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撒切尔政府上台后,对英国的福利制度进行了改革。公房私有化是成效最明显的一项福利改革政策,它的实施使政府摆脱了住房供应者的角色,同时又削减了福利开支;与此同时,公房私有化也造就了许多无家可归者,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但总的来看,公房私有化政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住房制度改革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住房制度改革是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住房制度改革后,城市居民可根据自身社会经济特征和消费偏好,选择居住区位和住房与邻里质量,住房选择行为相对自由化。商品房的开发在住房制度改革后得到鼓励,房产商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引下,自主选择投资区位,建设不同层次的住房和邻里,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需求。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工龄的职工在享受房改房的机会明显不同,造成享受者和未享受者住房条件的差异,从而形成居住分异。公共部门的干预使得住房类型构成多样化,出现了经济适用房、房改房和廉租房等资助房,与商品房并存;种种约束条件使得社会群体在不同类型住房中分布并不均衡,形成居住分异。  相似文献   

3.
陈璐 《人文地理》2005,20(6):48-51
当代中国城市社会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在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的社会思潮背景下,地理学界和规划界有必要深入关注女性这一重要亚群体单元。本文在简要引入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以及其关于城市住区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南京的实证调查,从女性的角度分析了国内住房供给以及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揭示女性需求、性别差异在住区规划和建设中被忽视的现实,并对今后住区建设提出一些基于性别差异和维护男女平等原则的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4.
房子是人们重要的生存条件。改革以前,房子是公有的,按行政级别配给,级别越高,面积越大。轮到工人,只有破旧的小平房。那时也要收房租,但租金很低,连维修费也远远不够。房租低,是因为国家财政给了补贴。住房者以少交房租的方式得到了这一份补贴。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北京市4个高校居住区为案例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小区内的职工居民和相关高校的房管部门进行了深度访谈,从微观层面验证了中国城市单位作用的"隐形化"现象。通过结合社会变革背景和个人住房行为特征,揭示了住房改革实施后单位在职工住房获得中作用的转变,对单位作用的"隐形化"现象进行了解释。文章尝试对单位作用"隐形化"的表现形式和从出现、发展到减弱的演变过程进行总结,指出这种单位作用的"隐形化"是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制度和市场经济双重作用的结果,并对"新型单位社区"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纪臻 《风景名胜》2020,(1):0073-0074
城市空间与公共生活相互影响,随城市发展主体对象与掌控权转变,设计与规划权利移转,人与城市空间关系成为近代研究热点。本文回顾 19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与生活研究历史背景与时代演变,透过重要著作、关键事件整理城市与居民公共生活研究趋势发展的整体脉络。  相似文献   

7.
王倩倩 《旅游纵览》2013,(9):236-237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教学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公关基本理论,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公共关系学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使得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需要改革与创新,将项目导向法引入到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公共关系学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在教学上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相应的实际运用能力,以便于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采用GIS 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具有中低收入群体特征、居住在保障性住房居民通过公共交通和私家车方式,到达各类医疗设施的就医可达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出行方式来看,采取私家车出行的就医可达性高于公共交通。从就医可达性的医院等级来看,三级医院的可达性明显低于社区医院。从就医可达性的空间分布来看,位于城市中心、北部和东部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居民,其可达性相对较好;位于城市高速路沿线的保障性住房汽车出行可达性较高、但公共交通可达性相对较差。从就医可达性的时间上看,建设年代偏后的保障性住房就医可达性差。通过这些分析发现,居住在保障性住房、选择公共交通的保障性住房居民的就医出行更加不方便。  相似文献   

