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修志的展开,有关续志方面的研讨方兴未艾,续志的形式问题即是其中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仅就我省而言,就出现了修断代志、重修、分层次编纂地方志丛书和编撰地方人文丛书等主张。为了使这一研讨更加深入,促进大家活跃思想,拓展视野,充分做好续志前的理论准备工作,江苏省志办及本刊编辑部于3月27—28日在苏州召开了关于续志形式问题专题研讨组稿会。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摘要刊出(其中主张重修的陈华同志的观点可参见本刊2002年增刊《第二轮修志的几种编纂方式》),藉此引发更多修志工作者和社会人士参与讨论,或可为各级志办因地制宜制定续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建华 《福建史志》2006,(3):29-30,49
闽学兴起于闽北山区,是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因素因缘际会的结果。其中以建阳刻书业为代表的出版业的繁荣发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闽学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建阳出版业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今天,揭示当年刻书业、书院及闽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我们了解宋代福建文化的发展因缘,了解出版业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版业促进学术文化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子立 《古今谈》2004,(2):55-60
宋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个内忧外患不断、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年代,统治者对外敌卑躬屈膝、忍辱苟生,写过大量历史演义的蔡东藩谥之日“鼻涕”,鄙之极也。然而就文化而言,宋代却是我国封建时代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之一,不论是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均取得辉煌的成就。陈寅恪先生认为宋代乃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不无道理。从宋代的刻书业也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子立 《古今谈》2004,(3):51-57
清赵翼有诗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不忘收复北方失土,写作了大量热情洋溢的爱国主义诗篇,历经七百余年,至今犹脍炙人口。然而在当时投降派掌握朝政的大形势下,他在政治上却倍受歧视与冷落。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在他被免职隐居故乡——山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民营书业伴随着改革的步伐逐渐发展壮大,从初创时期作为国有书业的补充,到发展时期自辟天地、寻求自主发展,再到壮大时期与国有书业平分秋色、占据我国书刊发行行业的半壁江山,它在整个中国书业中的地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探讨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民营书业的历史作用,分析当代中国民营书业历史地位的嬗变轨迹,将有助于深化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苏州市中心观前街南不远处,有一条叫王府基的小巷,本地人称作“皇废基“,这里曾是张士诚王宫所在地。苏州至今保留着一个奇怪的风俗,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晚,古城的大街小巷里就会有星星点点的香烛插在地上,俗称“烧狗屎香”,据说那天是地藏王生日,张士诚起兵时自称是地藏王转世,而  相似文献   

7.
民国元年(1911),汉中城内(旧称南郑,即今汉台区)只有一所中学、两所小学。师生尚不足300人,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汉中内迁的学校及化团体渐次增多,便陆续有了多家私营书店,由最初的5家增加到20多家,规模较大的有生活书店(1938年在今汉台区东大街西药零售处,后迁至川主庙街)、  相似文献   

8.
苏州梨园祖师庙的遗址在苏州阊门外三乐湾义 慈巷,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小巷,在巷的中段,有两幢  相似文献   

9.
轿子,古时称肩舆,是始于汉代的代步工具。据《史记·河渠书》云:“宋时,用轿始盛,俗谓:武官骑马,官乘轿”。另据元代站赤设置记载:“江浙等处,除设有马站、步站、水站外,专设轿站三十五处,有轿一百四十八乘”。可见,轿子的使用不光在苏州地区。在江浙一带也颇有市场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据说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了。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一直到了周朝,还有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的规定。最初的姓大概是部族名称,经过不断发展,分化成许多不同的部落,为了便于区分,同姓部落就有了各自的名称,即氏。后来氏专指部落首领。在上古时代,只有贵族才有氏,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11.
张扬 《江淮文史》2006,(4):155-162
在历史上,安徽会馆数量众多,散落在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像北京,除了安徽会馆外,还有歙县会馆、泾县会馆、宣城会馆,等等。另外,济南、南京、苏州、扬州、上海、武汉、广州等地也有安徽的会馆。虽然这些会馆名称不一,但都是安徽人聚集的地方,是安徽儿女踏破铁鞋、纵横四海时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印刷业可分为官刻、私坊和寺院三个系统,其中尤以民间私坊刻书兴起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国内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1944年在成都望江楼附近唐墓中出土的《陀罗尼经咒》,此经咒首行印有“唐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字样.说明唐代已出现私坊印本。  相似文献   

