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明清时期,南京和苏州、杭州、荣昌四地是折扇的主要产地,很多文人学者赞曰“南京折扇名天下”[1]“吾乡造作,折纸扇骨素有盛名”[2]。清代盛期,南京生产的折扇曾列入常贡,远呈皇宫,这些足见其不俗的品质和地位。如今,苏州檀香扇、杭州王星记扇、四川龚扇、荣昌折扇等制扇技艺相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南京的“金陵折扇制作技艺”作为江苏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仍需加强价值挖掘和保护传承,通过守正创新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亮出这一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手工业发展过程中,官府工场和民营作坊之间的矛盾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之一。清朝一代,为了满足皇室的豪华享用,曾先后在南京、苏州、杭州等地设立织造衙门,督造和差派锦、缎、绫、绒、缂丝、刺綉等。因此,对织署机工技术的选择、质量的要求、织额的决定,对民营作坊机张的控制、差派的轮值、收货的苛求以及工时、工资等等方面,集中地表现了矛盾的尖锐与深刻,这是一个研究我国丝织手工业的重要问题。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于1957年6月,在苏州进行了一次调查。虽然所得到的材料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但总算摸到一些情况。现在先把它报导出来,以供研究和关心丝织手工业的同志们参  相似文献   

3.
墨绿地加金缠枝莲花妆花缎南京“云锦”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丝织工艺品,它继承了三千多年来我国丝织工艺的优秀传统,并在技艺上不断有着新的发展和创造。在著名的南京云锦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两个代表性品种是:(一)“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这是从元代著...  相似文献   

4.
南京的张小泉刀剪店文/后文洙图/一凡张小泉剪刀后始于明末清初。从一家小铁匠铺到一家剪刀店,又从杭州扩展到上海、苏州、南京等地,而杭州以外的店铺多为杭州张小泉的内亲外戚或老店职工开设的,往往在张小泉店名后边加上某某记字样,以示区别。1926年,杭州张小...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市场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史坛的研究热点,江南市场是其最高发展形态的表现,更受学者青睐。“江南”地域范围具有较大的伸缩性,通常是指明清八府一州之地,包括今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湖州和杭州9市。李伯重对此作了科学界定(《简论“江南...  相似文献   

6.
南京云锦是我国丝织工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种,始于元,成熟于明,发展于清,是一种用大量金(捻金、缕金)装饰织物花纹的提花丝织物,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晚清以后被命名为云锦。云锦在元、明、清三朝一直是皇家御用贡品,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自元朝以来,封建王朝在南京专设官办织造局来督造云锦,用做帝王龙袍冠带,嫔妃霞帔丽服和宫廷饰物,同时还作为朝廷礼品,馈赠外国君主和使臣,亦是赏赐王公大臣的珍品。南京开始有丝织,可以追溯到三国东  相似文献   

7.
90年前的那个春天,年轻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来中国旅行,足迹遍及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扬州、长沙、洛阳、汉口、九江、北京等地。一路走来,他不仅观光游玩,而且拜访各类名人,从前清遗老郑孝胥、文化怪人辜鸿铭、国学大师章太炎到倡导白话文的胡适、主张“青年中国”的李汉俊等人,  相似文献   

8.
一 南京,作为历史名城,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又是盛产蚕桑之地,因而,在历史上,它一直是我国丝织工艺生产的中心之一。早在南北朝时期,南京即有了官办的丝织业生产管理部门,以后,历代沿袭,均在南京设有官办织造机构。至宋代,南京已开始生产供皇室需求的御用贡品。随着丝织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与兴旺,逐渐形成了遐迩闻名,具有南京地方传统  相似文献   

9.
一 在我6岁以前的记忆里,对父母是没多大印象的。直到1928年春天,二舅告诉我,要送我到父母身边去,我这才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见到了我的父母亲。 1929年至1936年,我随父母在杭州、南京、苏州等地居  相似文献   

10.
高典 《安徽钱币》2006,(1):8-9,F0007
江南省历史上只存在于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康熙六年(1667年)江苏、安徽两省分设后便不复存在。此后,南京造币厂之所以沿用江南省名义铸币,是为了避免币面上出现苏州造币厂的“江苏省造”和安庆造币厂的“安徽省造”字样。所以,“江南省造”铸币,实际是徒具省名实无其省的货币。  相似文献   

