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馆珍藏的几则明清买地券皆为深圳本地出土,从字体来看有朱书、墨书两种,从质地看有砖券、瓦券。器身多有残缺,文字也模泐不清,经与碑志或史志相互校勘,多能补齐成为完整券文。从时间上看,券文远承北宋以来固化的书写格式,近接元代;从空间上看,与福建地区出土的券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另外全部券文概为江西地师所做,墓穴风水亦为其所堪舆。买地券的一些内容不仅体现了当时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也为研究深圳本地的民间信仰提供了独特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买地券”中历日校补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日作为买地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我们研究历史文化、语言史、天文史等提供了参考,误释历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券文内容的正确理解,笔者尝试以<文物>中所公布的买地券材料为对象,对误释历日处加以指正并分析误因.  相似文献   

3.
也谈“地券”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3年第5期《文物》有方诗铭先生《从徐胜买地券论"汉代"地券的鉴别》一文,列举了四例买地券,经过考证,认为孙成买地券是可信的,其余三例可能是伪造的。这里提出一点意见,和方先生商榷。为免检寻,将孙成买地券释文抄录于下:  相似文献   

4.
《文物春秋》2005年第3期所刊《安徽合肥出土的买地券述略》一文介绍的五代至宋代的买地券,其券文在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同时,亦出现"南赡部洲""为佛采花"之类明显带有佛教色彩的词汇。同样的内容还出现在江西、海南等地出土的买地券中。本文分析,这些墓主多为普通民众,并非一定是道教徒或佛教徒。佛道性质的内容同时出现在一块买地券文中,是五代宋元时期佛道融合,普通民众宗教信仰实用、功利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湖南澧县相继出土一批元明地券,现收藏在澧县博物馆。今简述如下。一、元代地券元代地券三道,皆为青灰砖朱书。1.元至元年文寿地券。青灰方砖朱书;正面券文,为楷书略显行草,自右至左计12行,每行8至30字不等,共309字;无券额或券首单行标题,为不分券额券首连续书写,券尾加画有符篆,整面券文被一幅八卦图案所圈围;背面压印纹饰为菱形几何图案;长、宽、厚尺寸为29.5×29.5×4厘米。地券全文如下:至元年已亥闰十二月已卯朔越十二日庚寅澧州路在城孝德坊冯家升泉土地分居殒故父亲文公寿原知事元命于乙未年五月十六日寅时生寿年四十岁大限甲戊年二月有二日约寅卯时分在家因疾终于正寝停柩在堂龟筮协从刻地袭古宜于本州澧阳县同由乡安  相似文献   

6.
2012年末,南京市考古工作者于江苏南京城南凤凰村新发现了一方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的石质地券。券文记载了明正统元年内官监太监王景弘向后土神购地以建立塔院一事。该地券的券文信息在很多方面填补了史料的空白,对于研究王景弘的葬地与坟寺、生卒年代、隶属衙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物春秋》2005年第3期所刊《安徽合肥出土的买地券述略》一文介绍的五代至宋代的买地券。其券文在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同时,亦出现“南赡部洲”“为佛采花”之类明显带有佛教色彩的词汇。同样的内容还出现在江西、海南等地出土的买地券中。本文分析,这些墓主多为普通民众,并非一定是道教徒或佛教徒。佛道性质的内容同时出现在一块买地券文中,是五代宋元时期佛道融合,普通民众宗教信仰实用、功利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考古》2004年第5期刊出《成都市二仙桥南宋墓发掘简报》,公布了1999年在成都市二仙桥南宋墓中出土的一批幽埋石刻,包括买地券、敕告文券、华盖宫文券、镇墓真文券等的拓片和录文,为中国古代丧葬习俗和道教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但经与文中的石刻拓片比照阅读,发现释文中还存在一些疏漏,今试作校补。  相似文献   

