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西南的田东县北部山区朔良镇(原景福乡)有一个行政村,叫做六羊村。该村村部距县城53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全村地处深山老林,是田东、巴马、平果3县交界。由于地形复杂加上壮、瑶民族杂居,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这里曾经有过弱肉强食、赌博泛滥、盗贼猖獗的“土匪窝”之称。  相似文献   

2.
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西北,沿富(川)桃(湖南省江永县桃川镇)公路行使40公里,便到朝东镇,再往前行2.5公里,人们便看到一座山峰,状如鲤鱼出水,挺拔突兀,此山名叫秀峰山。山下有个村庄,名叫秀水村。村民大多姓毛,杂以少数的何姓、宋姓。全村因宗族支系和河流的分割而划分为安福、水楼、八房、石余等四个自然屯,目前人口2100多人。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有“三江涌浪”、  相似文献   

3.
沔阳县位于江汉平原,处武汉与江陵之间。南临长江,北靠汉水,境内湖泊众多,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月洲湖遗址在沔阳南部,海拔23.2米,北离仙桃镇二十公里,南距东荆河白庙大桥五公里(图一)。  相似文献   

4.
贵阳与贵山     
要解决贵阳因哪座贵山而得名的问题,须先异清贵阳究竟有几座贵山。自明朝到今天,贵阳以“贵山”名者至少有三座。现今的关刀山,早在明朝中期称“贵山”(即古贵山),这有易繻的《贵山诗》和《贵州图经新志》作证。因有两项证据,就不是孤证。它自1469年(成化五年,肖俨写《城隍庙记》起算),至1553年(嘉清三十二年),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对《图经·地图》上的无名山坡不可误为贵山。它在“沿城西北二里(距贵阳的城北二点九公里,不止二点五公里)”.二白崖山(八鸽岩)俯瞰兔场(市北村)”,“白崖山在贵山之麓”“鸦关(小关)在其后”,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站马屯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前言站马屯村位于郑州市南郊十八里河西1.5公里。遗址在村南0.5公里处,南北长20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一条南北走向的古河道(地图上称干沟)将遗址分成两半。文化部文物局郑州培训中心的学员选定在河东进行考古发掘实习,因此把实习的地点称为东区。遗址四周为缓坡,中心为隆起的墁岗,高约3米,当地居民称其为“马岗”。它的东、南、北三面为平坦的农田(图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丝织的国家。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os,约公元前484-425)在其著《历史》一书中,称中国为丝国(Seres)。西汉武帝中期(公元前一世纪),中国蚕丝和丝织品由渭水流域(长安)经河西走廊陆路西运到大秦(罗马);和由徐闻(具体港口在今徐闻县五里镇仕尾村、二桥村的尾湾)、合浦(具体港口在今北海市的合浦县谦州镇西南5公里的乾体圩旁南流江出海口三汊港)出海西南航运至已程不国(斯里兰卡)以远,从而形成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蚕丝和丝织品在世界各国更加闻名遐迩,以至后来西方国家人以此谐音称中国人为“Chinese”和称中国为“China”。  相似文献   

7.
曾红兵 《丝绸之路》2009,(13):45-48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  相似文献   

8.
一韩德威墓志 1994年秋,内蒙古巴林左旗白音勿拉苏木(苏木,蒙古语“乡”之意)依斯力格嘎查(嘎查,蒙古语“村”之意)的一牧民在村附近山脚下洪沟中发现韩德威墓志一方,用车拉回家中私藏。后被公安人员发现收缴,现存旗公安局(图一)。韩德威墓志发现处并非出土地。出土地点应是依斯力格嘎查西北11.5公里的白音罕山韩德威家族墓群中。因墓志发现处并无古墓,而墓志称“附大茔”。韩德威之祖茔已在  相似文献   

9.
《文史春秋》2006,(11):F0002-F0002
大明山距广西首府南宁市区仅80公里,有“南宁后花园”之称,壮语称之为“岜是”,其意为“始祖之山”、“圣山”、“龙脉之山”,是广西中部第一大山,她横跨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宾阳四县,绵延150多公里。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上,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龙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游自今湖北枝城市(原宜都县)东南之枝城街市(在焦枝铁路桥北面不远)东南流至城陵矶(今属湖南),通称为“荆江”河段,呈西北至东南(偏南)流向,以藕池口(今公安县东南,宋属石首县)为界,以上称“上荆江”,为顺直微曲性河段,水流枝分,汊河发育;以下为“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江水泛滥的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堤防的修筑至关重要。今荆江两岸有长达数百公里的人工堤防,其中以位于北岸,上起江陵枣林岗、下迄监利城南,全长182.4公里的荆江大堤1最为著名。有关荆江堤防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从清人撰修的《荆州万城堤志》,到当…  相似文献   

11.
山西处于草原与农耕文化的汇合处,而太原则位于山西的中心区域。如果我们将太原的历史放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中考察,会清晰地看到,太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文明交接点。 世界史上有两个地理文化带。一是世界文明带或称“欧亚大陆桥”,这个带大致在赤道以北的北回归线上,西起地中海东部,东到东亚,长度为一万公里,发生在这个带上的文化有尼罗河、两河、印度和黄河文化(1)。大致与此平行,还有一条带,位于欧亚大陆中部,这个带称“欧亚草原带”,西起多瑙河下游,经东欧草原一直伸展到中国东北,这个带的长度也大致为一万公里。在“欧亚草原带”…  相似文献   

