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圜钱出现于战国中晚期。圜钱的正面铸有铭文,钱文或纪地或纪重。最早的圜钱出现于魏国,因其形制较刀币、布币更便于携带和存放,赵、秦、燕、齐和周等国均有铸造。圜钱分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两类,中原三晋和两周多圆孔,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多方孔,西方秦国既有圆孔也有方孔。圆形方孔最终成为中国古代钱币的经典形制。  相似文献   

2.
机制铜币也称铜元、铜板、洋板等,它在我国数千年的货币历史长河里虽然是昙花一现,但却是我国货币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机制币的出现,顺应了历史的发展,逐步替代了在我国行用2000多年的圆形方孔制钱,既是我国钱币铸造技术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国的钱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钱币学的一点认识》(《中国钱币》2002年第3期)发表以后,尚觉意犹未尽,于是不厌其烦,再啰嗦几句。钱币学的前身——古钱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有正用品和非正用品。所谓正用品,指的是在历史上曾经正式流通使用过的货币,或者可以扩大理解为:泛指作为流通货币而铸造的“钱”。所谓非正用品,古钱学家统称之为“压胜  相似文献   

4.
机制币,听上去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用现代机器冲压铸造的各种金属货币。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它专指19世纪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硬币。在清朝末年,它横空出世,完全改变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历史传统——“圆形方孔钱”,成就了一次币制改革的神话。货币史专家彭信威说,机制币带来的货币改革堪比秦始皇统一货币,秦始皇将刀币等等改变为圆形方孔,而这次机制币也将“孔方兄”送入了历史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5.
<正> 1987年秋,笔者从一老农手中征集到一枚太平天国大钱,此钱同陕西澄城县发现的太平天国大钱酷似。铜币圆形方孔,直径7.8、穿孔内径1.8、厚0.35厘米,重170余克。钱正面铸有阳父“太平天国”4字,背面铸有繁体的“圣宝”2字,币文皆楷书对读。“天国”的“国”字,既不同繁体的“国”字,又同简化的“国”字有别,“国”字铸成“囯”字,钱币称“圣宝”,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宗教迷信色彩在钱币中的反映(见图)。  相似文献   

6.
正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统一的法律、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有环钱、刀币、铲币等,而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朝建立后,废止了六国旧钱,在秦国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铸成方孔圆形的秦半两钱流通于世。秦半两的使用结束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钱币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钱币学会会徽图案。会徽图案以中国古代的方孔圆钱图形为中心部分,图案中以“q”、“b”表示“钱”、“币”二字的汉语拼音字头,代表“中国钱币学会”。  相似文献   

8.
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的岛国——琉球王国,明清时期是中国的藩属国,与我国交往密切。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对琉球整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琉球古代钱币同样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如长期流通使用中国历代铜钱,仿照中国钱币式样铸造发行圆形方孔的钱币,使用母钱翻砂铸币技术,钱币上也使用汉字等,深受中华古代货币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铜钱为古代铜制辅币,俗称"铜钱",一般是指秦汉以后的各种方孔圆钱,其铸造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初。中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铜钱是古代钱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流通和使用,主要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  相似文献   

10.
四十年代以来,钱币界对一些陆续发现的方孔圆钱式民间地方代用币颇为重视,由于其数量稀少、难得一遇,遂以珍币视之。“泉币学社百次例会纪念集拓”①、“寿泉集拓”②“及《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③等均有收录。郑家相先生曾在1959年第五期《文物》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11.
花钱即厌胜钱。古代厌压相通,所以也称压胜钱或押胜钱,它是五花八门的、花色品种繁多的非流通钱形物的专称。花钱源于汉代时期,形制类似钱币,穿孔形式也基本与流通钱币相同,历经上下两千多年,历代官方和民间均有铸造。  相似文献   

12.
李显坤 《新疆钱币》2005,(2):35-37,64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钱币无论其形制特征、铸造工艺、文化形态,都截然有别于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打压法所制的钱币,其主体形制自秦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始终为方孔圆形,在世界钱币体系中独树一帜。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是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中华钱币文化有着深厚的中国古代哲学的背景。  相似文献   