13.
8月上旬,苏州市被化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三个地区之一。由苏州市政府组织实施推动,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化和科学价值的民族民间化进行有效保护的系统工程已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4.
4000多年前的太湖,还是一个十分落后、封闭的原始氏族部落群居之域。人们靠渔猎为生。三山岛旧石器遗址的挖掘证明,太湖东山1万年前即有入迹。大禹治理太湖水患以来,受中原化影响,人们在渔猎之余开始学着圈养禽畜和农耕,有的开始向陆地栖宿。东山所以山潭、山涧与土井之多,据说还是大禹引导的。尔后,西周诸侯纷争,吴越争霸,越灭吴,随着旧的宗法等级制度的不断瓦解,不同阶层的人沦落到流浪大军的行列。其时的水乡江南大量未开垦的土地,便成了这些流浪的乐土。这个时期的东山正是人们所向往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5.
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江苏旧方志提要》,为人们查阅、整理和研究旧方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人从事地方志编纂工作有年,常将《提要》备于案头,获益良多,偶尔也有一得之愚,颇有一吐为快之感。今将多年来利用《提要》时发现的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逐一指出,略述疑误之由,供同仁利用时参正。  相似文献   

16.
翁巷村,是东山镇一个较为古老而古宅又被保护较多的村落。它与翟峰坞、小北湖为邻。唐时,这里原是席氏定居之地,时称上席、中席、下席。由于靠近席家湖码头,经商纷纷落户于此。明代起,翁氏先祖翁笾经商致富,在这里购地建宅、大兴土木,其子侄之辈相继在左巷右弄筑宅建园,形成了一条长巷,始称翁巷。其后,各地诸姓亦图方便,来此择地造栋筑屋。到明中后期,翁巷就已十分兴盛,  相似文献   

17.
李红霞 《世界》2007,(2):72-73
2007年1月8日,由《中国新闻出版报·出版商务周刊》、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益华杯”2006中国民营书业评选结果揭晓。这次评选是针对民营书业的第一次评选,终审评委会主持人程三国感叹:“中国民营书业的‘奧斯卡奖’产生了。”这次评选共设立了24个奖项,包括终身成就奖、年度人物奖、年度书业经理人奖、年度书业店长、年度营销策划人、年度综合类图书批发  相似文献   

18.
现存各类旧方志文献是我国历史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掘旧方志的历史价值。本文以旧方志的分类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对以往学术界提出的分类方法进行述评,并探讨其中的利弊得失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三类问题进行了考证:一是《旧五代史》由于版本流传而导致的错误;二是《旧五代史》记载方面的失实;三是后人考证方面的失误。  相似文献   

20.
崔薇  吴若峰 《旅游》2006,(6):38-47
从前,苏州似乎就是陆文夫笔下的那个老苏州。她是山塘街上离家只相隔两三米的茶馆,每天坐在窗前读书,不时抬眼望望,看那些茶瘾很深的老茶客,着迷于里面的人生百图; 她也是苏州人屋后那个地地道道的、只卖酒不卖热菜的酒铺,充其量只有一点豆腐干、辣白菜、焐酥豆、花生米之类的供人下酒,每个喝酒的人都在讲话,因为酒客们喜欢这种一片轰鸣的气氛; 她还是秋天无数深巷里伴着桂花的香气传出的琵琶声,读书到深夜时, 总是听见刚从书场里回来的人,一边谈论着演员的得失,一边吃着小馄饨……而今,苏州摇身变成了新苏州,老苏州还在,只是一不小心地遇到了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