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的舍利瘗埋与隋唐时期相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隋唐时期的舍利瘗埋主要是在皇帝(隋文帝、武则天、唐懿宗等)的主导下进行舍利瘗埋;宋代初期定州的静志、净众在舍利瘗埋过程中,尚得到皇室的资助,其余则主要以士大夫及民间人士、僧侣为主导,应与当时佛教的世俗化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从考古发现的宋代舍利瘗埋的资料来看,舍利瘗埋这种佛教活动,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借助佛教展现他们的护国、佑己及先祖、求平安的情怀。但由于士大夫的参与,使得这一原本庄严的宗教活动变成了充满人文情调的活动,而且与宋代社会温馨的人文情调相呼应。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无论是修史种类的多样化、修史制度的完善程度、修史机构的合理设置还是修史成就之高都超越前代。宋代社会氛围相对宽松,政治管控较为开明,经济文化繁荣,民众言论相对自由,这些因素为官、私修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史学编修在继承前代的同时,又面临复杂的政治、社会情况,史家修史观有了新的发展,如受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等影响,强化史学资治功用贯穿两宋始终;理学兴起,使宋代史家重视突出义理史观;党争政争以及皇权、相权对修史影响更加强烈等。研究宋代史家的修史观及其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宋代史家秉持怎样的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立场等进行史籍的编修工作,以及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朝廷政府意志对史家的影响等,也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和鉴别宋代史籍、史料,正确把握宋代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3.
宋代不同于以往的时代。至高无上的皇权逐渐向象征化转变,前所未有地崛起的士大夫阶层对政治形成全面的主宰。与皇帝共治天下、分享权力的士大夫,也必然会产生树立自己政治偶像的需求。本文将迄今为止不大为研究者所注目的宋代功臣配享制度置于彼时彼处的政治背景之下,考察了功臣配享的曲折反复。宋代的功臣配享,伴随着士大夫政治的发展,也从文武搭配逐渐形成文臣独占。此外,宋朝配享议案出于翰苑的惯例,也表明配享功臣的话语权处于士大夫精英的掌握之中。功臣配享,反映的是当时朝廷官方的历史人物评价。其代表性往往被当时和后世所质疑。后来的撤换反复,反映了时过境迁的政治变化所带来的评价标准的变化。而后世的认知不同则是历史的时间差所带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以文教立国的宋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正如名相王安石所言“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①。同样,宋代兴化军(今莆田)教育的发展既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对当地文化水平的提升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并最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间接的推动作用。这种良性互动促成兴化军浓厚的重教兴学风气,即有规模壮观的官学(军学、县学)和遍地林立的私学(书堂、书院)。  相似文献   

5.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青铜器1万余件,时代完整,品类丰富,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完整的发展演变体系。其中商代至战国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礼器,既体现了中国青铜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也反映了当时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先秦至宋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生活用器,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6.
元代川陕间的驿道和驿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中国历史上,以统治区域的广狭而论,元代可以说是最广的,与这种情况相适应,对加强全国各地区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联系有重要作用的邮驿事业和邮驿制度,当时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元朝政府官修的《经世大典》和元人熊孟祥编写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宋代皇帝的部分年号为研究对象,以此来说明宋代皇帝年号变动的原因、年号的政治内涵、年号选字的避讳及年号的特殊用途。年号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时代信息,借助对宋代皇帝年号的研究,从而以另一视角领会宋代的政治文化特证。  相似文献   

8.
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以来,重视武备和积极御边始终是传统政治中的主流意识,至宋代则发生明显转变。在崇文抑武统治方针的推动下,宋代统治集团逐渐形成以和止战的应对边患的策略,在精神上对边防战争产生了怀疑和抵触。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既与宋代统治者推行的路线方针有关,也与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刻关联。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成为宋朝时代特征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刘毅 《中原文物》2005,(6):76-81
按照宋代文献记载,当时的茶肆中多供奉瓷质的茶神陆羽像.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茶肆很多,因而这种瓷像在当时应该比较多见,但却一直未见确凿的实物资料披露.本文对几件宋、辽、高丽时期出产于不同窑口的人形注子从其功用和造型特征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这些瓷器很可能就是茶坊中供奉的茶神陆鸿渐.  相似文献   

