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是我国纺织技术大发展的时期,纺轮的减少说明纺车类工具业已使用。相比于纺车,纺轮的效率低,加捻不均,所以,其消减的过程也正是纺织技术进步的过程。汉代的纺轮出土数量减少,正说明纺车在汉代已经得到普及,这在汉代文献和汉画像石中纺织图中都得到了印证。并且汉画和出土材料说明,汉代纺车和用于摇纬的纬车根本就是一种东西。  相似文献   

2.
环顾宋辽金诸朝纺织工具的发展情况,通过比较方法推测西夏纺织水平。从文献、壁画、出土实物等方面来看,西夏纺织工具有纺轮、单锭纺车与多锭纺车斜织机、立织机、罗织机、小花本束综提花机等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抖空竹     
《文史月刊》2011,(10):2-F0002
空竹俗称风葫芦,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空竹”。早为宫廷玩物,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分双轴、单轴,轮和轮面用木制成,轮圈用竹制成,竹盒中空,有哨孔,旋转发声,中柱腰细,可缠绳抖动产生旋转。  相似文献   

4.
刘杉 《文物春秋》2015,(1):79-80
本文介绍了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在西柏坡工作和生活期间使用过的一架纺车。1947年5月,何莲芝随董必武来到西柏坡。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中央领导和机关干部带头参加生产劳动,何莲芝就是用这架纺车纺线来自给自足。为了完成生产任务,董必武也向何莲芝学习了全套纺线技术。这架纺车诠释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楚材晋用:中国水转大纺车与英国阿克莱水力纺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最早发明和运用的水力纺纱机 ,并非工业革命初期英国的阿克莱水力纺纱机 ,而是元代中国的水转大纺车。这种大纺车是宋元中国机械制作技术成就之集大成者 ,在中原和四川一些地方已得到相当广泛的运用。以水转大纺车为代表的中国机械技术知识西传到欧洲后 ,对以阿克莱水力纺纱机为代表的近代机器的发明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大纺车在元代以后在中国并未销声匿迹 ,但未能像阿克莱水力纺纱机那样引起一系列重大后果。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纺车     
母亲的纺车文/梁森林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和纺车连在一起的。钩月初桂,阴雨萦晚,风雪侵夜,低暗的小屋里,总响着嗡嗡的纺车声。那时,我便坐在母亲怀里,在一灯荧荧的昏黄光线下,看她一手摇纺车、一手握着棉条抽线线。有时我恶作剧地把脚一伸,将线线给弄断。可母...  相似文献   

7.
纺车档案     
19世纪中叶 ,一辆木制的手摇纺车 ,叮叮咣咣降生在中原农家。造就它的 ,是个走乡串户的能工巧匠。这工匠也许没喝过多少墨水儿 ,更没什么商标意识 ,好像没想过要把自己的名字或什么标记镌刻在纺车上。这辆纺车虽无名号 ,质地却很精良。用着轻巧顺手 ,出线又细又匀 ,绞劲儿恰到好处。嗡嗡嘤嘤转起来 ,眼见线穗子一圈儿一圈儿朝外胀。正因为如此 ,曾祖母出嫁时 ,指明要她心爱的纺车当做嫁妆。我没见过曾祖母。我父亲也对他奶奶印象不深。但是在我们那一带 ,很多人都知道当年有个麻奶奶。曾祖母小时出天花 ,落下一脸白麻子。眼看着眼角长出皱纹…  相似文献   

8.
德化窑白瓷,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品种。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如玉,特别是瓷塑观音、佛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我馆历年来征集收购了不少德化窑白瓷塑像,现选其中十四件有款识的代表性作品介绍如下。一明代塑像 1.罗汉立像(图一) 高23厘米。罗汉光头大耳,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脚踏浪花,袈裟随风飘动,右肩上放几卷书,右手握系书之绳,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胎质厚重,洁白  相似文献   

