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角     
《风景名胜》2010,(12):18-19
印尼火山喷发 位于印尼爪哇岛中心附近的默拉皮火山,在印度尼西亚130个火山中活动最频繁。从10月26日起,默拉皮火山连续数日喷发火山灰,造成多人死亡。据悉默拉皮火山喷发此次喷发为最近几十年来最严重一次。图为11月1日,默拉皮火山喷发,火山灰高度超过1000米,并向南飘飞4公里远。  相似文献   

2.
2021年3月2日,印尼锡纳朋火山喷发,巨大的浓烟腾起仿佛“蘑菇云”。据悉,此次火山先后喷射了13次热灰云,浓烟高达5000米。印尼国家抗灾署发言人拉迪提亚,贾迪当天发表声明说,锡纳朋火山当地时间7时至8时发生三次大规模喷发,周围3个乡镇、40个村的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印尼国家抗灾署已联合当地军警、志愿者等组成救援队,在灾区巡逻,运送抗灾物资,向居民发放防护口罩。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相似文献   

3.
安德鲁·马歇尔采写印尼火山文化的经历"有点吓人",以下是《诸神宝座摇摇欲坠》的作者安德鲁·马歇尔从中撷取的几个例子:在墙壁因近期地震而四分五裂的房间里采访日惹首席地震学家,在硫磺气雾中呼吸,与指引居民紧急疏散的路标逆向驾车而行。  相似文献   

4.
眼界     
《南方人物周刊》2014,(37):18-23
10月14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锡纳朋火山最近一次喷发导致火山放喷至3000米高空。2010年.沉寂了400年的锡纳朋火山突然爆发,并开始进入活跃状态.今年2月的喷发造成15人死亡。火山附近的几个村子近两万村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扬 《旅游》2004,(11):14-24
旱在泰国旅行的时候,就看到很多国外的背包客风尘仆仆从印尼而来。于是总有个心愿想独自探访这个拥有一万七千个岛屿的神秘国家。在出游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课,但遗憾的是整个新华书店只有一本关于印尼历史文化的书籍。那些旅游书不过是摘录了一两个景点。我决定还是先去了再说。签证很顺利,我通过中青旅办了印尼签证和格鲁达航空公司机票。签证35美元。从雅加达到巴厘岛是初次游印尼最常用的路线。从参观雅加达和万隆的殖民时期的建筑开始,在日惹和梭罗体会爪哇的传统文化和朝拜婆罗浮屠寺及普兰巴南庙,经泗水去婆罗摩一窥火山的自然风貌,最后乘渡轮到达巴厦岛。有趣的是这条路线的起始点,刚好是印尼两次恐怖爆炸案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6.
《华夏地理》2008,(1):84-107
塞梅鲁(远处)和布罗莫(左)等喷烟吐雾的火山像一道道门户,通向幽冥世界。那个世界不仅塑造了印尼的大地景色,也塑造了该国的文化和信仰。  相似文献   

7.
刘扬 《旅游》2004,(11)
早在泰国旅行的时候,就看到很多国外的背包客风尘仆仆从印尼而来。于是总有个心愿想独自探访这个拥有一万七千个岛屿的神秘国家。在出游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课,但遗憾的是整个新华书店只有一本关于印尼历史文化的书籍。那些旅游书不过是摘录了一两个景点。我决定还是先去了再说。签证很顺利,我通过中青旅办了印尼签证和格鲁达航空公司机票。签证35美元。从雅加达到巴厘岛是初次游印尼最常用的路线。从参观雅加达和万隆的殖民时期的建筑开始,在日惹和梭罗体会爪哇的传统文化和朝拜婆罗浮屠寺及普兰巴南庙,经泗水去婆罗摩一窥火山的自然风貌,最后乘渡轮到达巴厘岛。有趣的是这条路线的起始点,刚好是印尼两次恐怖爆炸案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外岛叛乱"的秘密干涉,既是影响美国和印尼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也是研究冷战时期美国与不结盟国家关系的重要课题。"外岛叛乱"爆发后,美国政府原本希望通过秘密支持外岛势力,阻止印尼向共产主义靠拢,但被美国寄予厚望的叛军迅速被印尼政府击败,而共产党在印尼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美国与印尼的友好关系因中央情报局隐蔽行动的暴露出现裂痕。事实证明,美国选择支持"外岛叛乱"势力,是艾森豪威尔政府为扭转在印尼的被动局面做出的"投机性"抉择。美国对印尼政策调整遭遇连续"挫败",是导致艾森豪威尔政府采取投机政策的主要原因。其根源在于美国的冷战遏制战略与印尼不结盟政策之间的错位,以及美国政府对印尼内政外交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9.
整体行程几个月前就定了下来,我们决定第一个目的地从爪哇岛的日惹市开始.飞机离开吉隆坡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天空如水洗过般通透,不同层次的蓝色让人心醉,越接近印尼云层越厚,看来印尼烧芭蕉的烟霾对环境影响很大.日惹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城,但让我们选择从日惹开始印尼之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邻近两大著名古迹婆罗浮屠(Borobudur)和普兰巴南(Prambanan),附近还有默拉皮火山.  相似文献   

