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始主义建筑实质上是古典主义建筑的分支,创始人安利·卢梭生活在法国十九世纪末,他以当时社会上盛行的理性主义思想为基础研究“原始屋”,试图用人的“理性行为”来揭示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丽 《世界历史》2005,(6):125-125
王家宝先生长期从事法国史研究,尤其是法国人口史。他曾发表《法国人口思想流派》、《法国移民问题浅析》、《论法国的家庭政策》等论。2005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法国人口与社会》一书是他多年来从事人口史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书架上有一部法国社会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著作《法国当代史:身份与变化》。它谈不上是法国史学的伟大著作,但由于它由七位具有法国共产党背景和马克思主义色彩的史学家集体撰写,而且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较为系统地阐述法国近现代史,这就给我们了解法国8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也使我们对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法国“新史学”的浪潮中遭遇的困境和他们的坚持有了重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性别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统计学研究并不是单纯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人口的自然属性,而主要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人口的性别构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一般来说,自然界各种生物的两性比例是平衡的,这是生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物种繁衍发展的需要。人作为自然物种的一支,其两性比例亦应受到这种自然规律的制约。但由于人类具有特有的社会属性,因而在一定时期又存在性比失衡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关系到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从而决定人口出生率以及人口再生产速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的法国正处于封建主义逐步瓦解,资本主义即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代之而起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中,法国的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以资产阶级为首的第三等级同腐朽的封建势力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在思想战线上的明显反映,就是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与教权主义的斗争。启蒙思想家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者,是“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民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当法国处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变革的前夜,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以来,新方志在记述居民群体方面,已经经历了从设置人口篇(卷)到设置居民篇(卷),再到设置居民部类(或称人口部类、记人部类)的演化过程.这种新态势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究其主要思想原因,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理论走进方志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自然、人类和社会历史三者关系问题时曾明确指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任何人类历史的第  相似文献   

7.
日本战后右翼的新旧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翼”一词来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国民公会。当时,以议长席为界,右侧是保守的吉伦特党,左侧是激进的雅各宾党,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两派鲜明对峙的观点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从此,凡属反共、反社会进步、反民主自由的党派或组织在习惯上被称作右翼。在日本,右翼这个政治名词有更加广泛的含义,其主要特征包括:信奉以日本主义为思想根源的天皇中心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崇尚暴力的行动主义;反资产阶级、反政党的复古维新主义;大亚洲主义以及反共、反社会主义。战前右翼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行动纲领,在推动政党政治的解体、军国…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建立的新哲学是以实践为根本特征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是人的实践,在马克思看来,实践的人具有两重属性。首先,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即是说,人具有自然属性;其次,人又是“类”存在物,即是说,人还具有社会属性。人既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就意味着,在人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广博的自然界,对此,可称为“自然存在”,人既然经由“类”而结成社会,那就意味着,人已从自然界中移出,由人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人的社会,对此,可称为“社会存在”。就存在的实体性质而论,世界上只有这两种存在。那么,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9.
反教权主义与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教育世俗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崧 《世界历史》2007,13(1):39-45
本文从探讨推动19世纪下半叶法国教育制度世俗化的意识形态——反教权主义着手,说明法国教育制度世俗化的独特性。反教权主义并不是一种系统的、统一的意识形态,而是反对教权过多干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思想体系。在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资产阶级共和派为主体的反教权主义者与政治上倾向于君主派的教权主义者之间的政治斗争推动了法国教育制度的世俗化。这种斗争决定了法国教育制度世俗化的进程及特征。  相似文献   

