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下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然而我们却经常见到这样的场面,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尤其是父母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不是父母在滔滔不绝地讲,孩子耷拉着脑袋听,就是父母板着脸去质问孩子,要让孩子说出父母心中早已认定的孩子的错处。这中间哪有一点意思是去听孩子的心里话呢?在这种情景下,如果这孩子真的听了父母的话,那只能说明孩子在爱父母,在了解父母,绝不能说父母在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爱孩子。另外,就拿我们自身来  相似文献   

2.
单积金 《南京史志》2022,(24):81-83
<正>常常听到这些话“儿子不愿意见到我,一回家就钻进自己的屋,还不让我进”“女儿太磨蹭,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做什么都得催,我都快疯了”“孩子那么聪明,就是学习不好,我到底该怎么办”等,这些教育难题都让父母特别着急、特别焦虑。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成为科学育儿的智慧父母呢?一、智慧父母懂得用爱哺育孩子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吗?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有条件吗?答案却是不确定的。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对孩子做到真正的滋养。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2~3岁的孩子正处在“自我中心”心理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孩子有强烈的个体自我意识,生活中常常突出“我”的强烈愿望。他们向父母或其他人提出要求,而且希望得到满足,可当这种愿望在与成人生活秩序和意愿发生冲突时,孩子或许就会大发雷霆,心理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表现“反抗”情绪。有许多父母就开始抱怨:“孩子真不乖。越来越不听话!”有的父母甚至还抄起了家伙。殊不知,孩子也委屈,他还不明白“自己的要求怎么就不合理了”,就被带上了“不听话”的帽子,甚至还受皮肉之苦。为了减少“家庭战争”,处理好“家庭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4.
天下几乎没有一个父母不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却总有那么多人倍感失望乃至绝望,因为孩子的成绩与父母的目标遥不可及。可是,父母们是否想过,天下又有哪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进步呢?哪个孩子不盼望得到父母的欢心呢?却不知为何,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他们身不由己,就像一座座大山挡  相似文献   

5.
看过“实话实说”节目的父母一定记得“少年迷恋网吧”话题中的那个男孩:不爱学习,不愿多与妈妈交流,整天泡在网吧里,在网络游戏中体验暂时的乐趣,觉得过瘾而迷惘。这不能不说明孩子精神的空虚。家长不妨扪心自问:你真的尝试着与孩子很好地沟通过吗?你真的会教育你的孩子吗?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有些父母只是简单地说教:你这样做不好,你别这样,你想想妈妈多不容易……诸如此类的话,想想,比较任性的孩子能听得进去吗?说多了他们只会嫌你唠叨,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孔老夫子也早有因材施教之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如今的孩子大都自私起来,不会也不太懂得关心他人了呢?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家庭结构的改变,社会的普遍影响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引导孩子去关心他人,很关键的一点,是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去影响带动孩子。有爱心的孩子更“阳光”周老师(教师,39岁,女儿7岁):我可以容忍孩子天生愚笨或相貌不佳,但我绝对不允许我的女儿在品行上有所偏差。而有爱心就是很重要的一条。我相信一个充满爱心的孩于心理会更“阳光”,人生也会更快乐。我觉得生活中的小事就是很好的教育途径。我从小就要求孩子有好吃的东西都要让妈妈先尝尝,而我就…  相似文献   

7.
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不缺乏爱心,但如何表达爱却需要能力。所以并不是每个有爱心的父母都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意。怎样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呢?亲爱的家长朋友,让我们在孩子面前蹲下来。“妈妈,我跑到你眼睛里去了。”“爸爸,我跟你说句悄悄话。”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感悟世界,以平等的心去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可随着孩子一年年地长大,父母却平添了许多烦心事。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得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加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家有‘逆子’怎么办?”这成了困扰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的父母们的难题,当父母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见效,这时,不妨换一种心态,变化一下方法,试试“另类”教育法。  相似文献   

9.
现在不少家长都困惑,独生子女越来越“独”了,不少孩子不关心他人,不善于处理同伴关系,攻击性强。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原因在于孩子们缺少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必要的情感体验。要改变这种状况,做父母的应创设环境,让孩子体验情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你别以为孩子懵懂无知,对情感没多大反应,据调查发现,孩子两岁时就能对弱者做出同情的表示,而两岁以后的孩子就会有骄傲或负  相似文献   

