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四坝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因首次发现于甘肃省山丹县四坝滩而得名。四坝文化彩陶经由马厂晚期"过渡类型"发展而来,并与齐家文化以及新疆天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有过密切的接触与交流。四坝文化彩陶对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彩陶的发展演变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条析与整合--读水涛的《西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论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毋庸讳言,西北边疆地区考古一直未能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其学术地位也不言而喻地被认为在中原考古之下——尽管从来没有谁这么直露地说过。这直接导致了西北地区考古研究的落后状态:新疆地区从旧石器到历史时期和甘、青、宁地区的青铜时代到历史时期许多考古文化的内涵、时代、分期、特征、分布范围等都是模糊不清的,遑论其文化问相互影响和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期冶金术是中国和欧亚草原考古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在简要梳理近期考古学和冶金考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冶金术在中国早期发展中的本土化和区域技术交流等问题。本文指出,在认识到远距离交流和外来技术影响的同时,应该重视研究冶金生产的本土化过程,尤其是当地社群作为冶金生产和技术传播的主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西北地区本土化冶金生产实践及其对技术体系的改造,为早期冶金术的继续发展和东向传播奠定了基础。而在中原地区同样可见本土化的进程,冶金技术知识融入已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生产体系被再次重塑,形成了中国青铜时代独特的冶金传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疆考古出土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记述该地区青铜时代诸文化类型所受甘青地区羌文化的影响,及早期铁器时代(西汉以前包括汉)氐羌遗存的发展状况,并进而说明造成氐羌遗存在早期铁器时代得以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2010年9~10月,为配合新疆中泰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厂和电厂灰场的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两处厂区用地所涉及的西沟墓地、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遗址2处。出土铜、陶、骨、铁等文物近200件。遗址为青铜时代遗存。墓葬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墓葬为早期铁器时代苏贝希文化的遗存。晚期墓葬为公元7~8世纪的遗存,出土文物反映出多样化的文化因素,弥补了天山北麓地区唐以后考古材料的空白,为该地区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松嫩平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是黑龙江省考古工作颇有成效的重点地区。其中,青铜时代考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领域,一向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为此,许多同志长期辛勤耕耘,发现和发掘了一批很有学术价值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大致勾勒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青铜时代文化面貌和初步轮廓,并进而研究青铜文化的区系类型、年代序列及探讨  相似文献   

7.
萨恩萨依墓地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郊板房沟乡东自杨沟村萨恩萨依沟口的二级台地上,2006~200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乌兽木齐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80座,出上陶器、铜器、骨器、石器、铁器等300余件(组)。墓葬的类型多样,文化面貌复杂,墓地年代自青铜时代至汉唐时期。此墓地的发掘为探讨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文化与欧亚草原地区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有助干了解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于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的经济状况存在不同认识。青海官亭盆地的植物考古调查结果显示,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农业皆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辛店文化时期新出现了大麦和小麦等麦类作物,且以大麦为主;辛店文化时期黍的相对增加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本次植物考古研究的结果不支持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经济形态是从农业向畜牧业转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欧亚草原东部的考古发现与斯基泰的早期历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物 《考古》2012,(4):56-69,109
新疆的考古材料对探讨斯基泰的来源和早期斯基泰文化同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关系等问题有重要意义。新疆及其周边地区在斯基泰西迁之前已经和丰提克地区有互动关系,三道海子文化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其扩张也是斯基泰西迁的主要原因。斯基泰西迁后,欧亚草原进入以游牧为主要经济方式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随着松嫩地区考古工作的开展,这一地区青铜时代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对小登科墓葬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古代部族众多,迁徙频繁,各部族的社会发展阶段、经济文化类型乃至风俗信仰等都不尽相同;因而这一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也是相当复杂的。自安特生氏在西北地区开始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以来,经过六十余年的工作,自新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初期,先后被命名的文化或类型,就多达十几个。进入青铜时代以后,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很复杂,并延续了二千年之久,直到现在,也没有理出比较清楚的头绪,得到比较  相似文献   

12.
曹峻 《东南文化》2007,(5):6-11
略述太湖地区青铜时代遗址的考古发现,并对有关夏商时期文化谱系的研究史进行回顾与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与思考建国以来考古发现的特点和谱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新疆史前后段(公元前20世纪至前2世纪)的时代发展序列问题,即新疆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问题进行的学术争鸣,从新疆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概念提出的背景、内涵争论和最新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谭玉华 《文物春秋》2006,(5):9-12,15
本文回顾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新疆史前后段(公元前20世纪至前2世纪)的时代发展序列问题,即新疆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问题进行的学术争鸣,从新疆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概念提出的背景、内涵争论和最新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王鹏辉 《文物》2013,(1):77-83,1
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新疆考古材料中,命名为"觿"的器物数量极少。根据先秦文献佩觿的记载、中原考古材料和民族志材料,可以确定此类器物的角形形制和解结打结功能以及用于弓弦的挂取等。此类器物命名为"角觿"更为科学,在新疆史前考古材料中可辨识出大量的"角觿"。"角觿"在新疆史前社会适应了解结绳索等需要,为内陆欧亚畜牧业诸民族重要的文化构成。  相似文献   

16.
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目前所见最早的考古学文化之一。它的发现和命名对于建立四川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探索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宝墩古城遗址是宝墩文化中面积最大的一处遗址。文章介绍了近些年来对宝墩古城遗址进行的考古调查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对于研究宝墩遗址的空间结构、聚落形态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成都平原龙山时代的社会复杂化程度以及文明进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遗产》2008,(2):111-111
世界考古 爱琴海史前研究 古希腊青铜时代考古最新趋势 本文研究了爱琴海史前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分——古希腊青铜时代末期的考古作品。很明显,有关爱琴海史前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非常广泛。因此,作者着重介绍了除爱琴海研究人员外普通民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年代学、地区研究、古国的兴起和组织、宗教和仪式及考古科学。古希腊青铜时代考古很少在比较考古文献中出现;相应地,本文研究在世界考古大框架内.主张重新考虑爱琴海考古,以提供启发性的比较材料。  相似文献   

18.
马厂文化和青铜时代的四坝文化是西北地区的重要考古学文化,但马厂文化和四坝文化的绝对年代框架尚不清晰。本文通过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考古地层系列出土植物种子、木炭等遗存的碳十四年代测定,初步获得四坝-马厂文化年代序列,为四坝文化-马厂文化年代框架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广明 《南方文物》2010,(1):98-103,97
<正>1989年新干商墓青铜器群的出土,无疑谱写了江西青铜时代考古的新篇章,它的出土,标志着江西青铜时代考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它校正了江西青铜文化在中国青铜文化体系中的坐标位置,奠定了其在中国青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一、陈国科:《甘肃早期单刃铜刀初步研究》铜刀是整个期青铜时代整个欧亚大陆北部区域铜器的主要器类,对其起源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丰富对欧亚大陆特别是中国西北地区青铜冶铸技术发展的认识。作者通过细致的类型学分析,认为单刃铜刀在世界各地出现的年代相当,难以看出相互间的影响,但马家窑时期的先民已拥有生产铜刀的能力;单刃铜刀在发展中不断出现新的形制,如环首刀在距今3700年前后出现在河西走廊地区,并对周边及草原地区铜刀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