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绝回文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户县县城,有一座独具风采的明代建筑——钟楼,楼洞内陈列着张玉德所撰书的24通《雁字回文诗碑》,文字组合奇巧,回环成诵。书法兼获众妙,五体皆工。早有“三绝”之誉,堪称书林艺苑中的一株奇葩。人们看后无不惊叹称奇。 《雁字回文诗碑》的撰书者张玉德(1775——1834)字比亭,户县县城北街人,是名噪一时的书法家兼诗人,清代碑石和民国《重修户县志》记载其“生平笃嗜古书法,凡周、秦、汉、唐诸名帖,靡不究心临摹。”其墨迹“沪上石印,传播通国。”“尝制雁字回文诗,远近争抄,一时纸贵。”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2008,(9):49-51
户县农民画 陕西户县农民画,是中国民间美术园地的一枝奇葩。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户县的农民画家们已经用他们有目共睹的艺术成就取得了社会的公认。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开放与发展,户县农民画在创作思想、题材挖掘、艺术表现力上又展现了新的风姿。  相似文献   

3.
陕西户县贺氏墓出土大量元代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79,(4)
陕西户县元代贺氏墓包括贺贲、贺仁杰、贺胜等三座墓,位于户县秦渡公社张良寨大队村北约500米处,距县城十公里。在沣河之西,终南山之北。三墓自西北向东南成一直线(图一)。1978年4月陕西咸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户县文化馆共同进行发掘。西北墓内出石墓志一合。志盖上阴刻隶书九行,每行四字:"大元故左丞相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推忠宣力保德功臣太傅谥惠愍贺秦国公墓志铭"(图二)。此墓墓主为贺胜,编为一号墓。中间的墓内出墓志铭一合,志盖阴刻篆书五行,每行五字:"大元光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事贺  相似文献   

4.
在陕西省户县秦岭山脚下,古镇庞光北边有一个风光秀丽的村子,相传是古时老子开炉炼丹之地,故名炉丹村。村分东、西二堡,名的爱国民主人士、解放后任副省长的韩兆鹗就出生在东炉丹村。  相似文献   

5.
周星 《民俗研究》2011,(4):168-198
通过追溯户县农民画的缘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集中讨论了农民画这一艺术传统的生产、消费和再生产机制。作者依据对实证资料的分析,指出农民画作为一种政治宣传艺术内涵着各种悖论,新时期农民画以多种路径经过重新的定义和解说实现了朝向现代民间绘画或民间艺术的转型,这为农民画赋予了新的活力。在市场经济进入中国新农村的同时,农民画也被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旅游产业卷入其中而成为旅游商品的一种,这导致农民画产生了新的悖论。户县农民画得以和当地其他民间艺术品相提并论,成为当地一种文化资源甚或土特名产,意味着农民画的地方性及其描绘的农村生活与民俗风情成为最重要的卖点。对这些有关农民画的实践活动及其复杂过程,不妨采用全球在地化的理论观点来阐释。  相似文献   

6.
《陕西史志》2004,(2):32-34
1985年的《户县志》,是建国以来户县,也是全省出版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新县志。它基本反映和记述了1933~1985年户县50多年的历史面貌,比较客观公正地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予以评价,其历史功绩不可抹杀。  相似文献   

7.
户县祖庵发现的特殊石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林贵 《文博》2005,(1):10-15
2004年冬季,我们因工作之便前往户县祖庵访查古代碑石,承户县文管办领导与祖庵道长的大力协助,详细地考察了祖庵所存的历代碑石文物,  相似文献   

8.
“禁圃”瓦当及禁圃有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特色的文物之一,故为学者及收藏家所珍视。近世以来有关瓦当的图录论著蔚为大观,而其中的秦汉文字瓦当,因往往蕴涵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则倍受研究者的关注。近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户县新得“禁圃”文字瓦当一件。经查著录,  相似文献   