11.
在唐朝统治的三百年左右时间内,特别在唐中后期,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其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标志可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商业交通和城市的繁荣等等方面反映出来。本文试图从丝织印染工艺和金银器冶铸镂刻技术的进步方面探讨一下唐中后期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本文所指长江下游地区,是指的唐代淮南道的扬州、楚州、滁州,江南道的润州、常州、升州、苏州、宣州、湖州、杭州、越州等州。特别是指太湖周围各州和皖南的宣州,浙江的越州。  相似文献   

12.
惟一一部描绘南京光复的小说——《金陵秋》■文/经盛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东南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起义,上海与苏州、杭州等江浙各城次第光复。唯有南京在张勋等清廷死党的把持下,成为清王朝在江南最顽固的堡垒。江浙各地革命军遂组成“江浙联军...  相似文献   

13.
吴地织女节     
苏州盛产丝绸,据史书记载,在西周时期我们苏州已经开始养蚕缫丝了。明清两代政府都在苏州设立了织造局,与南京杭州并称全国丝织业三大基地。  相似文献   

14.
(一 )《励学译编》(TheTranslatoryMagazine)是 2 0世纪初我国早期翻译刊物之一 ,1 90 1年 4月 3日 (光绪二十七年二月望日 )创刊 ,在苏州出版。这一月刊为吴县汪郁年、戴昌煦等所倡设的励学译社主办 ,“采东西学术、格致诸学” ,各译全书 ,分期连载 ;发行所在苏州胥门内养育巷北女冠子桥墩 ,并在上海、无锡、安庆、杭州、南昌、南京、江阴、日本等地设有代售处。据《励学译编》第 1期载 ,安庆代售处及代售人是 :“安庆 ,南门内名利栈隔壁陈仲甫先生”。至第 2期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望日 ,1 90 1年 5月 3日出版 )以后…  相似文献   

15.
姑苏锡箔业     
锡箔是一种祭祀死者的用品。苏州百姓在祭祀先人的日子里,特别是清明节期间,有烧锡箔的习俗。许多香客、特别是老年妇女香客去寺庙烧香,也往往喜欢烧锡箔。由此,锡箔业应运而生。苏州的锡箔业始于清代成丰、同治年间。在此之前,仅有土纸业、蜡烛业兼营锡箔,自杭州至苏州往返贩运、后来,杭州的一些锡箔商见有利可图,就直接来苏州开店经营。  相似文献   

16.
清代苏州科举繁盛,这离不开义学的发展。清代苏州义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倡导和保护。体现在直接创办义学、经济支持和法律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欧战后苏州丝织手工业三十年间的蜕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丝织手工业是中国手工业史中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业。早在明末清初,苏州丝织手工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它历尽迍邅坎坷,直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  相似文献   

18.
扬州市物管理办官员近日大胆进言,“江南古典园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的派系,与北京皇家园林相呼应,而现在世界遗产项目只有“苏州古典园林”,因此应该考虑“苏州古典园林”改名“江南古典园林”,让更多的江南园林进入世界遗产行列,其中包括扬州、杭州、无锡、常州等。  相似文献   

19.
苏州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碧玉蟾,高13.8厘米,长49厘米,宽28米,重25.5千克。玉质主要由隐晶质石英所组成,由于含有铁质,故呈菠菜绿色,颜色通体均匀,器形圆雕三足蟾蜍,低首前视,作伙卧状,似觅食而欲跳跃向前,三足均为四趾,后足向右盘曲,背脊均匀地布满圆点,左前脚腋下平升一枝莲花,造型朴实生动,雕琢细致精雅,采用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立体、俏色、烧古等多种琢玉工艺,体现了苏州琢玉工艺“空灵”、“潇洒飘逸”、“细致”的艺术特色。 据记载,这只碧玉蟾是20世纪50年代被征集到苏州博物馆,此前,它被供奉在苏州玉业公所——周王庙内。据说周王庙在出会时,还得抬着它云游苏州的大街,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要用这么一块硕大昂贵的碧玉制作这么一只令人一时无法理解的蟾蜍,且为三足,受到玉业  相似文献   

20.
《文史天地》2008,(9):69-69
据清宫资料,制作一件朝袍须要依礼部定式,或是皇帝命题由内务府画师绘制重彩工笔小样,交总管太监呈皇帝御览,或经内务府大臣直接审阅后连同批准件送发江宁(南京)、苏州、杭州三处织造司分织。江宁织造负责的御用彩织锦缎,苏州织造的绫、绸、锦缎、纱、罗、缂丝、刺绣及杭州织造处织造的御用袍服、丝绫、杭绸等,制作过程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