10.
论文基于"边界"理论,将印尼归侨身份的"边界"建构放入纵向的时间维度探讨其"边界"的生成及变化。研究发现,印尼归侨身份的"边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遭遇他我之别时所"框定"的。在印尼,他们身份"边界"的表述核心是对祖籍国的想象与认同。归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其身份的"边界"表述则在自我和他者的"意会"中贴上了"印尼"标签,唤起的仅是对跨国经历和过去生活的记忆与怀想。这一分类实践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移民关于身份的界定和选择过程,映射了不同身份的"边界"所承载的资源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63年1月,印尼因反对英国主导下的"大马来西亚计划"而提出对抗政策。中国支持印尼进行对抗,并力主将印支问题与对抗问题联系起来,以此促进东南亚民族民主运动。在此期间,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对印尼的对抗政策进行了全面、及时和合理的评估,为中国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印尼总统苏加诺认为印尼建国后其革命道路仍未结束,将"大马来西亚计划"作为东南亚地区的新殖民主义加以反对,同时由于印尼面临内部政治和经济困境以及外部美英等国的压力,在对抗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摇摆性。但随着1964年底马来西亚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印尼宣布退出联合国并与中国签订了联合声明,强化了中国和印尼的关系,这对中国争取亚洲民族主义国家的支持、推进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召开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印尼客家人这一华人次族群为个案,以身份构建为视角,论文通过考察印尼华人再华化的内生动力,揭示了再华化这一概念内涵的复杂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论文认为,再华化本质上是印尼华人在民主化改革后进行身份重构和争取合法权利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赋予"印尼公民"以文化多样性和政治包容性的内涵。协调中国移民后裔与印尼公民这两种身份之间的关系,是印尼华人身份重构的根本任务。印尼客家人通过政治参与以及积极推动华文教育、华人社团和华文报刊的复兴,为再华化与印尼华人的身份重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印尼华人的再华化与身份重构都是未完成的事业,二者的未来走向既取决于印尼国内政治的变迁,也取决于印尼华人社会的选择与内聚力。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是印尼大多数人民所信仰的宗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印尼开始掀起的民族独立运动中,伊斯兰教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印尼华人穆斯林虽然人数很少,却已融合在印尼的穆斯林队伍中。他们在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同广大印尼人民站在一条战线上;在加强印尼民族的团结和统一中,已表现出对印尼民族的认同感和对印尼国家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化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坚持从印尼实际和华人境况出发,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和资料重释的途径,剖析了雅加达华人新生代各次文化群体在"印尼华人文化"建构中的整合,论析了雅加达华人新生代"一体多元"社会文化格局的形成及其特征,展望了雅加达华人新生代在21世纪印尼重建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黑龙江省北部,有一个以火山和矿泉水著称于世的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14座新老期火山呈"井"字形在10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排列,喷发年代跨越很大,从史前200多万年到近代280年,形成了新老火山交替的火山公园,被人们称为"天然的火山博物馆".境内的白河被火山熔岩流隔断成底部连通的五个湖泊,五大连池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利用巴斯的族群边界维持理论分析了华人族群性的多个层面,并从原生性华人族群性、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语言和风俗习惯、民族主义等方面,考察了印尼华人不同层面族群性的历史变迁。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印尼华人族群性的行为体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21世纪后,印尼华人族群性的复苏,不仅是华人被压抑的族群认同的外在表现,更是华人追求享有与其他族群平等权利的重要体现。这种"再华化",与20世纪初以中国为中心、视中国为自己归属的"再华化"有本质区别。现在大多数印尼华人都已加入印尼国籍或出生于当地,在政治上认同印尼。华人文化的复苏和华人意识的觉醒,是为了凸显华人与其他族群的边界,表明华人族群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诉求。其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在印尼生存发展,而不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再华化"。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28日,联合国反腐败大会第二次缔约国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召开。对这个国家来说,此次会议有着特殊的意义——就在前一天,86岁的印尼前总统、高居世界银行"贪污腐败富翁榜"榜首的苏哈托因病去世了。在情绪激动的印尼人眼里,苏哈托之死和反腐大会的接踵而来,似乎是对印尼的嘲弄。  相似文献   

18.
论文梳理了印尼华人穆斯林社团的发展脉络;阐述了印尼华人穆斯林社团在反对种族歧视活动和社会慈善活动以及中印尼之间的宗教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认为印尼华人穆斯林社团在印尼1998年以来的民主改革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其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慈善活动,反对种族歧视,塑造华人穆斯林特有的文化认同,在中印尼宗教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窗口和示范作用,成为沟通华人社会与当地穆斯林社会、构筑多元和谐印尼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采访最前线     
离家不远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火山文化,摄影师约翰·斯坦梅尔并不仅仅是个看客——他每天都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我住在一个拥有两座活火山的小岛上。岛上几乎每个人都按照巴厘的传统,头朝神圣的阿贡火山睡觉。"他对火山的痴迷不下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巴厘人。"火山那惊心动魄的规模和威力会提醒我,我自身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世界是多么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20.
夏國强 《中华文史论丛》2015,(2):357-369,399
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詩歌《經火山》中提到了火焰山邊的"蒲昌",前賢圍繞其中的"蒲昌"、"火山"的相對位置展開過討論,未有定讞。吐魯番出土行政文書中多次出現"蒲昌館"一詞,結合文獻材料和地理考察,可以推斷,岑參詩中的"蒲昌"所指的是"蒲昌館",也就是今天鄯善縣薩奴吐爾附近區域。同時可證"火山"確指"火焰山","赤亭口"則是"赤亭道口"之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