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以20世纪30-50年代福建泉州华侨婚姻为例,分析了华侨家庭留守妇女婚姻的缔结、维持、离婚、重婚以及婚外情等婚姻状况,探讨了国际移民对留守妇女婚姻生活的影响和华侨婚姻中的两性关系。本文认为,受到国际移民和侨乡发展的影响和冲击,华侨婚姻呈现出多元性,婚姻状况因华侨夫妇的不同境况而异。华侨婚姻是中国传统父权制婚姻在国际移民过程中的变异体,保留了父权制婚姻的一些特征,同时国际移民重新分配华侨夫妇的社会经济家庭责任,留守妇女往往要承担传统意义上属于丈夫的社会经济和家庭责任,她们的婚姻生活品质和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婚姻家庭的维持依赖各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包括妻子的智慧、能力、坚忍和牺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军事变革的形势和冷战结束后相对和平的环境,紧跟世界潮流,全面推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及时调整军事战略方针,形成了军事变革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充分发挥了理论的先导作用;自力更生发展"杀手锏",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信忠化水平;以人为本,人才先行,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调整体制编制,压缩军队规模,优化了部队结构。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新军事变革取得巨大的成就,缩短了同美、俄等国军事力量的差距,同时也为新世纪新军事变革的继续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阳 《文博》2022,(1):82-91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有一批元代法律文书,因其具有真实性、通俗性、丰富性等特点,故是研究语言文字、法律制度、历史文化等的宝贵资料。又因为此批文书存在内容残缺不全、字迹漫漶不清、文字讹脱衍倒、字形草俗并呈及词语疑难不解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整理本在释录方面难免会存在一些可资商榷的地方。今从中选取十八则释录可商的例子,通过复核图版,综合运用语言学、文字学、文献学等学科的方法,对它们进行仔细辨正,以期还原此批文书的真实面貌,促进学界对此批文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