12.
广惠寺位于青海西宁市所属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乡衙门庄,藏语称“赞布具喜圣教洲”,距西宁市区约六十公里。广惠寺初建时称为郭莽寺,是西藏僧人顿珠嘉措(1613—1665年)大约在清顺治七年(1650年)创建的。这位僧人曾学经于西藏哲蚌寺的郭莽扎仓,寺院名称由此而来,寺院的创建得到崇信格鲁派的青海厄鲁特蒙古首领赛钦洪台吉等人的大力支持。清顺治十年  相似文献   

13.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汗贝庙东北90公里为伊和高勒苏木所在地沙漠拉计,在其西北约28公里为伊和高勒和巴格高勒两河发源地,当地有一座黄土小山,高约20米,山上有许多黑色玄武岩,故当地蒙古族居民称此山为“哈拉锡勒”,汉语为“黑石山坡”之意。遗址在丹仑土仑(蒙语,“七十个水泉”之意),位于哈拉锡勒东南向阳坡地上,即大河之源、山坡之上及河源两侧。其处有大小石丘分布着,在此山丘间,有当地早年的喇嘛垒石及经文石刻,并立旗杆于垒石上,故遗址所在地被名之为“打其格图”(蒙语“旗杆脑包”之意)。图一丹仑土仑遗址位置示意图遗址周围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苗族族称定为“苗”,是各地苗族自称“Hmongb”(蒙,清鼻音)、“Mongb”(蒙,浊鼻音)、“Hmaob”(毛,清鼻音)、“ Maobl”(毛,浊鼻音)、“Hmub”(母,清鼻音)、“ Mub”(母,浊鼻音)、”Hmangb”(芒,清鼻音)、“Mangb”(芒,浊鼻音)等的音译,为全体苗族同胞所承认,可以说是苗族的共同族称。此外,各地苗族还有一些次族称,如湘西等地区苗族自称为“Ghab xongt”,音译“嘎雄”;湘西泸溪地区苗族自称为“Deil sangb”,音译“待桑”;黔东南部分地区苗族自称为“Ghab Nes”和Deil Yul”,音译为“嘎娜”和“待尤”;广西融水地区苗族“Deil Gef”和“Hmongb”两种自称并存,两者音译为“待格”和“蒙”。这些共同族称和次族称,都有其来源和含义,只因过去苗族没有文字,未能写成史书流传下来,后人无法知道罢了。因而苗族族称都是由不同时代、不同  相似文献   

15.
吐尔尕特口岸位于祖国最西部乌恰县境内。在雄伟的帕米尔高原上,乌恰象一颗艳丽的明珠,点缀在崇山峻岭之间。乌恰县与吉尔吉斯斯坦相接壤,边境线长达470公里。有祖国“西大门”之称的吐尔尕特口岸就座落在乌恰县托云乡境内,距县城145公里,距阿图什170公里,距喀什165公里。  相似文献   

16.
格勒 《中国西藏》2003,(4):54-59
阿里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边境,距拉萨1700多公里,国外学有时称它为Western Tibet, 国内俗称为“小西藏”。  相似文献   

17.
高福尊 《旅游》2002,(2):45-45
“白草洼”生态旅游区.地处燕山山脉中段.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东南部,京承之间。距北京170公里,承德40公里。距驰名中外的金山岭长城只有25公里.距滦平县城35公里。可以说“白草洼”生态旅游区处于“金三角”位置.京北黄金旅游线(北京——金山岭——白草洼——承德——木兰围场)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18.
芒山位于河南永城县东北30余公里处,面积20余平方公里,王引河从其西部流过(图一)。芒山是芒砀山、保安山、僖山、黄土山、铁角山、夫子山等山的总称。古时亦称砀山,《说文解字》“砀,文石也”。因此山出文石(制作砚台的石料)而得名。这里地处豫、皖交界,素有“豫东门户”之称,为历史上的豫东重镇所在。秦时设砀  相似文献   

19.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30公里处。唐代渤海国时称之忽汗海,到明、清称毕尔腾湖,意思为“平如镜面”,后改称镜泊湖。在湖的周围分布着几座古城址,即重唇河山城、城墙砬子山城、城子后山城和江山娇古城墙址(图一)。  相似文献   

20.
湼吉达尔人是现在苏联远东最小的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北岸支流阿姆贡河(即亨滾河)一带,人口约有五百人。这族人自称“叶勒勘”、“叶勒勘一贝叶浓”。意思是“此地人”,或称“阿姆贡一贝叶浓”,意谓“亨滾河人”。从前,满人称他们为“奇勒尔”,“奇楞”。赫哲人称他们为奇勒尔、“鄂伦春”或“亨滾叶尼”,后一称也是“亨滾人”的意思。费雅喀人(今称尼夫赫人)称他们为“雷古”。“湼吉达”是鄂溫克、鄂伦春、满琿(今称乌尔奇人)等族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河边人”、“极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