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历史研究离不开古籍自从有了对于历史的研究和撰述,就不能不重视古籍。孔子在讲到杞国和宋国的历史时,曾感概于“文献不足”(《论语·八佾》)。他说的“文献”,自然包含着古籍。司马迁撰《史记》,条件比孔夫子时好多了,那时“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谓“遗文古事”,无疑也包含着许多古籍。可见,从前人的经验来看,历史研究是离不开古籍的。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历史研究不应仅仅是人类社会表象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音韵古籍整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也存在着不足与缺憾。就当前来看,编制整理规划、编写《汉语古今字音总汇》、调查已佚音韵古籍,影印罕见音韵古籍,以及总结音韵古籍整理理论、培养人才等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古籍整理与研究现代化主要是指古籍整理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多种高科技手段以及通过整理和研究之后而出现的电子化或网络化的古籍形态。古籍现代化的标志主要是资料搜集的快捷、手段的先进、成果形态的电子呈现、功能的多元化等方面。古籍整理与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不足,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才的不断投入,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为中国所独有的一门艺术学科.它以自己的千姿百态的艺术生命和穷极变化的风格神韵所产生的规律和法度,经由继承和创新过程而形成并著于世.书法,因汉字的书写特征所具有的艺术传统,是历经几千年的漫长的继承和创新而取法、取势、取意,且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操、意志、风格、素养和时代精神的.书法,其艺术形式,表现在久经不衰的书体演变中.几十种以至近百种书体在应用的基础上,又规范为盛行的篆、隶、真、草、行及诸杂体,伴随着社会进步和艺术创作的时代需要而日臻完美.  相似文献   

5.
干支纪时与古籍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纪时方法.所谓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天干顺序的单数与地支顺序的单数、天干顺序的双数与地支顺序的双数,依次排列组合出六十种不同的配置形式,然后再依次循环,周而复始,以至无穷.由于甲子分别为天干、地支之首,所以一般把一周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由于这种排列组合的方式是固定的,所以十天中的每一“干”在一周中可以配置六次;十二地支中的每一“支”在一周中可以配置五次,因而出现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从天干说,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从地支说,有甲子、戊子、庚子、壬子,却永远不会出现甲丑、乙寅、丙卯、丁辰等等天干单数与地支双数或天干双数与地支单数相互排列组合的配置情况.所以,六十甲子中的每个“甲子”的干支是固定的.  相似文献   

6.
7.
在眼下来谈古籍整理与四化建设这样的命题,确乎有相当的难度:一是牵涉方面太广,涉及到的诸如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及其与当今的改革开放现实关系等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略加追寻,乃至可以上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或更早的近代史上的中西文化关系的论争.众说纷呈,莫衷一是.真  相似文献   

8.
古籍整理出版,是一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关系子孙后代的事业。新中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从1953年起步,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遭到严重破坏。1976年“文革”结束后,陈云对这一事业非常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发表有关讲话,并于1981年专就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发出重要指示,使这一饱受摧残、完全停顿的事业重现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戴震与古籍整理陆忠发戴震(1724~1777),字东原,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童年的戴震在家乡私塾读书。①二十岁后,戴震曾向程恂、戴瀚、江永、方如诸儒请教,并在家乡教学、著书。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如《筹算》、《六书论》、《考工记图》、《转语二十章》...  相似文献   

10.
惠栋与古籍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栋(1697——1758年),字定宇,一字松崖,元和人.乾隆十五年(1750)被召举经明行修之士,未及进而罢归.惠氏三世洽经,其祖周惕,父士奇,咸有著述,尤精汉《易》.栋为士奇次子,自幼笃志向学,家有藏书,日夜诵习,自子史杂说及释道二藏,靡不钻研穿凿.归田后更潜心经学,一生著述丰富.有《周易述》、《明堂大道录》、《禘说》、《易汉学》、《春秋左传补正》、《九经古人》、《后汉书补注》、《古文尚书考》、《松崖文钞》及《松崖笔记》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历史文选、特别是文选教学与古籍整理研究的关系问题,以往在学术界还没有明确提出过,当然也未曾展开过讨论。可是从最近五、六年以来,一大批从事历史文选教学工作的人事实上都已和古籍整理研究打上了交道,并且成为古籍整理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他们当中的一些老一辈专家学者,不但自身承担了繁重的整理研究任务,而且带出了建国以来头几批古籍专业的  相似文献   