10.
宋代当阳峪窑瓷器是当时最优秀的民间瓷器,本文简要探讨了当阳峪瓷窑宋代瓷碗的种类及造型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11.
吴美娟 《黑龙江史志》2013,(19):191+193
涞滩摩崖造像的产生,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作用的结果。宋代思想文化的繁荣,要求禅宗有宏扬教义的平台;与其他宗教和佛教其他宗派竞争信众,禅宗需要塑造自己的神祗;而禅宗思想内涵和传导方式的不断发展,为涞滩禅宗摩崖造像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正宋代内藏财政以内藏库为中心,在赋入上被附着天子私财性质,在支出上却展露出国家公财特色,这种游移于公私之间的财政收支行为,体现了国家财政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割与重组,直接影响了宋代财政制度变迁及国家财权集中,同时暗含了提升皇权的政治目的,是宋代经济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董春林《宋代内藏财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代内藏财政研究"结项成果,也是宋代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除绪论外,是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的西京洛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宝珠 《史学月刊》2001,(4):109-116
宋代洛阳城已由原来的坊市分离制,嬗变成新的坊市合一制;由于水土气候方面的优越条件和历史、政治等原因,宋代洛阳园林之盛成为一大特色;宋代洛阳又是官僚麋集的城市,官僚集团中一些政见相同,利用会社组织,形成左右政局的政治力量。会社组织活跃,是其又一特色;宋代洛阳的经济远不如它在政治、园林方面的地位重要,但与开封之外的其他城市相比,亦属较为发达,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  相似文献   

14.
羊马城是一种修造于大城与城濠之间的辅助性城防建筑,由于筑城技术的发展与复杂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唐末五代及宋代掀起了修筑羊马城的高潮;明清时期,因爆炸性火器的大规模应用和砖城的广泛修筑,羊马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唐孟知祥曾建造成都羊马城,其城筑于清远江(今府河)与罗城之间,距罗城并不远,符合当时的筑城理论;其长度也仅约九里,只是包围罗城北墙。这一形制与当时孟知祥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972年夏,本人受宁县文化馆之邀及当时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的指派,协助宁县文化馆对宁县梁高汉墓进行清理。其后对西峰南佐汉墓、正宁湫头西候郎汉墓、正宁永和龙安东汉墓、正宁罗川武王庄唐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许多文物遭到破坏。例如,西峰彭原宋代砖塔被拆除;肖金宋代砖塔也遭到一定损失。四面栏杆和窗棂被打掉:庆阳普照寺大殿建筑昂嘴被锯掉;正宁罗川赵氏牌坊被涂抹或胡刻乱划。  相似文献   

16.
正研究宋代政治制度史著述已不少,如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对宋代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进行了全面、宏观、深入的论述,贡献甚大。然而,专注于地方政治管理机构与权力运作的研究不多。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贾芳芳的专著《宋代地方政治研究》,该书从地方政治制度运作的视角,研究宋代地方政治。该书探讨了中央集权与宋代地方政治权力运作的关系,剖析了宋代地方行政权运作的规制与官场生态,具有创新的学术价值,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运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麦积山石窟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其总体发展规模不亚于南北朝时期。它所依托的政治背景是皇室和政府的支持,有关史料中记载皇室及政府与麦积山石窟的直接关系有四次;化背景是宋代佛教世俗化的进一步加深,贴近生活,贴近人间;经济背景是当时秦州地区繁荣发达的榷场贸易;丝稠之路路线的变化又使秦州处于联结东西南北的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上。众多的积极因素相互结合,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了麦积山石窟在宋代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代提举常平司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代提举常平司制度初探贾玉英宋代提举常平司创置于改革的热潮之中,既是地方行政机构,又是路级监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宋代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文化发展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宋代提举常平司的设置状况、职能作用及官员选任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宋代...  相似文献   

19.
宋代官办慈善事业中,有专门针对幼儿设置的机构,当时称之曰慈幼局,或称之曰慈幼庄、婴儿局、及幼局,名字虽然不同,但皆“为贫而弃子者设”。宋代官办慈善事业是在于欺骗麻醉劳动人民,维护其统治政权,但任何事物都需作具体的历史分析。宋代不少地方的官办慈善事业,是在同贪官污吏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其政绩虽然有限,解决不了当时严重的社会弊端,但对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不无作用。本文就幼儿慈善业作些具体探讨,可能会对宋史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正>李华瑞教授长期致力于宋史研究,新作《宋夏史探研集》收录近年来所发表的学术文章25篇,33.9万言,另附访谈录1篇,2016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是著涉及宋代国家与社会、宋明社会结构和财税政策、宋夏时期陆路交通及政治关系、治史心得与忆念师友等内容,取材丰富、论题多样。《宋夏史探研集》囊括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法律及民族关系等内容,立论高远、视野宏阔。如《宋代"积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