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调丁聪编画册王震将军不会绘画,也不懂绘画,但却喜欢看画,更器重绘画人才。著名漫画家丁聪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他的漫画形象动人,风趣幽默,发人深思。1957年反右斗争时,他正在国外访问,对反右斗争的严重性、复杂性一无所知,缺乏体会。回国后,反右斗争高潮已经过去,各单位都忙于扫尾,他侥幸避开了可怕的政治浪潮。出于好心,领导主动找他谈话,提醒他要言行谨慎小心,免得给自己添麻烦。然而天性梗直的丁聪偏偏健忘,在一次座谈会上,他禁不住开口放炮、实话实说,如实袒露了自己的真实思想,算是向组织交心。谁知有些话出了格犯了禁忌,结果引火…  相似文献   

2.
明红 《贵阳文史》2007,(6):65-68
丁聪先生为人坦率,真诚、风趣,面庞饱满红润,嘴角总带着笑意。丁聪曾两次来川。抗战时期,他与四川人民共度国难,齐心抗敌,许多优秀作品给四川人民留下难忘的记忆。半个世纪以后,丁老重返成都,在省美术馆举办画展,展出他的漫画,速写、素描、人像等精品,深受观众和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明红 《文史天地》2004,(1):21-26
丁聪先生为人坦率、真诚、风趣,面庞饱满红润,嘴角总带着笑意。他的形象和年龄怎么也对不上号——尽管丁聪已年过八旬,但依然不老。不老不仅因为其有一头乌油油的黑发,一双明锐的眼睛,也不仅因  相似文献   

4.
明红 《文史春秋》2002,(10):35-39
丁聪先生为人坦率、真诚、风趣,面庞饱满红润,嘴角总带着笑意。他的形象和年龄怎么也对不上号——尽管丁聪已年过八旬,但依然不显老。不显老不仅因为其有一头乌油油的黑发,一双敏锐的眼睛,也不仅因为自称“小丁”,或因为其创作颇丰,更因为他有一颗年轻的心。  相似文献   

5.
漫话丁聪     
漫话丁聪名人专访文\郝凯图\马静坡Δ丁聪和本文作者1995年10月,第三届中原书市在河南省省会郑州举办,主场设在河南省博物馆。在这个读书人的盛会上,我采访了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庄重典雅的三联书店郑州分店展厅内,丁聪文化人肖像展,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6.
丁聪执教女中耳热心跳1936年,丁聪和马国良在上海一起编《良友画报》,这是当年风行全国具有权威性的一本大型刊物。是年,丁聪又奉父命去晏摩氏女中教国画课。晏摩氏是上海一家颇有名气的教会学校,入学的女学生大抵是名门闺秀或富家千金。上第一堂课时,父亲了悚亲自“押送”小丁去学校。他教的是初中三和高中选修课。进得课堂,一片莺声燕语,直把年甫20岁的小丁吓坏了,看着窗外父亲渐走渐远的身影,捺不住心惊胆颤、脸烧耳热。吴祖光说:“丁聪经过这样的考验,日后虽年事渐长,见到年龄相若的女性,依然讷讷说不出话来。”程砚秋夜访…  相似文献   

7.
绡红 《纵横》2009,(8):54-56
解放后第一个春节前,我们一家刚从上海搬到这个古老的北京城。什么都新鲜,舅舅带我们去前门,爸爸不去,因为“小丁要来——”这小丁,说的就是漫画家丁聪。那时我刚18岁,对爸爸邵洵美大半生孜孜不倦的文学出版事业可以说了解甚微;不过,他在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众多,他们时常来家欢聚畅谈,是我们从小就看惯的,所以一到北京,叶浅予来旅社,丁聪到我们新家拜访,是自然不过的事。……那次丁聪为什么事来访,半个多世纪后我才明白。  相似文献   

8.
我看丁聪     
陈四益 《世界》2006,(3):23-28
命题同丁聪先生相识并合作创作已经20 多年,如果以闻其名、读其画的时间算,就要50多年了。50多年,照一般人的想法,应该相知甚深,所以不少出版界的朋友都怂恿我写一部《丁聪传》,以为我应当是写作这部传记的合适人选。然而我不敢应承,因为自度无此功力。要写好《丁聪传》,有几个条件必须具备:  相似文献   

9.
正直,可爱到不怕揭自己短处,不怕出洋相,对人对己有什么说什么5月26日中午11时,漫画大师丁聪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304医院去世,享年93岁。丁先生"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留存骨灰"的遗愿令人惊讶,他的老友们却都表示理解。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读书》  相似文献   

10.
人生这杯酒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在河南信阳为干校盖房搓麻绳,年过七旬的文坛祖母冰心在向阳湖寒风中护菜,年过七旬的巴金在奉贤运粪,吴祖光、张庚、丁聪等“反动学术权威”在团泊洼当过粪夫,钱仲书、吴晓铃等著名学者在河南信阳烧过锅炉。  相似文献   