10.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的家长会嗤之以鼻:“自己的孩子谁不了解?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一开口我就可以把孩子从头说到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调查表明,68.3%的父母不能给自己的孩子下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结论。究其原因,一是父母偏爱自己的孩子,在心理上不能客观(往往是过高)地评价自己的孩子;二是父母与子女相处惯了,对孩子的一些问题“见多不怪”,或者是望子成才心切,把孩子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说,父母应该用“合格”理念要求孩子?先请父母们看一件真实的事: 在日本,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 铃木上小学时,日本的升学竞争很激烈,所有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铃木的爸爸对他成绩要求却不高,每门功课只要考60分就行了。“60分怎么行?”儿子不解地问。分数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上小学五六年级或者进入初中后,自认为长大了,往往父母的话很难听进去,有的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与父母对着干。那么,我们父母应怎样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呢? 一、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并非有意与我们父母作对,有意气我们父母,而是他们在体现不成熟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3.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但你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吗?你知道自信是如何“宠”出来的吗?很长时间,很多做父母的都认为孩子是不能  相似文献   

14.
父母都是用心在爱着子女。孩子生病时,他们会心急如焚,细心呵护;然而当孩子走进情感的误区时,又有多少父母能冷静面对?早恋,一个令青春期孩子父母揪心的话题,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国家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今天你亲了你的孩子了吗?”“今天你有设有忘记拥抱你的孩子?”西方社会父母非常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父母出门、回家都要拥抱或亲吻自己的孩子,与孩子的对话中总能听到“请”、“谢谢”、“对不起”、“你真棒”、“我爱你”。  相似文献   

16.
贝贝做事有个特点:刚开始时认认真真,时间稍长就会马马虎虎。急得妈妈老是抱怨:这样虎头蛇尾,怎么办? 孩子的这种表现,许多父母都见过:刚吃饭时挺香,没吃两口就东张西望;积木搭了一半丢在地上不管;作业多了就不做或一拖再拖。父母们在一起交流时,会发现缺乏坚持性好像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但在生活中,你也会  相似文献   

17.
邻居的儿子今年13岁,刚上初一。我不时听见其父母责骂他“: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都不会?”,“你看××的孩子多好!”,“我小的时候比你强多了!”,有时还有一些更难听的话。有好几次,我看见孩子泪流满面地在做作业,父亲严肃地坐在孩子身边,发现孩子做错了题,又是扇耳光,又是拧耳朵。每次看到这个场面,我都很为他们着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今社会众多家长的迫切心愿,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一旦孩子成绩不好,或者表现不佳,动辄就对孩子责骂、惩罚。批评的确有促进作用,但一味批评,就是过犹不及了。如今的孩子,求知欲、自…  相似文献   

18.
为了子女的锦绣前程,每一个父母们都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所致。其实为人父母,最重要是有“三心”:1“平常心”—抛开“神童”情结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分数,带有严重的“神童”情结,结果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曾讲述过一位湖南神童魏永康的成长故事: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母亲教养下,神童魏永康尽管智力超群,但是自理、社交能力特别差,已经成人的魏永康不但不懂得如何跟周围的人交往和交流,而且从小到…  相似文献   

19.
孩子对周围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新鲜而有趣,随时随地会向父母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孩子智慧的萌芽,是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表现,也是家长向孩子传授知识的好时机。如果家长有渊博的知识,孩子提的每一个问题家长都能以生动的语言给予满意的回答,这不但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而且孩子的智力也会得到很快的提高。比如周海婴小时候问鲁迅:“爸爸,我是哪里来的?”你是爸爸妈妈生的。”“爸爸妈妈是哪里来的?”“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生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以前的人又是哪里来的?”鲁迅就因势利导,从生物学遗传学讲到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使周海婴很小就懂得了许多人类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像周海婴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孩子问“水为什么会冒气”时,你就可以借机向孩子介绍水与温度的关系,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或  相似文献   

20.
在日料馆,突然有人造访,陈慎芝便匆匆离席,到旁边的桌子与来人谈事。他落在桌上的手机(他一共有3个手机同时使用)一响,李健明就会忙不迭地拿起来给他送去。看起来,李健明还像个小弟.陈慎芝还像个大佬。“你是大哥.你怎么还会报警?”遇到纠纷时,陈慎芝以报警“相胁”,对方通常都会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