12.
宋代医学古籍研究和整理的成就是前代所不能此的。《宋史·艺文志》著录的医学古籍就有五百零九部之多。现存经典医著《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千金要方》等的最早版本,都是宋代“校正医书局”刊刻的,这在医学史上是功高千古的大事。在本草古籍的整理上,在经典医书的研究上,在各种方书的搜集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宋代在医籍整理与(?)究中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历史遗留下来的新疆古籍资料多种多样,包括许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古籍,内容繁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宗教、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锡伯族古籍也是新疆古籍的一部分,对此,应该加快保护步伐,加强保护力度,理清锡伯族古籍整理保护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锡伯族古籍整理保护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邢玉婧 《神州》2021,(13):231-232
通过对我国将要制定的《古籍保护条例》的背景考察发现,古籍整理成果著作权的争议广泛存在于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通过考察古籍整理成果著作权争议的内容,分析和阐述了如何对古籍整理成果进行保护与利用.解决古籍整理成果的著作权纷争对于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拙著《意林全译》、《穆天子传全译》、《燕丹子全译》三书系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第二批,原书皆是第一次全面整理问世的,故笔者不揣冒味,将此三书奉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傅璇琮先生,以期得到指教。傅先生于百忙中拨冗赐函,让我就此三书的译注写一篇古籍今译的体会。傅先生抬爱、提携之美意难违,故将著此三书的占滴感受坦陈于读者。首先,关于“全译”的体例。拙著三书出版后,曾有师友、同仁对书名“全译”不以为然。有人认为“有校有注,为何名之日‘全译’?”也有人认为我是把“全译…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古籍整理领导小组:1984年3月成立,组长刘云沼。吉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1983年9月成立,组长霍明光。吉林省省属高等学校古籍整理协作组:1984年6月成立,组长李澍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中国的古籍历史悠久.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某个历史时期.古籍当然可从理解为古代的书籍,但比书籍广泛.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先有文字,后有书和其他文献.距今五、六千年前,西方和东方都发明了文字,后来才有书.西方的泥版文书、纸草文书,中国的陶文、甲骨文、金文是否可以称为古代的书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古代语词比较简单,文字也比较少,一字多音多义和多字同音近义的现象比较普遍.故最古老的书其字数一定不多,篇幅也一定很短.如《弹歌》仅四句八个字:“断行.续竹.飞土.逐肉.”可知古代书的篇幅不会太长.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中国古籍整理研究专家.他在我国古代文化学术方面的整理研究,成绩卓著,留下丰富的宝贵的遣产.鲁迅从事古籍整理工作很早,涉及的方面也广.1895年,15岁的少年鲁迅,就在课余搜集抄录古书,泛读野史杂说之类图书,如《蜀碧》、《鸡肋编》、《明季稗史汇编》等.还热衷于搜集抄录一些古  相似文献   

19.
高诱是汉末著名的文献注释学家,在古籍整理史上有较大的影响.高诱在《后汉书》中无传,生卒年不详.据他所撰《淮南子叙》,高诱系涿郡人,少受学于同县卢植,建安十年(205年)任司空掾.旋任东郡濮阳令.建安十七年迁监河东.其师卢植,少与郑玄同学于马融,汉灵帝建宁年间(168—172)征为博士,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周易注》等(今皆不传),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  相似文献   

20.
钱耕森 《古籍研究》2001,(1):109-109,115
我国当代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岱年先生,对我国以及我省的古籍整理工作,一直是极为关怀的,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