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1月11日至12日,纪念罗香林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梅州市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承办。与会代表达百余人,分别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台湾、香港,以及大陆各省市,主要由罗香林亲属、学生及海内外研究客家的知名专家学组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客家文化作为两岸共有特色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富有魅力。从传统文化方面促进海峡两岸的彼此了解,促进闽台民间友好往来。同时,海峡两岸都有大批客家学者在研究客家文化,客家学研究近几十年来一直方兴未艾。研究客家文化、挖掘客家文化,其主旨是发扬客家精神,促使海峡两岸客家文化的研究具有时代意义,使客属事业更具生命力,同时有利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大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底,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台北举行。这是自从1921年9月,香港“世界客属第一届恳亲大会”召开以来的第21次恳亲会。1980年代以后,恳亲会曾在大陆客家祖地的梅州、龙岩和赣州先后举行。自此,在客家人比较集中的地方,纷纷组织起客家联谊会,创办研究客家问题的刊物或网络,并呈方兴未艾之势。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20日上午,“文化梅州”建设再添硕果:梅州市客家研究院成立暨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下称“一院两基地”)挂牌仪式在嘉应学院国际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周天鸿,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梅州市市长李嘉,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我校党委书记李俊夫,省社科联副主席李蒲弥,分别为“一院两基地”挂牌揭幕。李嘉市长、李蒲弥副主席、程飚校长和嘉宾代表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何星亮教授、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陈春声院长等在仪式上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5.
根据台湾著名客家研究学者陈运栋的《客家人》一书中,“客家东移台湾的路线及分布”这一章写道,客家人早在明郑时代就有粤东和福建的客家人跟随郑成功的部队入台。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将领中,有名的刘国轩及其部属等即是客家人。在康熙二十五、二十六年间,广东嘉应州(即现今的梅州市,旧称“嘉应州”)属的梅县、镇平(即现今蕉岭县)、平远、兴宁、长乐(即现今五华县)客家人曾大量跟随一批闽南人之后而来台湾。  相似文献   

6.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中国内地的五次召开,加强了海内外客家人对族群身份的认同和文化寻根;促进了客家文化和“客家学”学科的发展。大会活动所带动的资金的运作,并由此形成的中国客家侨乡与海外华商的经济网络,对于扩大举办地的对外开放,加速举办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4年8月,作者就梅州地区人口国际迁移情况,到梅州市进行专门调查。本文系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志等有关文献写成。梅州地区(即梅州市)是中国大陆客家人聚居地之一。1993年,梅州市总人口为438万人,其中98%是客家人。同时,梅州地区也是中国大陆客家人向海外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到1993年止,梅州地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共185万余人,港澳同胞43万人。台湾同胞61万人,分别占客籍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总数的37%、13%和43%。全市归侨侨眷、港澳台眷(属)224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1.1%。①因此,在一定…  相似文献   

8.
漳州市位于海峡西岸福建南部.是海峡两岸客家人祖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渊源甚深,文缘一脉相承。“漳州客家文化研究联谊会”(以下简称“客联会”)成立15年来,以客家文化为主线,以两岸客家同宗、同文为重点,以史为据,对海峡客家这一重要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特别是2005以来,成立了“海峡客家研究中心”,出版了具有海峡两岸特色的《海峡客家》一书.充分体现漳州客家学研究成果。该书在2006年举办的世界客属第二十一届恳亲大会上受到海峡两岸广大学者、专家和读者的赞誉。在2007年9月在厦门召开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上也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9.
正宋湘(1756—18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今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象湖村)人。因天资聪颖,九岁即能文。"见诸伯叔为文会,即取片纸为文,下笔有奇气。"[1]"天资高迈,负俊才,诗文皆有奇气,匠心独运,吐弃一切。兼工书法,人得尺幅,如获连城之璧。"[]故而拥有"岭南客家才子"的美誉。宋湘还是"客家意识觉醒"的代表人物、[]"广东梅州客家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个跻身于全国名人之列的人物",[4]清朝中后期全国有名  相似文献   