9.
朱红  王桂林 《旅游》2007,(8):62-67
辽源市不大,没什么名山大川或古迹,但是这里民间文艺却是一大亮点,辽源东丰的民间文艺其一是农民画,它被称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秀,与上海金山县和陕西的户县齐名;其二是二人转,这里农民早在1982年就创办了自己的二人转剧团,如今招收学员,成为目前东北地区二人转培训基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读罢韩长林先生的《“农民思想家”杨伟名》(《陕西史志》2001年第6期),又勾起了我对户县杨伟民等几位农村基层干部的崇敬之情,因而情不自禁地重坠史海,重温他们的《当前形势怀感》(又名《一叶知秋》),结果,又一次在内心引起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11.
1962年春,饥饿之神仍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肆虐,人们在痛苦地承受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击“右倾机会主义”、“继续跃进”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苦果。严峻的形势,已使党有所觉醒,以七千人大会为契机,党中央从制定《人民公社条例》入手,开始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关中南部一个古老的县城中,一个面带菜色的农民每晚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向各级党组织写信。提出了多项“松带解绑”的建议,他就是户县城关公社七一大队的书、共产党员杨伟名。  相似文献   

12.
1962年,陕西户县农民杨伟名执笔起草、三 个农民党员(另二人为大队书记贾生财、大队长 赵振离)联合署名的文章《当前形势怀感》(又 名"一叶知秋"),引起全党轰动。这篇文章引起 毛泽东震怒。他在1962年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 大会议上说: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一叶知 秋,异地皆然'。一叶知秋,也可以知冬,更重要 的是知春、知夏……任何一个阶级都讲自己有 希望。户县城关公社的同志也讲希望,他们讲单 干希望……户县三个党员的来信回答了没有? 共产党员在这些问题上不能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17,(1)
户县重阳宫内有一块题"唐吴道子戏笔"的明代线刻碑,俗称"钟馗捉鬼图"。本文根据其图像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及碑刻、墓室壁画、传世卷轴画等图像资料,论证该碑刻的原始图本可上溯至北宋年间,可能为现今所见最早之钟馗图像,反映了"钟馗样"在唐宋时期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一个伟大的人物,所经历的路程是曲折坎坷不平的,象文王这样厚道宽容、倾注国事,在诸侯国中颇有威望的领袖,也逃脱不了这种“命运”的安排,他的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平坦无阻的。正由于周文王才学过人,知识渊博,能力非凡,威信极高,也就必然遭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厄运。 (一)周文王被囚的原因文王被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馋臣们惯于利用昏君的那种固有而几乎是共有的心理状态踏着别人的肩膀以取庞以陷害他人为快事。崇侯虎是户县崇国的君主,他就  相似文献   

15.
“一叶知秋”正人心——读新编《户县志》一则附录漫议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鲍澜有修志之乡美誉的三秦,古代出过不少名志。明代“关中八志”早已饮誉志界。弘治名士王九思所编之《县志》,康海为其作序,亦在名志之列,但因明末清初战乱而佚,后世无可领略其风采。倒是新...  相似文献   

16.
朱宇聪 《神州》2013,(11):27
"君子"这一人格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下滋养出的、区别于其它文化与文明的特有形象,所以它立体而丰满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既有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又有文化之弊端。深受传统文化之渲染的梨花大鼓,在内容之中也不免沾染了文化中的弊端。笔者将从两个方面,结合梨花大鼓的书目内容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古都金陵,是一方山水城林,兼备山川形胜之妙:她是一座历史名城,萦绕着沧桑兴衰之感;她是一方文化重镇。无处不流淌着古今文人墨客的遐想情思。南京是“水文化”与“山文化”的复合体.是“北文化”和“南文化”的汇合点。  相似文献   

18.
我们努力着     
邹俊 《神州》2007,(12)
有人说,文化并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我却认为不然!一人之力固然微小,但汇聚千、万、乃至亿个一人之力时,当如宏洪之威,文化自可传承,光大,红色文化更是这样。因此,我们努力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是具象的,而红色文化的概念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灵魂,是精神,是存在。因此,我们坚持着。  相似文献   

19.
1962年8月6日,毛泽东在中央北戴河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关于阶级、形势、矛盾问题的重要讲话.在谈到陕西户县三个农民党员写的<当前形势怀感>(亦称<一叶知秋>)时,他严厉批评了这封来信,说:"一叶知秋,也可以知冬,更重要的是知春、知夏…….任何一个阶级都讲自己有希望,户县城关公社写信的同志也讲希望,他们讲单干希望……".  相似文献   

20.
1962年8月6日,毛泽东在中央北戴河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关于阶级、形势、矛盾问题的重要讲话。在谈到陕西户县三个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