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铮 《中原文物》2012,(5):38-43
良渚玉璧是阴阳观念中"阴"的外化形式,是良渚先民社会生活中地、坤、母、女等抽象话语的具象化,是地母之阴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试论良渚玉璧在货币文化中的地位屠燕治有关良渚文化玉壁财富功用的专题研究,是一个涉及中国货币起源的重要课题。笔者试图从考古资料人手,运用马克思的货币学说,对良渚玉璧在货币起源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早在1936年,中国运用考古学方法在杭州附...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昆山市文物管理所在1997年少卿山遗址灰坑(M9)出土品当中,于破碎玉璧残片上发现两枚刻符,其中一枚杆状立鸟形刻符在以往所发现的刻符形态中从未出现。良渚玉器刻符在历年田野考古发掘中鲜少发现,此次发现的两枚刻符不仅保留有清晰的层位关系,其所属单位的遗迹现象及伴出物也较为丰富,对于该灰坑(M9)地性质的再认识意义重大。此次杆状立鸟形刻符的发现,还为良渚时期鸟形以及立鸟形态器具使用情况的研究,提供了组合形态方面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4.
玉璧是我国古代诸多玉器类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以来,便贯穿于我国整个历史时期。汉代是我国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玉璧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制作在承袭先秦之风的同时,造型、纹饰更为多样,功用也发生了变化。此外,由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受汉代谶纬神秘学说、道家神仙方术思想的影响,玉璧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文章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文献实物资料,就汉代玉璧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史前小型玉璧主要发现于东北与环太湖地区,两地渊源有自,独立发展,其中东北地区到红山文化中晚期发展成大小有序的组璧,而环太湖地区则被大型玉璧所取代,均成为当时原始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中下游地区则既吸收了红山文化的因素,也吸收了良渚文化的因素,此种兼容并收的开放胸怀最终导致了本地区率先迈入文明的门槛。  相似文献   

6.
<正>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阶段,其诸侯称霸、列国争雄的局面带来了一场社会的大变革。由此,思想文化、生产力都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同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玉器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玉璧便是东周玉器最常见的器类之一。学界对东周时期的玉璧有过一定的关注:杨建芳先生在《先秦两汉的饰纹玉石璧》和《龙凤纹玉璧之演变》中对先秦两汉时期的饰纹玉璧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周南泉先生在《论中国古代的玉璧——古玉研究之二》中,将战国至两汉时期定为玉璧发展的鼎盛期,并对战国和两汉玉璧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概要性总结。此外,在一  相似文献   

7.
美玉良渚     
《风景名胜》2010,(1):77-87
几件5000年前的玉器,颠覆了人们对良渚的认知。精美文物的不断发现,使人们怀疑史前良渚已经被文明的曙光照亮。那里究竟是史前的原始社会,还是一个文明的城邦?  相似文献   

8.
良渚博物院     
《风景名胜》2010,(1):88-88
良渚博物院展厅介绍 良渚博物院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大美丽洲公园1号,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博物院,也是浙江省唯一的专题博物院。博物院于2005年3月破土动工,2008年10月对外开放,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良渚随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良渚遗址的发现与第一次发掘,至今已近60年了。记得1986年11月初,在杭州开过一次纪念良渚遗址发现50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会上回顾了良渚文化研究的历史,总结了成绩,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且为今后进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那是一次颇有收获的会议。会上最令人难忘的是见到了将近90高龄的董聿茂先生,并聆听了他的讲话。董老原是西湖博物馆的馆长,对考古事业非常关心。正是在他的热情鼓励与支持下,年轻的助理员施昕更才得以完成那值得永恒纪念的历史任务。所以大家在缅怀施昕更历史业绩的同时,也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董老的敬仰与感激之情。那次会召开  相似文献   

10.
杜金鹏 《文物》2023,(7):63-75
<正>一关于璧的定义璧,是一种什么样的器物?《尔雅·释器》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疏》曰:“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孔大而边小者名瑗;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怎样理解《尔雅》的定义呢?自宋代以来的金石学著录和“礼图”中,均采用《尔雅》概念来定义玉璧。如宋吕大临《考古图》卷八著录有洛阳玉璧,谓其“边大而空小,璧也”(图一)[1]。  相似文献   