10.
君主制时代法兰西国王及其国家的“宗教身份”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文海 《世界历史》2006,2(4):69-78
从中世纪后期直至法国大革命初期,君主制下的法国国王在宗教身份上一直拥有一个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其他任何国家的君主均不得“盗用”的称号,即“笃信王”(法文SaMajest啨Tr埁sChr啨tienne,英文HisMostChristianMajesty)。从“笃信王”概念的源流、“笃信王”内涵的演变以及“笃信王”称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运用等方面可以看出,“笃信王”一词虽然是由罗马教廷于公元8世纪时首创,但到了中世纪后期,它却成为法国国王用以同罗马教廷以及基督教世界其他敌对国家进行斗争的工具。正是借助于“笃信王”这一身份,法国方面在舆论上维护了自身的独立地位。也正是借助于“笃信王”这一头衔,法国王权获得了凌驾于法国教会之上的特殊权力,进而促使法国王权走上政教合一的“绝对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1.
年龄是人口的一个基本的自然属性。人口的年龄构成不仅反映人口的再生产状况,而且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动情况。这一点在史前时代表现的尤为突出。鉴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甘青地区史前人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细致的统计,对这一地区史前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情况以及人口年龄构成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董玲 《神州》2014,(11):231-231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老子是世界生态文明第一人,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天人关系的著作。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诸子百家影响很大。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同道家“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的思想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3.
戴高乐主义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高乐主义,就是戴高乐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争取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政策思想和实践。戴高乐主义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后戴高乐重新执政后得到充分实践和完善。戴高乐主义在与超级大国、与欧洲建设、与第三世界的关系中得到充分表现。戴高乐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法兰西民族主义,它的实质主要就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这就构成了20世纪国际关系中最具特色的一页——戴高乐主义与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主义的冲突。戴高乐主义在法国沿袭至今,自有它适应时代需要的一面。但世事已非,戴高乐主义毕竟难以重振法兰西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新责任主义艺术(见王爱民学术论文《新责任主义艺术》)是王爱民创立的新艺术。新责任主义艺术是“新责任主义文化”体系(见《新责任主义宣言》和《新责任主义——人类文明的新起点》)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责任主义艺术是包括电影、戏剧、舞蹈、绘画、建筑、雕塑、摄影、景观、设计、小说、诗歌、服装、生活、教育、政治、经济等一切领域的艺术。其生命是:新责任主义的哲学和美学的结果:其本质是:新责任主义文化和科研成果——“整体位置互补”性,其中包括:整体主义(自然学、哲学、美学、艺术)、位置主义(自然学、哲学、美学、艺术)和互补主义(…  相似文献   

15.
王琴  李化树 《神州》2012,(11):17-17
鲁迅处在一个奴化女子教育盛行的半是满清,半是民国的时代,鲁迅抨击当时社会存在的“贤母良妻主义”教育:包括批判“坚壁清野主义”、“寡妇主义”教育并揭露封建教育卫道士的恶行。鲁迅为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下半叶法国农村的变革以及传统农民向现代人的嬗变许平19世纪40年代,英国政治家迪斯恩里在游历欧洲后这样描写法国城乡人口差距:“他们之间没有交往没有同情,彼此不了解各自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好像生活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星球上的人”。 ̄①但是19世纪中...  相似文献   

17.
法国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研究耿升日一、何谓“丝绸之路”?法国学者研究丝绸之路的缘起“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人员、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一条大动脉。在海路大举开通之前,丝路东起中国,穿越西域、古印度、阿拉伯—波斯社会,一直通向希腊—罗马世界。丝路输送的...  相似文献   

18.
法国华人社会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国华人社会的人口构成据法国1990年的人口调查,法国境内属于柬埔寨、老挝、越南和中国(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国籍的“外国人”共计126966人,而原属于以上国籍、现已加入法国国籍者有79493人(详见表一)。该“外国人”群体在法国的外来移民群体中列第八位。①要准确估计在法国的前印度支那移民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华裔,几乎不可能,专家们~股估计这一比例在70-80%之间。基干上述考虑,法国华裔人口总数大约接近20万。根据他们移民前的原居地和生话背景,可将其分为两个大群体和若干小群体:(l)法国华人中大约2/3来自东南亚,是…  相似文献   

19.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创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新时代,其思想原则、政治体制对各国的影响、冲击是不可估量的。然而,由于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各国对法国大革命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即使在按“统一不可分割”的法兰西共和国模式建造的“姐妹共和国”中,革命的进程与结局也迥然有别。与法国接壤数百公里的东邻小国瑞士发生的海尔维第革命正是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20.
萨科齐在竞选法国总统时,被一些左派人士戏称为“美国先生”,而他本人似乎也铁了心,要跟希拉克时代与美国唱反调的戴高乐主义“决裂”。那么,在他“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法国与美国真的能建立起“深厚、真诚、坚定”的伙伴关系吗?萨科齐亲美,应该说并非做秀。这与他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他曾评价自己是“一个实际行动的男人”、“一个务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