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颐阙位于四川雅安市郊姚桥乡汉碑村。汉故益州太守高颐墓阙,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颐阙现为一保护整体、有墓、兽(圆雕雌雄辟邪一对),阙为双阙,均为子母阙。墓阙相距160余米,两阙相距13.2米。东阙残,只剩座和阙身,阙顶为后世仿制,两阙完整。阙为仿木结构石质建筑,由台基,阙身、阙楼、阙顶四部分组成。母阙砌  相似文献   

2.
双杨府君阙,在夹江县城东南10公里甘露乡双碑村。俗称“双碑”:一为杨宗阙;一为杨畅阙。阙高5.07米,宽1.37米,两阙相距1.29米。由阙座、阙身、阙盖、阙檐、阙顶等组成。形制甚古,风蚀严重,阙面龙虎图案及斗拱等,仅能辨其梗概。  相似文献   

3.
高颐阙     
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县城东七公里处,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汉代石阙(图一)。高颐阙分东西两阙,故也称为"双阙",两阙相距13.6米。高颐阙即西阙,阙上北面铭文曰:"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光"。檐端每端一字,亦书上述铭文,如瓦当形状。铭文属隶书体。东阙现在仅存阙身,清代曾修复石刻顶盖,也仿瓦当形状。高颐阙的檐部下层雕刻角柱和方斗(图二),阙总高6米(包括台基),阙身分母阙和子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辽阔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地散布着数量可观的汉阙。它们是雅安高颐阙,绵阳平阳府君阙,芦山樊敏阙,忠县丁房阙,夹江杨公阙,德阳上庸长阙,新都王稚子阙,梓潼李业阙、贾公阙、杨公阙和边孝先阙,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赵家坪东无名阙和西无名阙、王家坪无名阙、蒲家湾无名阙。这些都是东汉遗物。其中李业阙兴建于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是现存汉阙中年代前早的,比著名的河南登封太室阙还早八十多年。渠县有汉阙六处,是全国汉阙最多的一个县。1983年2月,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又发现东汉  相似文献   

5.
《四川文物》1988年3期,发表了孙华、何志国、赵树中三同志的《梓潼诸阙考述》一文(以下简称“考述”)。这篇文章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梓潼诸阙的岐异,对其形制也作了一些实地考察。直率地讲,我们拜读后,仍有失望和不足之感,对其结论也不敢苟同,现发表我们的不同意见,并就教于孙、何、赵诸同志。 一、李业阙 “考述”一文称:“李业阙在梓潼县城西南约1.5公里的长卿山麓……。此阙仅存  相似文献   

6.
汉阙是汉代建筑中封建皇权的象征,关于出阙问题,关于平阳府君阙、边考先阙、成都出土的王君平阙,以及李业阙的真伪问题,历来为学者所关注。文中对这些问题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1、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六公里的嵩山南麓。该塔建于北魏,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平面十二角形,高约四十余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我国现存最早的庙阙——嵩山三阙(即登封县城东四公里中岳庙前的太室阙、登封城西五公里的少室阙、登封城东北三公里万岁峰下的启母阙):均建于东汉,距今一千八百多年。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座阙高约四米,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周身雕饰画像和图案,並有阙铭。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9,(4)
1975年3月,四川西昌地区博物馆在西昌县东南三里发现石阙,1977年10月进行了发掘。发现的无铭双阙采用当地红砂石制成,东西相距8米。东阙尚存阙顶,阙身(上部稍残)和基座三件(图一),西阙仅存屋顶一件(图-)。东阙基座长1.45、宽1.05、高0.28米。基座中部有一28×20厘米的方榫眼,与阙身下部长26、宽28、高13厘米的榫头榫合。阙身长0.97、宽0.53、残高1.65米,无纹饰、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20,(6)
正太室阙,位于河南嵩山太室山南麓中岳庙门前的中轴线上,是庙前的神道阙,分东西两阙。两阙结构相同,皆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阙上刻有铭文及各种人物、动物、树木形象,其中三处铭文皆位于西阙之上(1)(图1)。西阙北面上方是元初五年吕常造石阙铭,即太室阙铭。铭文阴刻隶书,二十七行,  相似文献   

10.
中岳汉三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岳嵩山的三处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的石阙,阙身的画象和镌刻文字为国内外历代金石学家所宝重,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封底)。阙,是建造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的两个对称建筑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工艺上的一项成就。古时“缺”和“阙”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所以,这种成双矗立的建筑物称为阙。这种建筑形式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的周代就有了。  相似文献   

