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位将军携手之后,根据西安城里特务多如牛毛的现状,调转方针,对付南京,设计了一套“暗通明不通,上合下不合”的斗争策略,也就是说,彼此暗相往来,明里少往来;上层合作,下层随他们去闹些纠纷,以此掩护张杨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套敷衍局势、迷惑老蒋的计策非常有效,“双十二”事变中,张、杨查抄了国民党省党部、宪兵团、军警联合稽查处一大帮特务组织,它们报给蒋介石的尽都是东北军与十七路军争住房而干仗、看戏占座而斗殴的“情报”。两位将军玩弄数千名特务于谈笑之间,情报如雪片,老蒋中大计,为“西安事变”这一场暴风雨的到来谱下了一支序曲。运筹策划于绥靖公署之内,将整个斗争矛头调转过来,指向南京政府,杨虎城分明是全面扭转这一台“剿共”机器的主齿轮。  相似文献   

2.
王颀 《神州民俗》2007,(2):60-61
严仲良先生自幼酷爱书法,常喜欢邀清几位朋友、知己喝茶聊艺。 这次严仲良写了一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诗。写得令我非常喜欢。看其布局谋篇,用笔之形式意味和王昌龄的《从军行》所表达的诗意,是如此的吻合。琴瑟之合实为难得。是一幅艺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极好的佳作。观赏中他使我脑中突然闪出刘邦《大风歌》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雄健豪放之气势,让我为之感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大风起兮     
大风起兮宁静。一枚静美的叶落地有声天边的云像羞红的玫瑰期待月上柳梢大风起兮。瑰丽的云携嗜血的沙砾盘旋 飞舞 嚣嚣天地混沌惊恐的羔羊找不到回家的路骆驼把头深埋胯下紧闭双眼 咀嚼古老的歌谣前仆的越来越多铮铮骨骼 深入沙砾心脏迎风迸发旗帜的语言我是后继者牵着清脆的驼铃领着急切回家的羔羊执着地向前开进大风起兮。我必须前进即使在风中涅 也必须以活着的形象聆听红柳茁壮成长的故事大风起兮@齐善兵  相似文献   

4.
正观山湖区坐落在贵阳市老城区的西北部,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新区。青山绿水的多彩贵州有着秀美的自然风景,而"观山湖"三字正是这份隽美最好的注脚。从2000年金阳新区的应运而生,到2012年观山湖区的正式挂牌,这片土地见证了一个新区的拔地而起,也见证了它发展优势的  相似文献   

5.
杨虎城与蒋介石吴长翼放"虎"归山与借水行船蒋介石本不想放"虎"归山,为什么一度将西北军政大权交给杨虎城?这是因为当时冯玉祥在西北的势力未被彻底摧毁;蒋培养的嫡系陕籍将领还没有适当人选;地方情况复杂;尤其是他正忙于筹划进攻中央苏区,无暇西顾,于是利用杨...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杨虎城将军被逼出国,七七事变的消息让身为军人的杨将军坐卧不安,几次电告蒋介石,要求速回国参加抗战,遭到拒绝。杨将军无奈之下,想通过入境苏联返回西北。蒋介石得到消息,迅速网织了一个阴险周密的诱捕计划……  相似文献   

7.
1931年8月,雷中田、马文车联合发动政变,囚禁甘肃省政府主席马鸿宾,改组省政府.事变发生后,陆海空军总司令潼关行营主任杨虎城迅速介入,试图利用解决事变之机摆脱蒋介石的控制,在西北自创局面,蒋介石则以处理事变为契机,顺势展开对西北的统一行动.蒋、杨围绕雷马事变的博弈,反映了抗战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特点,即代表着"中央"的"地方"在分裂着"中央".  相似文献   

8.
9.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本认为,杨虎城从事变开始便有捉蒋后放蒋的思想,正是由于有了这一思想,杨虎城置个人恩怨于不顾,支持张学良尽速送蒋回南京,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张学良被囚禁的情况下,独挽危局,采取有力措施,促使陕甘善后循政治途径解决,避免了新内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11.
南汉宸与杨虎城的友谊不单单是一个知名共产党人与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个人友谊。更是真挚而伟大的革命友谊。他们相互交往的10年,是中国内战最为激烈的10年,10年公开或秘密的合作,一片丹心共同奋斗,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生死与共,两人的友谊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2.
自《陈洁如回忆录》问世以来,友人多有询问其真实性如何者,因本人掌握资料有限,未能详述,与其写一二篇文章,不如将《蒋介石日记》中有关其家庭婚姻的记载,摘录原文,公诸同好。兹征得《民国档案》杂志社同意,将日记整理类编如下,供研究者参改。  相似文献   

13.
杨瀚 《百年潮》2007,(6):31-33
1934年春,红二十五军在陕西南部消灭国民党十七路军杨虎城部两个旅。殊不知,正是这场战斗酿成了“张汉民事件”以及需要周恩来亲自出面才能解释的误会。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个政治家,这个人能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评价习仲勋 2012年5月,是被毛泽东誉为“活的马克思主义者”习仲勋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之时。2012年岁初,笔者专程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一所中学采访了该校退休教师殷为昭先生。他激情昂扬地介绍了习仲勋和他岳父田屏轩一生的友谊,以及20世纪80年代为他岳父田屏轩彻底平反的经过。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的一生,结盟了众多的异姓兄弟。他的结拜兄弟数目之多,堪称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之最。他与这些异姓兄弟,或结盟于少小离家求学,或结盟于负笈东渡扶桑,或结盟于中华民国肇建,或结盟于北伐革命兴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  相似文献   

16.
<正>读了本文,只能赞叹:陈赓,大义凛然的伟大战士!1924年5月,21岁的陈赓来到广州,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由此开始了他作为一名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旅生涯,也拉开了他与蒋介石之间"谜"一样的交往序幕。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蒋介石,这一文一武两位浙江老乡都是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过非常大的影响的一代名人。但一直以来,研究和介绍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文章却很少见。许多人所知道的只是鲁迅如何以杂文作为匕首投枪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战斗的一面,而对于鲁迅和蒋介石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8.
张伯苓与蒋介石的不解之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伯苓(1876—1951),以创办南开大学著称于民国教育界。这位著名的教育家早年立志“终身办教育,不做官”,并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1926年,先是北京政府的国务总理颜惠庆请他出山,担任教育总长,随后奉军入关,张学良又邀请他出任天津市市长,但都遭到张伯苓的婉言谢绝。然而,在蒋介石当政以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张伯苓对民国政坛的核心人物──蒋介石从崇拜发展到迷信的程度,他与国民党政权的关系也逐步密切。 一、教育搭桥,政治结缘 张伯苓可以说是民国时期私人办学的先驱,也是当时以个人力量创办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9.
冯理达 《纵横》2008,(1):21-27
1928年7月2日,有位中国人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有关报道的题目叫做《特立独行的"基督将军"冯玉祥》。《时代》周刊的开场白是这样写的:"他站  相似文献   

20.
田斌 《炎黄春秋》2004,(4):73-75
在民国时期的新闻舆论方面,蒋介石极为重视在天津办起的《大公报》和它的总编辑张季鸾。蒋与张的十几年交往中有恩有怨,有分歧有共识。作为政治家的蒋介石,很注意招揽贤达,来维护其统治,他又特别看得起张季鸾忠言直谏的人品,并利用一个旧式知识分子好名重节的情操,对张季鸾礼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