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79,(5)
西安碑林《石台孝经》碑,由于年久失修,地基局部下沉,碑身向西南倾斜。1973年8月陕西省文管会对该碑进行了整修。整修时,分别在碑身背面与中心石柱连接处及中心石柱的卯眼内发现女真文书残页、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拓片和《东  相似文献   

2.
路远 《文博》2013,(1):53-54,93
《雁塔圣教序碑》将"太宗序文"和"高宗记文"各刻一碑,分别龛置于慈恩寺塔门的东西两侧。两篇碑文之末,书碑者褚遂良之署衔不同,前者署"中书令",后者署"尚书右仆射",对此后人众说纷纭。本文依据该碑的时代背景、碑文内容、二碑的形制规格及褚遂良的任职情况,通过合乎逻辑的推论,对序、记二碑上褚遂良署衔何以不同,提出一种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一部工程巨大的集字碑,它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此碑的艺术价值、内容及怀仁为此碑所付出的巨大劳动,前人、今人都有许多评介,这里不再赘述,只谈谈流传下来的它的拓本之一"墨皇本"圣教序(见图)。 "墨皇本"圣教序近年曾屡见文章提及。张彦生同志在《文物》1963年3期《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拓本概述》一文中列举了许多拓本,"墨皇本"亦在其内,并称:"崇恩旧藏,称墨皇本,白麻纸,拓工精,用墨重,字肥润,可惜经过重装,字口破伤,多出现纸毛"。又,章归在《文物》1979年1期《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整幅的发现兼谈此碑的一些问题》一文中,称"现在流传的最早的宋拓本,要推清代崇恩旧藏的‘墨皇’本。……  相似文献   

4.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大唐三藏圣教序》、《述圣记》、《大唐三藏圣教后序》、《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等一批"御制经序",反映了唐代帝王与佛教的密切关系,展示了宗教与皇权的联合所带来的信仰普及。  相似文献   

5.
胡聪 《东方收藏》2022,(10):44-46
本文以褚遂良楷书之最《雁塔圣教序》为研究对象,旨在以用笔、结字按规律反映出的道家“有”“无”审美意识以及儒家“中和”审美意识为视角,通过风格学分析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广大习书者学习《雁塔圣教序》的结字规律及用笔特征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
《文物》1958,(7)
北京市故宫博物院举办碑帖善本与石鼓展览我国珍贵的碑帖善本于5月4日在奉先殿展出。展品包括宋拓、元拓、明拓、清拓。宋拓中有道因法师碑。唐九成宫醴泉铭碑。唐王圣教序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宋游景仁藏定武兰亭序。元拓中有魏范式碑,汉魏元丕碑。明拓有秦石鼓文,唐夫子庙堂碑,汉曹全碑,魏灵庙碑,  相似文献   

7.
《文物》1979,(1)
唐代僧人怀仁集王羲之字刻成的《圣教序》碑是近两千年来书法史、美术史、手工艺史上的一件著名杰作。原石保存在西安碑林。但经过历代捶拓,已经屡有损伤了。1972年,在碑林石碑的石块缝中发现南宋时代的整幅拓本,且无论这在《圣教序》的流传拓本中是迄今所见的孤本,即在一般的汉唐碑版中,像这样的宋拓整幅也是极为罕见的。在影印技术还未发明的时候,精美的书法,想要制成复本,只有两途:一是用油纸、蜡纸在原件上把它描下来,这叫作嚮搨(后世多误作響搨);一是把写在石上的字刊刻  相似文献   

8.
觉苑寺碑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觉苑寺位于剑阁县西武连镇,武连是古蜀道上的一个驿站,曾设县署,觉苑寺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一个景区。寺内陈列了唐代以来各历史时期的石刻碑碣,有唐代《弘济寺新制石灯台铭并序》石灯台残断、逍遥楼碑、南宋《治路种松碑》、明代《陆放翁诗》碑、清代《张问陶诗》碑、民国《步陆放翁次韵》碑、《行路歌》碑以及一些现代碑刻等十余通。兹就其中逍遥楼碑、《治路种松碑》、《陆放翁诗》碑,试行考释,还望读者指点。  相似文献   

9.
苻秦碑在宇内存者仅有两通,一是《魏故邓太尉祠碑》,系苻秦建元三年(公元367年)刻,一是《广武将军碑》,为荷秦建元四年(公元368年)刻,两碑皆在陕西境内。这两碑不仅在书法艺术上各具有特色,在史料上也具有价值,以《邓太尉祠碑》史料价值更高,可补史籍缺误之处甚多。以前历史研究者虽曾涉及,如清人洪亮吉的《十六国疆域志》及近人唐长孺《魏晋杂胡考》都曾依据过此碑,但缺欠之处尚多,现在仅就碑文作一些考释。碑为隶书,正文共八行半,行十九字,  相似文献   

10.
《重修广州府学碑记》现存广州博物馆。碑通高157厘米,横103厘米,厚11——15厘米,青石质。碑的正面左右两边线刻云彩纹饰,精美细致。碑顶成拱园形,高16厘米,上有篆体额文“广府黎侯重修文庙碑记”等十个字,为曾道唯所篆。其人在(康熙)《南海县志》卷12和(光绪)《广州府志》卷117中有传,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声誉的地方官员。碑底正中有一高26厘米,宽40厘米,厚7——12厘米见方的插榫。碑内题一行,撰文者,篆额者和书丹者各一行,正文17行,碑末为题名。正书。现存地方史  相似文献   

