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宋时轮同志相识几十年。他给我留下的记忆却是永远也抹不掉的。我深切地怀念他,怀念这位老战友、好同志。60年前,我和时轮同志同在江西中央苏区。我们虽然早已相识,但在工作中没有直接联系,也没有多少来往。1934年到1935年,中央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我和时轮同志又一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三句不离本行”。我的本行。史志工作也。1957年,我在厦门大学学的是历史学专业;1958年,参加编写《闽西革命史》;1959年,参加编写《闽南革命史》;1960年.选修地方史与考古。毕业后至今一直从事史志研究工作。1982年起担  相似文献   

3.
李清扬  贾晓明 《纵横》2009,(7):23-25
我们第一次过雪山草地,是在1935年七八月间第一次北上期间。当时,我在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师部当秘书,随副师长杨秀坤同志一起行动。  相似文献   

4.
一、取得成功却被工会觊觎 我出生于1935年,高中毕业后继承家业从事过一个阶段的农业。23岁结婚并生下长女,但因感到就这样在农村务农人生没有希望。就在1961年作为农业见习生远渡美国。那一年我25岁。  相似文献   

5.
秦秋谷 《古今谈》2002,(2):9-15
我认识戚铮音同志比较早,是在抗战前1935年的夏秋间,上海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刻。是由我的同学魏羽介绍我认识的。她思想进步,比我大7岁,我叫她戚大姐。她端庄的面容,瘦长的个子,目光炯炯有神,说话出口成章,使我十分钦佩。  相似文献   

6.
胡绳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的老师,是我青年时代受益最多的老师。他的逝世,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止不住对他的深深的思念。当年他对我、对年轻人的谆谆教诲,我至今记忆犹新,终身难忘。从1951年到1957年,我担任胡绳同志的秘书共六年多。那时我刚从高中毕业不久,什么也不懂,所谓秘书,不过是做些接电  相似文献   

7.
张光年 《百年潮》2002,(1):61-63
冯乃超同志是我的老朋友和情同手足的老大哥.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我多年的直接领导者.我们大约在1935年就认识了,那时我们都在武汉,他在湖北省民政厅,我在武汉搞戏剧运动,得到他大力支持.1936年他的夫人李声韵应邀在我组织排演的一出外国话剧中饰演女主角,来参加过几次排练,后来她因身体不好,没有正式出演.  相似文献   

8.
贺昌,山西柳林县人,毕业于太原省立第一中学。他19岁入党,22岁被选为中央委员,曾在天津、北平、上海从事青年运动、工人运动,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担任过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党的南方局和北方局书记、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贺昌同志留在南方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3月,贺昌在江西会昌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29岁。  相似文献   

9.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舒强吕复是我60多年来的好朋友。他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1927年我们一道考进南京市立第一实验中学。在班上,吕复、我、还有许之乔等几个人对绘画和文学都有兴趣,友谊就日益加深了。1930年初中毕业后,我考进江苏省立...  相似文献   

10.
童恩正先生,湖南宁乡人,1935年8月27日出生于江西庐山。父亲童凯教授,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是中国无线电工业的元老之一。知识家庭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使先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1.
我和汉晖同志相识相交近60年了。 新中国诞生前夕,1949年9月,以李锐为社长、朱九思为副社长的新湖南报和新华社湖南分社主办了一期新闻干部训练班,让地下党同志推荐,从具备高中以上(含高中)学历的上千考生中遴选145名学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培训。那时我刚从长沙清华中学毕业,汉晖自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已在小学任教两年。之前我们并不认识,到新干班后,她任一分队分队长,我任二分队分队长,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开始接近了。  相似文献   

12.
正先父哈庸凡与"大别山惨案"之革命烈士麦世法的交集,最早似乎可以追溯到抗战前桂林师专时期。1936年4月下旬,麦世法由桂林师专毕业。此前,麦世法的生平介绍均说他是1935年2月由桂林师专毕业,此属误传。据广西省政府1936年4月25日有电:"电知核准师  相似文献   

13.
王炳华,著名考古学家。1935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到新疆从事考古,历时40年。发现、发掘了罗布淖尔古墓沟、哈密五堡、天山阿拉沟、呼图壁生  相似文献   

14.
黄天骥,1935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会员;  相似文献   

15.
1935年,就是在我5岁的那年,我外公家发生了一件轰动乡里的大喜事——我的舅舅陈友松从美国学成回国,返乡省亲。他的归来顿时给这个偏僻安静的山村陈友松1935年自美归国  相似文献   

16.
柯华 《炎黄春秋》2000,(12):2-5
1935年12月9日晨,天未亮,严寒,燕京大学的学生队伍在向北平城里进发的路上,大家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叶涛 《民俗研究》2016,(1):12-14
正李万鹏教授,1935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1955年至1959年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留校工作之初,万鹏老师曾有较长一段时间在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工作。在教务处工作时,教务长是著名的英文教育专家吴富恒教授(我1980年入学的山大校长)。正是由于工作的关系,万鹏老师接触到了山大历史上文理科的许多著名教授,对于这些老教授的学养和处世为人,成为后来万鹏老师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1954年,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春机要干部学校毕业后,转业到了国务院机要处。1955年3月,我调到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从此在西花厅工作了长达37年。其中足足有27年,我作为邓颖超同志秘书为她服务,直至她去世。这些年,她对我的培养、教育、信任、关怀与爱护,我永远不能,也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9.
达凤云 《文史精华》2009,(Z1):19-20
朱琏,女(1909—1978),字景雩,江苏溧阳县人,1931年毕业于苏州志华产科学院,1932年8月随丈夫陶希晋来到石家庄,抗战期间,担任石家庄正太铁路医院医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石家庄市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0.
薛亮 《炎黄春秋》2004,(12):70-70
1977年恢复高考,是拨乱反正的开端,是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起点。我有幸亲身参与其中,一段不平常的经历从未对人言说。在那新旧交替的特殊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对我上大学有过一次批示,从而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历经周折进入了日夜梦想的北京大学。文革时我初中毕业,随着上山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