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博览》2008,(4):10-14
1918年,流亡于旅顺、仍沉浸于恢复大清帝业的肃亲王善耆迎来了他的第38个孩子,他为这个小生命取名爱新觉罗·显琦——90年后,当"公民金默玉"回望当年那个肃王府的十七格格时,这位最后的格格,也完成了对中国最后一代王朝的记忆和见证。  相似文献   

2.
清代公主     
一、公主、格格和额驸的品级规定中国封建社会帝王之女自战国开始均称公主,到了汉代,又明确规定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以后历代相沿。清代,太祖初起时,诸女都称“格格”。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五官”(中宫、东宫、西宫、次东宫、次西宫)并建,宫闱制度初步确立,太宗皇太极宣布:皇帝之女,中  相似文献   

3.
诱惑     
这几周数学考试,成绩直线下降。妈妈大发脾气, 说,就是电视害了我,并严禁我再看电视。这个禁令对我这个铁杆电视迷来说,简直是个噩耗。昨天,好朋友悄悄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江苏电视台每周日上午10:00又开始重播《还珠格格》,你可要想办法看看哦!” (笔者告白:我这个好朋友啊,跟我一样,不仅是电视迷,而且还是小燕子的忠实观众,不论这个电视剧播放多少遍,我们都是百看不厌,而且还约定好第二天要互相交流,评论剧情。) 我满脸兴奋地说:“太好了,又可以看到小燕子姐姐了!”“别高兴太早,你不是说妈妈不让看电视了吗?”好朋友善意地提醒说。“对啊!妈妈的禁令怎么忘了,我可不能给朋友看  相似文献   

4.
【来信】     
贵刊第三期上有一篇《“中正剑”的沉浮起落》,看了很有感觉。“中正剑”是一个“著名”的物件,可是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却又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这篇文章从这一小角度入手,介绍了很多人们不知道的史实,反应出了一个大时代的风云。让人感觉好接受,也亲切。  相似文献   

5.
人们为什么把每年农历的一月叫“正月”呢?在我国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一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改。商朝把夏朝规定的十二月算作每年第一个月,而周朝又把十一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又把十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直到汉朝的汉武帝,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几代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做“正月”。“正”就是改正的意思。改朝换代,居了皇帝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就得跟着他们“正”过来。既是改正…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有这么一位学者,他刚过知天命之年,身形清瘦,却当上了上市公司的“保健医生”,开设“专家门诊”,专给有“病”的上市公司“号脉”。起初,人们并不买他的帐;如今,来“挂号”的上市公司却排起了长队。他开的“方子”,说简单,又很小简单,归结起来,其实就是四个字“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7.
她到北京参加演出时,崔健特地起了个大早,专程为她伴奏有一天,和文光在歌舞团上班,有人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说“崔健来了”。“我对崔健也不是那么了解,只知道他的《一无所有》,在国内名气比较大。”回到家里,女儿对他说,崔健来了。当晚,“他们又喝酒又唱歌,听老人唱歌,非常激动,又哭又笑,到了一两点才回去。后来又来我们家,又录了几首歌,《月亮姆》做成摇滚伴奏的音乐。2002年8月雪山音乐节,奶奶以一曲《月亮姆》开场了。”“结果媒体报道,在丽江发现一个‘雪山女神’。”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一个人东奔西跑,每到一个陌生地,人们就会问及你的来处.当我告知来自杭州时,对方往往不再看着我,而是若有所思一会儿,紧接着说一句:“杭州是个好地方,我喜欢来自江南的味道!” 虽然,我至今都不知道他们口中说的“味道”是个什么味?但在我心里,我常常这么认为:杭州是个很女人的城市,尤为柔美与娟秀,就连这座城市里的大山与森林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当“黄香暖席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毛主席邀请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为妈妈洗脚”、“居里夫人给自己的小学老师欧班寄去机票,请她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等一个个动人的感恩故事,出现在一堂又一堂感恩演讲中时,座下听众无不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历史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发展的,其中有“常”有“变”,既有“常中求变”,亦有“变中求常”,表现为二者的辩证发展。社会变迁是“常”与“变”的总相,也是其转换的枢机,因此“通古今之变”成为观察社会变迁的独特视角。每当社会变迁开始萌动与发展时,人们就会思考“常”为何“变”、如何“变”,身处其中又当如何应对与自处,这些思考就形成了各种历史思潮。从根本上说,历史思潮就是人们对社会变迁做出的回应和思考,而当其主体为史家并以史学的形式做出反应时,  相似文献   