11.
陈四益先生和丁聪先生是当代文坛上的著名搭档。陈先生的文笔与丁先生的画笔联合作战。堪称天配。从本期起。我们将设置专栏。为读者奉上二位先生的新作。.  相似文献   

12.
1995年,漫画家丁聪画了一幅画,一间阁楼,4位喜气洋洋的女士在窗里向大家打招呼,手捧鲜花和杂志,侧面一位男士只露脑袋和胳膊,单手举着大大的蛋糕。画的名字叫《阁楼里的男女们》。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这个知青中的"小江苏"在《北大荒》内刊打工时,居然结识了丁玲、聂绀弩、吴祖光和丁聪这些蜚声中外的大名家……1960年夏秋之交,我从如皋中学高中毕业。其时,我由于复杂的"海外关系",加之整风反右中有"右倾"言论,因此"政审"时被一棍  相似文献   

14.
著名漫画家、原《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丁聪,今年80多岁了。30年代初就开始漫画创作,在上海、香港编辑电影画报及《良友》、《今日中国》等画报。1940年起曾担任《北京人》、《升官图》等舞台美术设计。1946年后任《清明》、《入世间》文艺杂志主编、《人民画报》副主编,全国青联常委兼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5.
张启元 《百年潮》2011,(9):56-63
1951年3月8日,正在北京辅仁大学生物学系四年级学习的我,得到学生会通知,有关部门拟派我代表全国学生参加“中国人民首届赴朝慰问团”去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慰问团团长是廖承志,副团长是陈沂、田汉。慰问团中还有不少知名人士,如全国劳模赵国有,妇女代表刘清扬、雷洁琼、浦熙修,画家丁聪,演员蓝马,相声演员侯宝林、常宝垄(小蘑菇),作家杨朔、方纪、草明,诗人田间,女外交家丁雪松,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审批     
《湖南文史》2013,(5):50-50
早在20世纪80年代商品经济初兴时,著名漫画家丁聪就创作漫画对“中国特色”的层层审批制度给予了辛辣讽刺。如今,市场经济都已运行了这么多年,“审批”,这一带有浓郁计划体制色彩的词汇,仍然在现今社会大行其道。一个项目由立项到开工,往往需要跑几十个部门,加盖上百个公章,打个历时一年半载的审批“持久战”,甚至要花上大把大把的“通关费”才得以过关,其费时费力费心,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撤退到后方的漫画家陆续返回上海,与留在上海的漫画家重新汇合。上海又成为我国重要的漫画阵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上海的漫画家有:丰子恺、米谷、张乐平、叶浅予、张光宇、鲁少飞、沈同衡、特伟、丁聪、张文元、余所亚、陶谋基、王乐天、洪荒、方成、胡亚光、乐小英、陈惠龄等。他们都充分发挥战斗智慧和漫画艺术的创造力,针对国民党的黑暗独裁统治、迫害民主人士和发动全面内战等罪恶,进行巧妙的讽刺和揭露,同时也反映和讴歌人民群众对反动当局的反抗斗争。  相似文献   

18.
《文史博览》2013,(1):49-49
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上海的一些进步报纸如《联合晚报》、《新民晚报》、《文汇报》等,一些进步期刊如《群众》、《周报》、《生活知识》、《文萃》、《人人周刊》、《新文化》等,多少可以发表一些讽刺国民党当局的漫画。如丁聪的《“良民”塑像》(1945年)揭示出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良民”,脑子是被官方打开来“检查讫”的,耳朵是被塞住不准听的,嘴巴是上了大锁不准说话的。  相似文献   

19.
郭婷 《南京史志》2023,(26):13-14
<正>一、背景恒恒(化名)有孤独症倾向。在园期间,他不与同伴交流、玩耍,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班刚入园的时候,他不爱说话,遇到问题就会使劲地大喊大叫。教师要是把他抱在怀里,他就会拼命地挣扎。他不爱吃菜,也不吃水果,每天在幼儿园只吃些白米饭。如厕的时候,他不愿意蹲在便池上,经常把大便拉到裤子里。有的时候,他还会把大便抹在墙上、椅子上。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谢六逸堪称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新闻、教育等方面颇有建树和影响,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和翻译家。综观他一生的文学活动,可看出他较热衷于外国文学史的撰述和介绍,他译介外国文学是与他的文学创作同时并举的,硕果累累,成就颇丰,为中外文学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个新文学奠定基石的巨匠,他这方面的贡献,比他的作品更要伟大。”①本文联系谢六逸接受外国文学的过程和对外国文学的择瑜弃瑕,进而探讨他在外国文学研究和译介方面所呈现出的鲜明风格和特征。一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