9.
"刘氏二十四娘买地券"是经正式考古发掘的第一方五代南汉时期买地券。券文基本完整,内容丰富,书写格式较为特别。墓主人刘氏二十四娘,五代南汉国兴王府人,葬于大宝三年(960年)。券文道教色彩浓厚,同时又含有佛教用语,反映了墓主人的佛教信仰,这在以往的买地券材料中并不多见。此券的出土进一步完善了买地券的时代序列,对研究五代南汉时期的社会面貌、葬俗、民间信仰,以及买地券的流变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南京新获明代戴得原买地券、丘志泉夫妇买地券,前者属于常见的冥契类买地券,券文所见的"功德""五符使者"首见于买地券神祇系统;后者属于实用类买地券的简录本,较为罕见。两方买地券所反映的功用与性质的差异,说明我国古代买地券一直存在冥契类和实用类两大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1.
江南和华南地区已经发现22件南朝买地券。它们依券文可分为三类,在内容、书写格式和行文语气上均有区别。总体上,南朝买地券一方面包含了强烈的道教因素,表明道教在南朝底层社会的广泛影响,另一方面,券文内容也反映了南朝社会的生死观念和埋葬习俗。  相似文献   

12.
买地券词语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地券作为碑刻中的一部分,是非常宝贵的出土文献。从已经刊布的买地券录文来看,文字误录、句读误断的现象颇多,影响了该资料的有效利用。今摘出买地券中若干条常见词语,加以释义例析,分析部分买地券释文的误因,同时为辞书的编撰提供补正。  相似文献   

13.
买地券是我国自汉代以来随同死者埋葬在墓中并反映死者对墓地购买和私人占有权属观念的一种明器。相当于现在的“土地证”。四川达州市共出土了4方,其中2方宋代,2方明代。这4方买地券从券文来看均属晚期买地券。  相似文献   

14.
蒲江北宋宋燧墓出土文物龙腾1964年11月,蒲江县松华乡华峰村七组上罗营发现一座宋墓①。该墓在五面山台地上,系一座券拱砖室墓,从买地券刻文知道为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年)未燧墓。此墓出士15件文物,其中,三彩陶俑14件、石质买地券1件。三彩陶俑均为...  相似文献   

15.
宋德金 《北方文物》2017,(1):93-101
买地券是置于墓葬中的象征性的契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前期,沿用到明清。买地券券文定型于宋金时期,诸多出土金代买地券文中,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习俗、浓厚的宗教因素,并从中折射出现实社会形态等等。金代买地券同以前的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些不同,是买地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6.
黄景春 《民俗研究》2006,(2):190-203
买地券、镇墓文从东汉开始出现,历代传承不绝,宋人笔记有记载,明清文人有收藏著录,1949年后的考古作业也有不少发现。在考古报告和文物研究文章中,一般都把随葬买地券、镇墓文当作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古代民俗,不曾设想它是民间仍然活着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文化制度。本人一开始也把买地券、镇墓文  相似文献   

17.
《文物春秋》2005年第3期刊登的《安徽合肥出土的买地券述略》一文,随文公布了八通买地券,录文释读详细。本文校证了释文的部分可商榷之处,并一一分析误因,就教于方家,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这份宝贵材料,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夏,我馆在清理库藏文物时,发现一件五代后周买地券。该券原出处未详,今简介之。该券红褐色,石质,略呈方形,长38、宽33、厚5.6厘米。券文完整。自左至右竖行楷书,阴刻,共12行,满行13个字,全文142字。录文如下(图一)。维大周显德二年岁次乙卯十」二月乙丑朔二日丙寅亡人刘□」合为身亡(冖且)于宁州定安县神」福乡庞村人户张敬思边买得」(门卦)地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六朝京畿之地的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历年所获六朝买地券虽已近20件,但时代均属孙吴及两晋。2011年南京淳化刘宋罗氏家族墓地出土的三件砖刻地券[1],是本地区南朝同类器物的首次发现[2],其券文可释,内容丰富,对研究当时的侨州郡县、丧葬观念、道教传布以及对同时期其他地券的校勘等,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对券文进行校释的基础上,就墓主家世生平、所见葬俗及道教信仰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考察,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扬州甘泉山出土东汉刘元台买地砖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5年,扬州甘泉山以南、老虎墩以西的地方,发现一座汉代砖室墓,出土了一件东汉熹平五年刘元台买地砖券,一件小灰陶罐(可能是陶灶上的)和一面"长宜子孙"铜镜。砖券,外为七角柱形,内中空圆形,断成五截,可复原。券残长40、孔径1.2厘米。券有七面,每面宽约1.9厘米不等,每面刻隶体券文(填殊)各一行,一至六行为十六字,第七行为六字,总计为一百○二字(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