13.
五铢钱始于汉武帝刘彻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于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流通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造和流通时间最长的钱币,也是我中华民族最成功的钱币之一,其种类繁多,对历代方孔钱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近代改作伪钱现象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君 《中国钱币》2009,(1):17-25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钱币造伪由来已久,钱币收藏活动的发展,必然伴生着钱币造伪牟利的现象。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探讨的“钱币”是退出流通的“老钱币”,所指的钱币造伪也不同于仿制流通货币的“私铸”等行为。大致在乾嘉金石学兴起之后,随着钱币收藏的日益普及和深入,钱币造伪也开始大规模出现。诚如民国时期古玩家所言:“惟自近世以来,收集古钱者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5.
马洪文  徐文逊 《中国钱币》2005,(4):20-24,57
近年来,在云南省的大理、建水等地陆续出土了若干批方孔铜钱。它们包括:太平通宝、大定通宝、大周通宝、水官通宝、火官通宝、太官通宝、弘治通宝和一种难定其名的“怪字钱”。这些钱材质相近,风格统一,制作工艺近乎一致,堪称同一家族。此类钱币的出土,引起了专家、学者和泉商、泉友的高度关注。有人料定它们是南诏铸币,有人称它们为大理国铸币,有人以为它们出土于贵州,认为是贵州土司币;还有一本影响很大的钱币著作,竟把它们定为“明弘治年间云南大理国铸币”。……由于相关资料的匮乏,且没有正式的考古发掘报告公布,眼下,对这类钱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世华 《安徽钱币》2001,(4):18-20
中国传统以浇注法铸成的方孔圆钱,使用了两千年之后,在引进新式机器制造钱币生产不过数年即纷纷倒地不起,机制币随即连中间的孔也失去踪迹,最后中国钱币上更彻底地废除了这个曾引以为傲的特徵。“安徽方孔十”是中国铜元大珍之一,其所以罕稀乃因此为铜元中唯一的方孔钱,且存世量极少,成为藏家追逐的目标。现在我们就从造币工艺的角度上,来探讨机制铜元为何没有方孔这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出版的《钱币博览》和《浙江钱币》在近阶段的钱币市场流通纪念币价格表中.都清楚地标明:“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四十周年”流通纪念币(以下简称“建行币”)的单枚价格已越过千元。  相似文献   

18.
新疆发现的越南钱及其来源探讨弓月越南旧称“安南”。1802年(清嘉庆七年)改国号为越南,中越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就有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十世纪中期越南的吴朝就已开始仿中国铸造方孔圆钱,同时也流通使用中国钱币①。十三世纪以...  相似文献   

19.
章均立 《中国钱币》2004,(4):55-55,F012
2004年1月2日,慈溪市文物管理委 员会办公室通知我会,称“接本市观海卫镇 文化站电告,城北沿山公路银山段路基在拓 宽工程中碰到古墓葬一座,出土了不少钱 币”要求我会派人前往一起清理。墓葬位于 观海卫镇城北银山脚下的公路北侧,为双穴 砖室墓,惜已被推土机铲平,墓内器物被民 工一抢而空,经清理和收缴计有钱币、瓷器 及金银铜等约50余件器物出土。现将发现 的钱币分述如下: “长命富贵”银质鎏金钱1枚,直径61、 厚2毫米,重26.6克,币面周边起廓,顶端 有一小孔,为穿绳所用,中饰方孔,孔径15 毫米,面文直读,其中“富”字上缺点,币背 阴…  相似文献   

20.
晓春 《福建史志》2003,(4):63-63
武昌首义胜利,推翻了中国二千一百多年的封建统治.同时也改变了从秦至清一直是方孔圆钱定于一尊的局面。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成立后,为安定民心,宣布:“不发纸币,维持金融稳定”之一条。不发纸币,就得发铜币。当时迫于新政权钱币急于流通市面,开模已来不及,故无法采用机制,只好用手工翻砂铸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