9.
母亲摇纺车     
我的家乡在豫东平原 ,少小离家 ,在青海工作四十年 ,退休后住在省城西宁。近日漫步街头 ,碰见从河南来的乡亲卖家织土布 ,买了两个床单的布料 ,由此引发了对母亲的纺车的回忆。家乡的纺车 ,薄木片做辐条 ,木棍做架 ,用棉线绳将圆盘和纺锭连接起来。从我童年记事儿起 ,纺线织布就是母亲的重要家庭副业。纺车放在地上 ,母亲坐在高粱叶编的垫子 (农民叫它帕子 )上 ,嗡 !嗡 !嗡 !右手摇动圆盘转三周 ,左手捏着棉绒慢慢扬起 ,抽出一米左右又细又匀的线 ,回转半周后将线绕上锭子 ,接着又是嗡 !……如此循环 ,除非纱线断了 ,拣起线头的几秒钟 ,一直…  相似文献   

10.
一纺车图的介绍纺车图是绢本手卷,纵21.6厘米,横69.2厘米,设色画,内容是农村中妇女纺线的情景。画的中心放着一架纺车,其傍置一竹筐,一位中年妇女坐小椅上,左手抱着婴儿哺乳,右手轮转车机,前面站着一位老年妇女两手牵线。后面一个儿童持小竿拴着青蛙在游戏,中间画一小犬,画右有两棵老柳树,布景简洁,但却显出农  相似文献   

11.
冯金泉先生(艺名十六红),1919年出生于山西省河曲县农民兼小手工业者家庭.幼年丧母,6岁时,随擀毛毡的老舅在山西脑包沟摇纺车.由于生计艰难无力维持生活,不得已10岁时孤身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小南山主峰上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一件石材的照片的展示与文字描述,论述了人类前金属时代发明的最高级的石质材料切割技术--绳切技术的两种形式,以及它们各自的技术原理与加工方式和加工对象,提出弧线绳切技术和直线绳切技术概念;通过对弧线绳切技术加工痕迹的深入研究,提出弧线绳切技术加工痕迹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寻亲记     
老赵从辽宁抚顺过来。在这之前,他找过各方大仙,散出去了七八千块钱,孩子所在的方向,指过东、南、西、北。还找了跳大绳的,跳大绳的女人吃了喝了,  相似文献   

14.
晚唐、五代、宋时期,敦煌文献《什物历》中的"踏床"不是当时敦煌民众对"榻床"的俗称,它应当是指垂足坐时供人们承足所用的脚踏或脚凳。隋唐时期,善跏趺坐成为敦煌石窟中弥勒造像的基本身姿,这一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中出现的弥勒佛或菩萨垂足而坐、双足所踩的莲花踏的形象,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的"承足床"的功能一样,也可以被认为是脚踏。五代、宋时期,以方形或长方形较为常见的室内家具——脚踏在民间流行开来,并成为后世官吏、文人和皇家身份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5.
《文物世界》1999,(3):12-12
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北5公里处的梁家庄.建于明代万历十年。这里的观音独其特色,她坐在莲台之上,面善目慈,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俯视,左臂自然伸直,左腿下垂,脚踏麒麟兽尾部,右腿弯曲,脚踏祥云,右手很悠闲地搭在膝上。似乎她不是个神仙,倒像是个回家探亲,走累了的俏媳妇,正坐在路旁的石头上来小憩。这与在她左右两侧半跏而坐.单掌立胸.一派庄严、虔诚、肃穆的文殊、普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前,北京(当时称北平)城里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是有轨电车。司机站着驾驶,脚下有一个可用脚踏发声的铜铃,如果前方有行人或车辆挡路,司机就脚踏车铃,发出“铛、铛(diang)”有节奏的铃声,因此人们俗称其为“铛铛车”。这种车用电力发动,上空悬有输电电缆,地面铺设两条凹形铁轨,车轮纳入槽内沿铁轨行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轮轴机械制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以现有考古资料对中国古代轮轴机械制陶工艺的发展过程作了解说:轮轴机械制陶最早起源于垫板制陶,后来出现慢轮制陶,最后出现快轮制陶。快轮装置是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快轮制陶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90年前的今天,在我们脚踏的这方热土上,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震惊中外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在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由  相似文献   

19.
卞晋平 《纵横》2014,(7):56-61
1953年农历十月,我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县,并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读完了小学和中学。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最南端,头枕中条山,脚踏黄河湾,与陕西、河南两省隔河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志》2006,(9):F0004-F0004
目前,全国第二轮省、市、县三级志书的编修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为了提高第二轮志书的质量,培养人才,由山西省史志研究院沧桑杂志社、山西年鉴编辑部及省电力局史志鉴办公室共同编辑出版了《地方志工作必备》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