11.
图像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一种特例 ,对于图像玉璧的探讨亦已有许多大家发表了他们的力作。但是就目前所见 ,人们更多地将视点聚于图像上 ,少了对图像玉璧总体的把握 ,因此很难对这类玉璧的性质等问题形成明确的认识。本文拟对此作一些探讨 ,以求教于方家。一、良渚文化玉璧之功用玉璧是良渚文化的玉质重器之一 ,在良渚文化的大中型墓中可出几件至几十件不等 ,如反山M 2 0出土 39件、M 2 3出土 54件、寺墩M3出土 2 4件、福泉山T4M 6出土 4件。近年来 ,玉璧的功用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之一 ,这个问题一旦解决 ,无疑有助于对良渚文化时…  相似文献   

12.
13.
良渚文化玉璧功能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渚文化玉璧功能考述王明达良渚文化玉璧的首次考古发现,是南京博物院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在198号墓葬中,璧、琮、钺等玉礼器都是良渚文化贵族的随葬品。自此以后,江浙沪的考古工作者都有一系列的良渚文化重大考古发现,玉璧作为良渚玉器中富有特...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05,(6)
  相似文献   

15.
崔云 《收藏家》2014,(11):43-49
玉壁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核心的礼器,在辉煌的玉文化发展史中独具魅力。玉璧有着极其广泛的使用范围,或祭祀、或佩带,或陈设。都有严格的规定,它既是贵族权力等级的标志,同时又是社会交往中的信物和馈赠品。玉璧的形状为扁平状,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圆环形器物。考古发现,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不同形制的玉璧出土,一直延绵到清代,它出现的时间之早、且使用时间之长、不同历史时期纹饰特征之变化丰富,在玉璧的鉴定断代上以及演变史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熊增珑  叶晓红  樊圣英 《文物》2020,(3):82-91,F0003
半拉山墓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大杖子村北600米的山坡上,西南距牛河梁遗址80公里。经过考古发掘,确认该墓地的时代为红山文化晚期[1]。除发现北部祭祀遗迹外,还出土了140余件玉器,其中,璧是除环、镯之外最常见的玉器。本文拟从类型、材质、加工工艺等方面对该墓地出土的玉璧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世界遗产》2014,(1):40-41
5000多年前,在杭州北部的余杭良渚镇,曾经活跃着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史前人类社会。这个被称为“良渚文化”的史前文明以制作精美玉器和夯筑规模宏大古城著称。5000年后,昔日先民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当代人手中厚积薄发,积淀着良渚文化最深邃的内涵。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遗址公园,已被浩淼葱郁的果园所覆盖,枝叶间含苞待放的桃红梨白,与良渚古城墙的千年遗迹共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馆藏有16件出土良渚文化玉璧,通过其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良渚文化玉璧的制作需要经过开料、成形、钻孔、打磨和抛光等各道工序。开料采用线切割的方式;外缘的成形是先将片状玉料切割成方形,然后逐渐倒角、磨圆;中孔由管钻借助解玉砂对钻而成;打磨有粗磨、细磨之分,打磨工具本身含有固定的砂粒;抛光用的是细小的散砂。  相似文献   

19.
宿晨 《收藏家》2007,(9):27-32
玉璧是古代礼制活动中使用的器物,主要用于祭祀活动。礼仪中所用的一切玉器称为玉礼器,而其中的璧、琮、圭、璋、璜、琥这六种玉器,称之为"六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  相似文献   

20.
夏寒 《南方文物》2001,(2):42-46
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繁多,制作精良,一直为学术界所重视。特别是玉琮、玉璧被公认为良渚重器,也是学术界争论最为激烈的焦点。与对玉琮的研究相比,良渚玉璧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专门探讨玉璧的文章并不多。本文试就以往关于良诸玉璧功能所提出之观点做一检讨,并提出自己的浅见,以就教于方家。对于研究早期玉璧的学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探讨玉璧原初的功能是什么。从古代文献资料来看,璧的功能甚多,有礼天,礼河、海、山,祀神,君享用,五等诸侯享天子,束帛,积(财富积蓄),辟邪,法天,佩系,敛尸,区别等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