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新疆北塔山戈壁一直向西长约300余公里,南北宽约70余公里准噶尔盆地东部2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地带里,分布着5亿多年前到700O万年前数百种海相地层生物化石和陆相地层生物化石,地质考古学家们把这一带称之为准东化石走廊。由于这里集中的古生物化石十分繁多,且时间相延长达4亿余年,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极为罕见,所以专家们把这里又称之为“准东瀚海博物园”、“瀚海博物馆”和“史前博物馆”。这些种类繁多数量十分可观的古生物化石是亿万年地质沧桑变迁和物种衍化的历史见证,它向人们揭示着地球如何从蛮荒步入文明的艰难的…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2008,(1):79-79
为切实保护在宁夏同心县发现的1200~1500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宁夏回族自治区将于2008年在当地新建博物馆以保护展示化石。同心县古生物化石具有埋藏浅、分布集中、保存完整的特点.大部分属于新生代第三纪中新世地层,于上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已定名的化石有22属24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这些古生物化石的考古价值没有被认识,同时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被大量用于制作中药材。  相似文献   

4.
《陇右文博》2002,(1):77-79
甘肃省博物馆编、张行先生主编的《甘肃古生物化石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已由甘肃化出版社出版了。这是甘肃博科研成果的又一体现,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长期以来.综合性博物馆科研工作如何开展,以怎样的形式和方式展开困挠着博界.本书的出版和书中透露出的治学门径及作的学术精神无疑将会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陇右文博》2007,(1):F0003-F0003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全球博物馆界共同的节日到来之际,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的基本陈列(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甘肃彩陶展、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博物馆学会、西安市人民政府、中国文物报社联合承办的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终评会上,榜上有名,荣膺精品奖,该奖项为中国博物馆界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6.
《陇右文博》2001,(2):14-14
甘肃省博物馆自然部主任、副研究员张行《甘肃古生物化石与旧石器时代考古》一书,于2001年11月由甘肃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我省目前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全省各地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和出土的旧石器时代化遗物的作。作20余年一直从事甘肃古生物化石的征集和研究工作,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历经7年成该书。  相似文献   

7.
刘斌  陈明辉 《山茶》2014,(5):72-75
建德乌龟洞1974年发现的一枚人类右上犬齿化石,为浙江省旧石器时代考古拉开序幕。2002年至2005年间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共发现58处旧石器地点,并发掘安吉上马坎和长兴七里亭、银锭岗等遗址。调查和发掘显示,浙江省最早的旧石器遗存可达80万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巴林右旗发现披毛犀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
何志霖 《丝绸之路》2003,(12):25-26
临夏是古生物种群繁衍生息的乐土。上世纪初,临夏境内的临夏、和政、广河、积石山、东乡、永靖等县,陆续发现了古脊椎动物化石,既有整体的头骨、下颌骨,也有分散零星的肢骨、趾骨、脊椎骨、牙齿等,当地老百姓把这些古生物化石笼统地称  相似文献   

10.
嘉峪关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明代万里长城西端,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历来是西北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是新疆通往内地的咽喉,又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人文特点鲜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历史名城嘉峪关,现已是丝  相似文献   

11.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6千多年以前的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梳子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梳子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息息相通,揭示了它们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的演进轨迹,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人类物质文化发展的历程。因此,本文主要依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试对史前时期梳子的形制、结构以及功能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孙周勇 《文博》2002,(6):53-61
“河套”一词,最早见于《明史》(卷四十二志第十八):“北有大河,自宁县卫东北流经此地,西经旧丰洲西折而东经三受降城南,折而南……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近现代所称的河套,大致地域包括了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黄河两岸平原。按照现今通行的地理区域概念,  相似文献   

13.
张行 《丝绸之路》2004,(12):10-14
一般人只知道漫漫丝绸古道有数不尽的人景观,殊不知一个又一个引起轰动的古生物化石,在人们面前展示出另一个神奇世界。仅在甘肃境风,就有黄河古象,世界上行走距离最长的恐龙足迹(永靖),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和政)等。  相似文献   

14.
安海东 《黑龙江史志》2013,(19):234-234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古生物化石资源种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但是古生物化石修复与保护的工作和研究中面临着很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社会认识度低、非法交易和出境现象较为严重等,甚至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严重的违法挖掘现象。本文就古生物化石的修复与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要点。  相似文献   

15.
贵州洞穴遗址中发现有史前陶器,为研究贵州境内远古居民的分布情形提供了珍贵资料。文中对这些考古发现作了梳理,对出土陶器作了研究,并对其考古编年提出了分析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饮食和与之相关的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史前考古对研究饮食与人类进化及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贡献,证实了史前人类社会与文化的重大进步,都与饮食活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陇右文博》2005,(2):27-27
最近,由我省自己组织队伍进行野外发掘、室内修复、组装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在省博物馆正式组装完成,这标志着我省古生物化石研究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甘肃境内曾出土了各种类型的恐龙骨架化石达数十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由真化石标本组装的骨架一具也没有留在甘肃。此次装架的恐龙化石标本骨架,为禽龙类的恐龙,  相似文献   

18.
《华夏人文地理》2006,(3):15-15
这幅五彩冠龙的画像有别于影片《侏罗纪公园》中暴龙那深入人心的形象,但它却是基于从中国新疆出土的两具保存完好的暴龙化石而绘制的。这两具恐龙化石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五彩湾的一处上侏罗纪下部地层中被发现,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介绍,这两条恐龙都是在一片平坦河床形成的湿地中死亡的。  相似文献   

19.
曾文军  安妮 《世界》2004,(8):58-59
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25亿年历史。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27亿年历史。  相似文献   

20.
叶知秋 《考古》2012,(1):81
《河西走廊史前考古调查报告》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本书为16开本,共491页,彩色图版16页,黑白图版32页,定价350元。1986年9月,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新石器组联合组建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