11.
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中岳庙门前500米处的太室阙,是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由吕常等人在汉代太空山庙前建造的神道阙,阙高3.92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岳汉三阙”之一。太室阙阙身用长方石块垒砌而成,阙身除刻有文字外,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法雕刻有人物、车骑出行、马伎、舞剑、龙、虎、玄武、羊头、斗鸡、犬、避免、赡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象五十余幅,是研究汉代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平杨府君阙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杨府君阙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4公里的仙人桥西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阙坐西向东,前为宽约50米的芙蓉溪,后隔川陕公路是起伏的小山。此阙双阙均保存完好,南阙檐枋头上原刻"汉平杨府君叔神道"等铭文,因而得名。这些铭文现已风化剥蚀大半,仅余"汉"、"平"、"府(?)"3字依稀可辨。民间传说此阙为三国时期蜀将  相似文献   

13.
忠县无铭阙系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东北十公里(洽甘)井乡东二公里佑溪村的山腰坡地上。长江支流(洽甘)开溪从阙下流过,1981年长江特大洪水曾淹没阙身。 无铭阙系重檐单阙,石料风化严重,雕刻细部已模糊不清,仅轮廓还依稀可辩。因年久失修,加以各种人为的因素,基石被淘蚀外露达三分之一,这是造成阙体严重倾斜的主要原因。阙身以上的部分尤为突出,经测量已倾斜4.03°。1973年,考  相似文献   

14.
汉幽州书佐秦君石阙释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西郊八宝山新出汉幽州书佐秦君石阙,凡二阙,一阙稍残缺,一阙完整。我曾见到拓本,二阙上端都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隶书三行十一字,阳文。另有石两块,其一石正面刻"永元十七年四月卯令改为元兴元年其十月鲁工石巨宜造"隶书一行,四周有界线。左侧面上端刻"乌还哺母"隶书四字,四周有界线,好像碑额。下面隶书七行,四周亦有界线,文字剥蚀,不易辨认,姑就所知,释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
研究殿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武英殿修书处曾经刻过哪些书?总共有多少种?一个在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刻书机构,其刻书的品种数量是一个具体可见的、最有说服力的量化指标。这项迟早要做的统计工作远在清朝末年武英殿刻书活动结束的时候条件就已成熟,在目前对古籍遗产的研究和利用正向纵深发展的情况下则有及早解决的必要。半个多世纪以来,图书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书目编纂等有关的整编工作,只是还未得到一致的、详确的结果,尚需在此基础上爬罗剔抉,一些相关问题还需先行探讨解决,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氏墓志》记载了河东孙氏的生平及其子的官职等内容,其书刻规格之高在晚唐非奉敕书刻墓志中十分罕见.其所留存的晚唐书、刻名家信息,可补晚唐书法名家张宗厚的官职变迁、书法风貌之之阙,并为唐代"玉册官"制度的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7.
在浚县古城四正门外的护城河上,建有三座各具特色的石拱桥。现就其兴建历史,结构及形制分述如下。云溪桥云溪桥,俗称西大桥和大石桥,凌跨于浚县古城西池之卫河东西两岸,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为木结构。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原桥坍塌,嘉靖四十四年重建,改为石桥。时知县魏澧建桥颇顺民心,乃以魏字“廉川”名桥,故又称廉川桥。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再次重修。云溪桥为五孔连拱式,桥面平缓,以五个券顶之间所连成的弧线为桥面的坡度。桥面长60米,宽10米,桥面坡度约2°,桥面上错缝横铺宽0.5米,长1~1.5米不等的赭  相似文献   

18.
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郊成雅公路侧,距雅安市约7公里处的姚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阙为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所建,是一对扶壁式的双阙,两阙相距12米。东阙残损严重,主阙斗拱层以上的阙额、阙檐、阙顶和子阙全部散失,不能恢复原貌。西阙现状基本完整,现人们所称的高颐阙,系指西阙而言。高颐阙由32块紫红色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在长2.55米,宽1.65米,高0.45米的船形基石上堆砌成有扶壁的重檐五脊式的石质建筑。主阙13层,子阙7层,由于阙是建筑在未作基础的地面上,加之地震等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阙基下沉、阙体倾斜和开  相似文献   

19.
范景中 《收藏家》2009,(9):91-92
贾似道刻《宣示表》、《玉枕兰亭》和《玉版十三行》,世称贾氏三刻,是宋代赫赫显目的单行法帖。这三帖的原石大概都在晚明出土于杭州葛岭的贾氏半闲堂旧址。《玉版十三行》初归泰和令陆梦鹤,继归观桥叶氏、王氏,后又为翁嵩年以三百重金购得,康熙末年贡入内府,现藏首都博物馆,定为重宝之一。  相似文献   

20.
牛首山弘觉寺塔的建筑年代创议于宣德末年,落成于正统四年或五年。其地宫鎏金铜塔所刻“御用监太监李福善施奉”字中之李福善其人既非和尚,更非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