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友鸾生于1904年,安徽安庆人,历任北平《世界日报》,上海《立报》,南京《民生报》、《新民报》、《南京人报》总编辑。1955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古典文学编辑。同时代人把他称为“最有风趣的报人”。  相似文献   

2.
张传厚 《纵横》2009,(12):24-28
新闻界的老报人也许还记得南京报坛有办报兄弟俩,哥哥张友鸾曾在多家报社任过总编辑,后自办了《南京人报》,报界习惯称他为“张大先生”。弟弟张友鹤在南京创办了第一家晚报《南京晚报》,人们称他为“张二先生”。他们是我的伯父和父亲。  相似文献   

3.
张友鸾生于1904年,安徽安庆人,历任北平《世界日报》,上海《立报》,南京《民生报》、《新民报》、《南京人报》总编辑。1955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古典文学编辑。同时代人把他称为“最有风趣的报人”。  相似文献   

4.
1970年5月14日晚,南京莫愁路的江苏省中医院急救室里,几位医护人员正在抢救一位患脑溢血的老人。他就是与张恨水、张友鸾并称"民国报坛三张"之一的张慧剑。他——终身未娶,身边没有亲属,  相似文献   

5.
那年,报坛名宿张友鸾去世,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参加向遗体告别仪式,我站在画家刘元身旁,在摇晃的哀乐声中,刘元的悲伤似乎也在摇晃……  相似文献   

6.
报界名宿张友鸾是我的恩师,抗战胜利后,他由重庆回南京复刊《南京人报》,社址在太平路136号,报社日常办公则设在文昌里4号一栋三层西式楼房。一楼是单身汉宿舍兼饭厅,我当时跟随恩师办报,也住一楼。二楼办公,三楼是张友鸾全家9口居住。他们全家和我们同一锅咸淡,共一碗酸甜。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今年,恰逢两位与南京有密切关联的文化名人百年诞辰,一位是开创新金陵画派的艺术大师傅抱石,一位是著名报人、作家、学者张友鸾,他们或开宗立派,或办报著述,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为纪念两位文化名人的杰出成就,本刊特刊发《一代艺术大师傅抱石》与《张友鸾的传奇人生》二文。前文作者借参加“傅抱石年”大型纪念系列活动的契机,在采访傅抱石次子二石先生的基础上,对纪念活动的盛况,傅抱石苦学成才的经历,其命维新———抱石精神的核心,以及新金陵画派的创立与艺术思想,作了全面介绍。傅抱石对人文精神的极其推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  相似文献   

8.
民国期间南京成为首都,新闻事业随之勃兴,报才辈出,逸闻颇多,现采撷其事以飨读者。长兼经理,后来又兼总编辑。这三人都与南京结下了不解的缘份,张慧剑、张友鸾身后都安葬在南京牛首山下。张恨水本是报人,却又因《啼笑因缘》成名,成为闻名全国的章回小说家。他一面编报,一面为各地报纸写长篇章回小说,稿费收入极盛时每月竟达300元之巨,而当时米价每担不过六七元而已。其小说极受欢迎,《朝报》初版时竟以“本报赠送《欢喜冤家》启事”做大字广告,连续在该报刊载多日,大意谓:“本报当创刊之初,为优待长期订阅起见,凡在五月底以前向本报订阅全年…  相似文献   

9.
回忆张恨水     
1938年,张恨水从战区来到“陪都”重庆,经老友张友鸾介绍,结认了当时即将复刊的重庆新民报总经理陈铭德,当即受聘为该报主笔兼副刊主编。不久重庆新民报复刊,素负盛名的小说家张恨水在报上露面,引起了社会不小的轰动,新民报十分畅销。  相似文献   

10.
张友鸾,安徽安庆人,我国名的新闻记、作家。他曾受业于邵飘萍、郁达夫、徐志摩、许地山诸位名家,与同是皖省籍的张恨水、张慧剑合称“中国新闻界三张”,颇具影响。张友鸾尘海浮沉,经历颇多变故,有—件事却始终如一,那就是他与崔伯萍小姐的婚姻,伉俪情深、恩爱—生。  相似文献   

11.
人生自当忙不息 天地原来未瞬留──记邓演达的一生文/@@李仲明(北京)在南京紫金山麓灵谷寺东侧,与孙中山陵墓远望、廖仲恺墓相对处有一座墓碑,碑上刻有何香凝题写的7个大字:"邓演达烈士之墓"。墓地庄严肃穆,周围山峰上松林苍郁,风景秀丽。来凭吊、瞻仰中山...  相似文献   