9.
以2009-2017年南京市“一主三副”商品房社区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GIS地统计分析中的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一主三副”住宅价格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和估计,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社区属性、商业区位、交通区位、服务区位和景观区位等类型变量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南京市房价总体上呈现主城向副城递减的中心外围模式,“一主三副”住宅价格空间结构呈现出同心圆和扇形融合的混合模型。②中心位势对主城住宅价格影响相对下降,对副城影响相对提升,交通位势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住宅房龄、绿化环境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由主城向副城递减,山水景观的影响由长江沿岸向外围递减。③主副城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主城受距CBD距离、住宅建筑年代和绿化率的影响较大,而副城主要受距地铁站距离、距景观资源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人口流动背景下的社会极化和社会排斥是全球城市普遍面临的挑战,移民的跨群体社会融合已成为中国城市研究关注的新议题。城市规划和地理学者长期重视公共空间的社会融合效应,强调通过公共空间的营造改善群体间的包容态度、促进群体间融合。然而,持续增强的移动性使得本就存在争议的公共空间跨群体融合效应更加复杂。本文从时空间行为的视角出发,从时间、空间、行为三个维度,构建围绕公共空间的移民—本地居民跨群体融合效应综合分析框架。此框架整合空间、行为和时间三个维度,考虑个体活动与移动的连续性,构建多重空间情境下的活动—移动链,揭示公共空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跨群体融合效应。在移动性增强的背景下,时空间行为视角的研究框架有助于理解人—地交互的社会融合效应,为包容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地、农民与公共选择——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供给不足或制度资源短缺,是直接影响中国失地农民现象在目前“问题化”的根本原因。本文从制度供给与公共选择两个层面对现有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进行梳理,指出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以期形成一个关于失地农民问题新的理论研究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龙韬  柴彦威  忻俊  马玫 《人文地理》2008,23(4):17-22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大城市空间的扩张,出现了一种与传统的外延型城市化完全不同的新型城市化地区。这些新型城市化地区的出现显著改变了大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并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扩张的重要方式。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社区发展问卷调查为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居民对这一新型城市化地区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认知状况、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此类型地区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顾颖 《神州》2013,(3):56+58-56,58
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重点和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而言,城市空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资源,因而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文章以南京市典型的城中村江东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生产的历史性变迁、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制造的新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透视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对人群分层和环境的差异性制造,以及对村民社会生活和生产关系的改变。江东村最终被城市强力改造成为了中产阶层社区,代表着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建立,其生产和塑造的不仅仅是空间,更是社会的新界限。  相似文献   

15.
沈娉 《风景名胜》2021,(7):0204-0204,0206
城市公共健康关注的重点集中于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和健康服务三个层面。以广东省 21 个地级市为例,研究城市公共健康的三个层面与人口及经济状况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人口规模较大、城镇化率较高、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通常有更优的健康服务、体质更好的居民、更低的因病死亡率、更充足的绿地和覆盖更广的污水处理服务,但人口规模小、城镇化率较低、经济欠发达的城市通常拥有更低的疾病患病率,更优的空气质量和更好的水源水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采用GIS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具有中低收入群体特征、居住在保障性住房居民通过公共交通和私家车方式,到达各类医疗设施的就医可达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出行方式来看,采取私家车出行的就医可达性高于公共交通。从就医可达性的医院等级来看,三级医院的可达性明显低于社区医院。从就医可达性的空间分布来看,位于城市中心、北部和东部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居民,其可达性相对较好;位于城市高速路沿线的保障性住房汽车出行可达性较高、但公共交通可达性相对较差。从就医可达性的时间上看,建设年代偏后的保障性住房就医可达性差。通过这些分析发现,居住在保障性住房、选择公共交通的保障性住房居民的就医出行更加不方便。  相似文献   

17.
骆伊云 《神州》2011,(9S):41-41
怎样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要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势在必行。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金心怡  田晓烨 《旅游纵览》2022,(23):150-152+156
作为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浙江省丽水市全方位深度接轨周边城市,高质量融入长三角文旅大市场,着力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优化城乡各级资源,尤其重视乡村的特色文旅打造。本文将以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为例,探究区域公共文化与旅游融合现状,分析品牌意识、聚焦效应、表现形式等方面隐含的问题,提出强化整体规划、文旅开发、资源投入等公共文化与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是王笛先生继《街头文化:成都的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之后的另一部力作。该文既对中国近代城市史进行了深度剖析,也对大众文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索,深刻地反映出在20世纪中前叶"天府之国"—成都的茶馆文化和城市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乃是一部现代版和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20.
魏萍  蔺宝钢  张晓瑞 《人文地理》2021,36(5):177-183
旅游消费文化的入侵导致了城市周边乡村发展中社会与空间的巨大变革,使其公共空间面临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缺失,进而出现异化。为深入剖析该类型乡村公共空间的生产机制,本文引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运用其三元辩证法理论框架,以西安市长安区清水头村为例,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解构,深入阐释城市周边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生产机制和内在逻辑,最后从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作用力、目标形态、机制保障等方面给出了相关优化建议。研究发现,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在地方政府空间表征过程中,其“使用价值”被压制,而“交换价值”被凸显,但是村民在表征空间过程中的“抵抗”态势并不明显,反而“内化”趋势更多。本文的机制分析和优化建议有助于引导城市周边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优化社会生态的两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