11.
洱源县江尾镇漏邑村原来的小学校里,在北耳房的西山墙内侧,嵌有一《乡规碑》。碑为石质,阴刻,字迹工整。全碑分上下两块,每块长720厘米,宽460厘米.各列乡规五条,总计700多字,《乡规碑》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新疆图志·金石志》、《西域水道记》、《西行日记》三本史书对《张骞碑》碑文的记述对比,考证了四个问题《西行日记》的记叙最早,最详细、完整;张骞通西域有题碑作证;题碑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立;题碑是一块界碑.  相似文献   

13.
一芥 《东南文化》2006,(2):43-43
三国孙吴碑刻传世的仅4块,数量虽少,其书法价值和地位却很高。人们将这4块碑谓之“吴碑四种”,即《国山碑》、《天发神谶碑》、《谷朗碑》、《葛祚碑》。其中《葛祚碑》在我国碑刻、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现存第一块楷书碑。碑高177、宽74厘米,圭首,有穿,穿下刻“吴故衡阳郡太守葛府君之碑”,3行12字。碑在葛祚故里江苏句容访得,1965年入藏南京博物院。晋人干宝《搜神记·葛祚碑条》卷十一记载了葛祚为衡阳太守时,为民除妖,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葛祚碑》书体为标准楷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隶书碑盛行于汉代,可传世的西汉碑却极为…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岷县文化馆藏有文徵明行书大字诗碑二石。二碑同高182厘米,一碑宽81厘米,一碑宽98厘米,皆两面镌刻,每碑各刻《上巳》、《九日》诗一首。行书大字,字高13至18厘米,宽11至15厘米,书法苍劲雄秀。《九日》"雨晴"一首碑末有小字篆书跋一段:"《上巳》、《九日》诗四首,长洲文徵仲书也。因岷州字学不传,命曹生伯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21,(8)
正汉《刘熊碑》全称:酸枣令刘熊碑,是著名的汉碑之一。碑文取隶书,现存拓本已是石碑断为二石后所拓,上块残石存5行,每行12字;下块残石存原碑的下半截23行、每行17个字。对于此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便已有记载,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城的《金石录》等也有著录。南宋洪适的《隶释》又详记了碑文,可知此碑在南宋前尚未断毁,后来不知何时残断为两块,断毁的残石亦下落不明。该石碑流传至今的墨拓本极稀少,清代金石学家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中有双钩摹本,翁亦未曾见过原拓本。  相似文献   

16.
金毓黻是20世纪中国东北史学、东北文献学研究主要奠基者之一,他曾对高句丽好太王碑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调查。金毓黻的好太王碑研究成果收录于《静晤室日记》《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东北通史》等著述之中。为了深入研究好太王碑,金毓黻曾亲赴辑安实地考察好太王碑。《静晤室日记》和《辽东文献征略》中收录的好太王碑释文为金毓黻转录于《东北》杂志1924年第2期中佚名的好太王碑释文。《奉天通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是金毓黻以《东北》杂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为基础并参照当时所见好太王碑拓本而作出的释文。  相似文献   

17.
刘琴丽 《安徽史学》2016,(5):138-142
《新安文献志》所收撰于后唐天祐十一年(914年)的《程岩勋德碑》,实则节录、删改唐永泰二年(766年)所刻《唐李宝臣纪功碑》而来,为伪碑。《新安文献志》在《程岩勋德碑》和程岩之父《程士庸墓志》后所附的程敏政按语,疑点重重,分析表明《程岩勋德碑》可能是程敏政伪造的碑文。  相似文献   

18.
正史晨碑史晨碑,隶书,刻立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原碑立于山东曲阜孔庙,1996年移至曲阜孔府西仓之汉魏碑刻陈列馆。史晨碑为两面刻,俗称前后碑。碑的阳面刻前碑,即《奏铭》,全称《鲁相史晨碑祀孔子奏铭》,是鲁相上奏朝廷的奏文,后附四言铭文十二韵,是一种典型的公文体裁。后碑刻于碑的阴面,全称为《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  相似文献   

19.
郭树伟 《中原文物》2012,(1):92-94,111,112
本文以《重建风后八阵图碑》为底本,考证了《风后八阵图记》的异文,显示《重建风后八阵图碑》文献价值。《重建风后八阵图碑》是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和独孤及文学创作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隋开皇元年李阿昌造像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开皇元年(581年)李阿昌造像碑(图版捌:1、2),现陈列于甘肃省博物馆,碑高146、宽50、厚16厘米,是一件内容丰富的多龛高浮雕敷彩造像碑。碑额呈圆拱形,下接长方座。碑身四面开龛造像。正面开四层龛。第一层:正中开一覆钵式顶垂幕形方龛,顶上饰三个宝珠形浮雕。龛中间雕释迦与多宝如来并坐说法,皆半结跏趺坐,着通肩大衣,衣纹稀疏,衣裙在台座前自由垂下。二弟子两侧侍立。佛座下有仙鹿两对屈膝跪伏。方龛两侧各开一圆楣尖拱龛,每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佛着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