12.
在报界前辈中,张友鸾是值得尊敬也值得羡慕的。他曾被称为“最有风趣的报人”。这位民国年间与张恨水齐名的赫赫有名的报人,解放后虽然不再办报纸了,但依然以其卓绝的智慧、多彩的文笔,写成千古文章,供世人广泛阅览。而他在逆境中一如既往的乐观豁达则是令人至为佩服的。张友鸾早已去世了,但他的逸闻趣事却依然在文化界传播。当我再一次从他的表弟赵洛先生处听到关于他的有趣掌故时,马上想到“是真名士自风流”这句话。张友鸾在民国新闻界是非常有名的。他20岁在北平平民大学读书时,便受到著名报人邵飘萍的重视,邵让他主编《京报》的《文学…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文史》2011,(1):42-43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当年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曾任湖南省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病逝南京,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旁,蒋中正为其墓碑题词。谭延间一大爱好就是美食。他曾开玩笑地对朋友说:“吃喝嫖赌四件事,嫖赌与我无缘,吃喝在所不辞。”  相似文献   

14.
近日,南京阅江楼管理处在抢险加固狮子山景区西侧明城墙时,意外地发现了8枚古代守城时的武器———“擂石”。施工人员在对此段明城墙进行施工时,挖掘中碰到坚硬的不明物体,发现了一枚圆形的石球,后在周围又发现了7枚斗大的石球,呈环状排开,镶嵌在距离地面约3米的山体中。石球直径约35厘米左右,重约50公斤,由石材雕琢,浑然一体,外表未见有孔或缺损。在发现石球的现场北侧是一混凝土铸成的“藏兵洞”,一块硕大的岩石裸露在外,岩石上有一形似“都”字的铭文,面积约20×30厘米,在“都”字的外围呈貌似现代墓碑形轮廓。狮子山是南京的古战场,但…  相似文献   

15.
一、曾氏兄弟心存私念1953年10月的一天,一个叫贺乐龄的中学生在南京睦寡妇山上独自玩耍,在山林间迷了路的贺乐龄却无意中发现了"天国元勋"曾水源墓。历史学家经过考证后,惊喜地发现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太平天国高级官员墓园。曾水源墓坐东朝西北,墓前立有墓碑,碑上有"广西浔州郡武宣县人天朝元勋曾水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挚友情深三张一赵留佳话友鸾先生交游极广,朋友甚多,而交往时间最长、相知最深、情谊最厚的是张恨水、张慧剑、赵超构。他们都是当年活跃于新闻界的著名报人,人称“三张一赵”。1935年,友鸾、恨水二位同在上海《立报》工作,且同住德邻公寓。当时友鸾先生有个创办《南京人报》的计划,但苦无资金,恨水先生正想举家由北平迁居南京,便拿自己的稿费当资金参加办报。《南京人报》于1936年最初筹备创刊时,原本约了南京另一位办报能手张慧剑共同经营。上海《晶报》事先刊出新闻,题为“三张共肩人报”(作者署名“神獒”,是秦墨哂笔名)。后来…  相似文献   

17.
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东侧的赫石坡上,有一座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公墓背靠青山,坐西向东,踞坡而建,俯瞰着英雄的长沙古城。墓前山脚下的水潭中,建有纪念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岳王亭,岳王亭前还有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抗日阵亡将士的忠烈祠。历史上的抗金英雄和抗日战争中的阵亡将士相聚在这青山绿水之间,使赫石坡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公墓底座呈四方形,底座上矗立着长方形墓碑,墓碑正面镌刻着蒋介石先生亲笔题写的正楷碑文: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碑文左下方“蒋中正”三字在“文革”中被红卫兵凿去,仅留一“题”字。墓碑两侧分别镌刻“风云长护”、“精神不死”各四字。  相似文献   

18.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当年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曾任湖南省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病逝南京,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旁,蒋中正为其墓碑题词。谭  相似文献   

19.
(一)从一份档案文件谈起在南京市档案馆中,保存着一份档案史料原件,那是在1938年4月初,即在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后数月,一个叫乔鸿年的汉奸以南京“上军慰安所”主任的身份,给南京伪政权——“南京自治委员会”写的一份申请报告:窃所顷奉南京特务机关委托,为繁荣夫子庙市面,振兴该区商业,调剂全市人民生活计,指定在夫子庙贡院街海洞春旅馆原址及市府路永安汽车行原址暨永安里全部房屋分设“人民慰安所”二处,业已修理,一俟工竣即行开幕。除已分别是报各主管机关外,理今备文呈报。伪“南京市自…  相似文献   

20.
在被称为"经天纬地,震烁古今"的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简称"SCC")第一卷的扉页上,赫然写着"谨以本卷献给南京药商鲁仕国"。鲁仕国是谁?在南京迈皋桥基督教公墓园,一墓碑上镌刻着"姑母鲁桂珍博士之墓"。鲁桂珍又是谁?鲁桂珍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长期的助手和合作者,在"献书"35年之后,成为他第二任妻子,而对"南京药商鲁仕国"来说,乃其长女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