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代文人陆瑜生卒年无传。本文通过对《梁书》、《陈书》所载相关史料的梳理与考辨,认为陆瑜生年不早于梁大同六年,卒年为陈太建七年至八年间,其享年至多为三十七,《陈书》载其享年"四十四"有误。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并肯定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许多第一手资料,对邵齐焘等九位清代文人的生年或卒年作了进一步考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证赵壹约生于汉桓帝元嘉三年(153),熹平元年(172)上计时仅约二十岁,乃汉阳一青年才俊;其卒年则应在建安十七年(212)六十岁以后.本文并对上计时“中年”、四十多、“五十多”等说法进行了辩正.  相似文献   

4.
曹组,字彦章,后改字元宠,阳翟人(今河南禹州).北宋晚期著名词人,宋词“滑稽派”之代表,晚年遭际,有宠于徽宗,是当朝御用词臣之一.然在生卒年这一基本问题上,目前学术界尚未有定论.经考证,曹组的卒年当为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生年当在宋仁宗嘉祜七年(1062)到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之间.  相似文献   

5.
冯琦,山东临朐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文学家。冯琦的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原始文献,运用本证、旁证等方法,从正反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考辨,确定冯琦生卒年应为1558——1603年。  相似文献   

6.
7.
齐己的生卒年至今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今人对此虽多有考证,但观点尚未尽一致,而且留下诸多疑问。曹汛《齐己生卒年考证》定齐己生於懿宗咸通五年(864),卒於後晋天福八年(943)。章指出,齐己《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之一云:“电击流年七十三,齿衰气沮竟何堪。”  相似文献   

8.
张建勋是名载史册的广西历史文化名人,其生卒年众说不一,普遍认为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民国二年(1913),光绪十五年(1889)中状元时41岁。今据《光绪己丑科会试同年齿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的资料,以及张建勋的诗作,其殿试时的“状元策”,袁嘉谷为其所作的小传等资料,考证出他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卒于民国十年(1921)。  相似文献   

9.
吴超 《沧桑》2012,(3):53-55
吴任臣为清初著名学者,学问涉及史学、经学、音韵学、小学、诗歌等诸多领域,建树颇多,著作亦丰。但是由于其家境等原因,撰述传世较少。同时,因其生前事迹无人及时搜集、整理,亦逐渐湮没不详。本文即根据所掌握的一些新史料,对吴任臣的生卒年及其交友论学情况略作考辨,飨诸同仁,以求肯綮。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作家史樟,其生卒年冯沅君先生定为1240?―1288年,本文提出冯先生有关史樟卒年的论断不能成立。史樟生年在1234―1245年之间,有关史樟事迹的记载最晚确切年份是1280年。  相似文献   

11.
陆勇强 《安徽史学》2003,(4):107-108
清代安徽的五位诗人梅庚、方拱乾、石庞、吴盛藻、姚孔(钅闰),他们的生卒年,迄今未见有发明。本根据相关的献资料,对此遂一进行了考述,有助于清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元末明初高丽及李朝乘元末国势衰微,明廷势力尚未深入女真地区之机,向朝鲜半岛东北部和鸭绿江中上游地区积极拓展领土,对世居此地的女真人强行驱逐,逼迫归附。明朝势力进入元故地后,对当地女真人实行了有效管理,进而与朝鲜关于女真归属问题,发生尖锐的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3.
李凭 《史学月刊》2007,(5):21-26
密皇后杜氏与昭哀皇后姚氏均受明元帝的宠遇,又都于明元帝去世前三年的泰常五年死去,于是宫中再无皇后。明元帝去世后,太武帝的乳母窦氏受封为保太后,她不仅在后宫得势,还进而干预北魏朝政。对此一系列史实的考证说明,北魏为防止母权干预政治而确立子贵母死之规,但由此派生出保母抚养储君之成例,遂致保母干预政治,其结果竟与子贵母死之规的初衷大相违戾。  相似文献   

14.
巡检司作为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构,驻扎乡间,接触民众,具有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职能。为实现这一目的,明王朝便在农民起义多发区及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密度较大的地区大量设置。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监管制度的缺位以及没有根据情况的变化对一些地区巡检司的布局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最终导致该机构职能的偏离和弱化,引发了明政府对基层社会的部分失控。  相似文献   

15.
元代类书是元人采摭当时或前代文献重新编排而成的资料汇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有关政治、经济、科举、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材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元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元代类书还收载了蒙古字体、译语以及元代避讳用语等内容,保存了元代语言文字的一些珍贵记录,而其中有关元代宗教艺术方面的内容亦为难得。凡此皆可说明元代类书对于元史的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后期岭南的地方社会与家族文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讨论家族文化对岭南地方社会的影响 ,指出明中叶家族文化在地方上的发展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对基层社会渗透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是嘉靖年间在“大礼议”问题激起民间修祠祭祖之风的影响下 ,岭南庶民土著利用国家认可的伦理规范来确立血缘和地缘组织合法性的过程。虽然庶民宗族到了 18、 19世纪才趋于普遍 ,广东宗族社会在 18世纪才逐渐成型 ,但在 16世纪 ,岭南庶民及土著的造族活动已经开始。时士大夫所建构的家族已成为地方族群用以提高其身分地位的文化资源 ,民间造族活动开展的契机遂在这种情况下形成 ,而岭南家族社会的雏形也在珠江三角洲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7.
王裕明 《安徽史学》2015,(3):123-128
宋元时期徽州商人十分活跃。徽商萌芽于两宋,兴起于蒙元。徽商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由徽州经济结构决定的,而非所谓的地理、文化因素。宋元时期徽州商人的活动,加快徽州地方物产商品化,促进徽州人口流徙,推动徽州社会阶层分化。该时期的徽州商人属于专业商人,在经营过程中,获得大量财富,改变了徽州人的职业观,激起时人对四民观的审思;改变了自身和徽州经济面貌,形成区域经济中的徽州模式。宋元时期的徽州商人是明清徽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杨得鸿 《收藏家》2008,(12):83-86
2005年7月12日,位于伦敦圣詹姆斯区国王街8号的佳士得拍卖公司,伴随着落槌声,将中国景德镇生产的元代青花瓷器“鬼谷子下山”人物大罐推向了亚洲艺术品拍卖历史最高的价位,震撼了全世界的古董界和收藏家。  相似文献   

19.
王晓 《中原文物》2002,(6):72-75
漏泽园是宋代一种特殊的墓葬。本文依据考古资料及历史文献资料 ,对其墓葬的形制、年代、成因、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曹静 《收藏家》2012,(6):18-24
在我国璀璨的古代文明世界里,钟铃文化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追溯"钟"的起源,现存史籍记载不一。如《吕氏春秋》:"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皇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