11.
张燕 《神州》2014,(13):30-32
<正>天津市鼓楼南街30号并不显眼,但是,它有一个醒目的名字——格格府。推门进去,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遥远的清代,看到主人和硕格格正在闺房抚琴。现在,格格府不仅是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遗存,而且还是该市首座经文化部批准的私人博物馆,于2009年对外开放。故居原貌在津味十足的鼓楼南侧,矗立着一座有石狮子蹲守的古香古色的四合院。抬眼望去,门楣上“格格府”的金字牌匾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生活在温哥华的人们来说,这里真的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爱的,是她舒适的温带海洋气候带来的好山好水,恨的,巧了也是这海洋气候带来的整月整年望不到尽头的绵绵细雨有人甚至在夏威夷的一面墙上涂鸦了很大的一幅画,戏谑说:“If you are having a bad day,remember it is raining again in Vancouver(当你正在经历痛苦的一天,就想想温哥华吧,因为那里又在下雨了)”那么,当温哥华人又沉浸在雨天的阴郁中时,何以解忧呢?想必唯有美食了  相似文献   

13.
儿子们     
两个女人在从井里打水。这时候又来了第三个女人。还有一位老头儿,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于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我的儿子又灵活又有力气,谁都制服不了他。”“可我的儿子会唱歌,像夜莺一样唱得好听。谁也没有他那样的歌喉。”另一个女人说。而第三个女人不说话。  相似文献   

14.
杜攀 《文史博览》2013,(2):61-61
“文革”时期,不管是整人的还是被整的,角色转换往往在一夜间,甚至一瞬间。一句“不恰当”的话,一个“欠妥当”的动作,就可能会从人民变成人民的敌人。人们举手投足往往都得三思而后行,否则,搞不好一个举动,一个表情也会招来祸端。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关于“北京人”的下落一直是人们热烈的话题,学界更甚。75年前,年仅25岁的裴文中将沉睡了数十万年的“北京人”唤醒时,也绝没有想到这个茫然不知所终的结局。现在,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个伟大发现的主角身上,“有志者,事竟成”的思想就会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6.
易菊英 《神州》2011,(8S):129-129
才貌双全的“紫薇”和淘气可爱的“小燕子”比人气,总是相差甚远,因为“小燕子”给我们带来欢笑,我们需要欢笑;一根牛皮筋、一片树叶、一团泥巴,可以让中小学的男孩女孩留恋半天,因为孩子喜欢玩乐。如何在教育中添加“欢乐”这种调味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如何做到既不违背他们的天性,又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呢?让课堂游戏化是关键,原因在于“游戏”的本质是假设、模拟,在想象的外部环境中有意识地进行模仿活动。在课堂上假设、想象某种交际情境,用英语进行模拟言语活动,  相似文献   

17.
王宁 《收藏家》2006,(8):17-20
世界万千,物种百态,色彩斑斓,气味迥异。芳香之味人亲之,污秽之气人避之。古往今来,芬芳的香气给人们增添了活力与情趣,激发出奇思妙想,寄寓了圣洁高雅。战国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诗人一连用“兰”、“惠”、“留夷”、“揭车”、“杜衡”、“芳芷”六种香草来烘托贤者品质的高贵、灵魂的纯洁。古代社会生活中芳香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物质,当宗教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后变得更为重要,香料的形态愈加多样化。一般说来,香的形状有线形、块…  相似文献   

18.
朱红 《旅游》2010,(8):20-23
初见萧玮是在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报告厅,那天是他的讲座,主题是“森林守望者”。他给大家讲他的旅行故事,他的环保观念,还给大家展示了不少他拍的图片。这个讲座把人们带进自然。让人感受到环保的重要。萧玮说话声音很低,甚至有如耳语。当人们观赏他那经典的朋克发型时,当他抱着吉他,唱起了泰国民谣,唱起他创作的英文歌曲时,人们才不由得想起来,他本来是个很著名的音乐人呢。  相似文献   

19.
“药王山绿了”,是拉萨人的一个发现。这个“发现”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几年前,当一条条绿化沟像麻花一样一层层缠绕药王山时,人们便有各种各样的猜测。  相似文献   

20.
蔡永胜 《中华遗产》2010,(10):148-153
返璞归真的“网”字 甲骨文中的最早的“网”字,和今天人们正在用的这个“网”字其实很像,一边一竖,中间竖排三个又。很显然,这是一个象形字。蜘蛛往往在墙角或两根木头中间织出网来,坐等飞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