10.
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新著面世由区域史家孙晓芬编著的《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一书 ( 31万字 ) ,近日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是首部全面系统反映四川境内的客家人的历史与现状、社会与文化的专著。该书与 1 997年三次印刷畅销的《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同为该作者的移民系列力著。该书涵盖清前期从客家祖地岭南入蜀的客家人及其后裔 (四川俗称“土广东”) ,自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半个世纪从国内和海外人蜀的客家人和客属归侨 ,作者力求从历史学、客家学、社会学、方言、建筑、民俗、人物和艺文等多角度来体现 ,史论结合 …  相似文献   

11.
由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与中山大学历史系、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两岸青年学生“客家化寻踪”夏令营活动于2004年7月4日至9日在客家大本营梅州举行。此次活动的参加均为两岸的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来自台湾中央大学、暨南国际大学等高校的营员20名,广州中山大学营员12名,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营员2名。7月3日,台湾同学经澳门机场抵达珠海,7月4日晚与中大的营员一起乘大巴赴梅州。7月5日上午夏令营在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学术演讲厅举行了简短的开营仪式,拉开了本次夏令营的帷幕。在接下来5天中,全体营员深入到梅州的丙村、松口、兴宁、蕉岭以及福建永定等地进行客家围龙屋、客家宗族、客家经济、客家华侨、客家土楼、客家名人等的全景式考察。通过这次夏令营活动,营员们加深了对客家历史与化的了解。本次夏令营采取实地参观考察和举办学术讲座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所以这次活动也是一次“发现客家、认识客家”的学术考察活动。7月9日夏令营活动结束。当天晚上8:30—10:30,闭营仪式在梅州市金良宾馆五楼会议室举行。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所所长宋里教授主持了闭营仪式,宋教授要求每个营员谈谈自己对这次活动的一些感受。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发言内容。  相似文献   

12.
第24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暨客家学国际研讨会,将于2011年在广西北海市举行,这是广西近500万客家人的喜事盛事。为了迎接大会召开,介绍广西客家的历史与文化,我们在这里发表6位广西籍的客家诗人旧体诗词选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欢迎专家学者撰文批评指正,或提供史料线索,介绍更多的客家诗人及其作品。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杨东甫研究员的帮助,谨此志谢。  相似文献   

13.
2009年7月26-31日,由梅州市政府指导、嘉应学院主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承办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16届(2009)世界大会——“解读客家历史与文化: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专题会议,在昆明云南大学隆重举行。这次大会是中国大陆客家学术史上层次最高、参会学者最多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大会,也是我校自成立以来主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各方努力下,本次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坐落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冠豸山脚下的中国客家方志馆 ,在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期间举行开馆仪式 ,全国侨联主席林兆枢等领导同志参加了客家方志馆的剪彩开馆仪式。中国客家方志馆由闽西客家联谊会、连城县人民政府共同筹建 ,方志馆占地面积 6 80 0平方米 ,总投资 6 0 0万元 ,包括客家名人馆、史志馆、族谱馆、珍品馆、文艺馆等五大体系。馆内的名人馆、史志馆收藏了江西赣南、吉安等 33个县市 ,广东梅州、揭阳、河源、惠州等2 0多个县市及福建闽西、三明等 2 0余个县市以及海外的有关资料 ;族谱馆已收集到相当一部分珍贵族谱 ,并正积…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任何一项大型活动尤其是国际性的化体育活动,对一个举办地区或举办城市来说,都是一种综合实力和水平的检验,对该地区或城市的未来发展更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将产生许多有形和无形的深远影响。2000年11月20日至22日在龙岩市举办的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大会,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本届恳亲大会是继1994年12月在广东梅州市举行的第12届恳亲大会后,在中国大陆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毗邻的厦门、三明和梅州三市的密切配合下,大会获得了圆满成功,赢得了海内外来宾的普遍赞誉。恳亲大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闽西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罗香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博学多才,学贯中西,毕生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勤奋著述,著作等身。其中《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是他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代表作。《客家研究导论》出版于1933年,由兴宁希山书藏发行。《客家源流考》撰于1950年,在《崇正总会三十周年纪念特刊》上发表,香港崇正总会出版发行。1973年在台北世界客属总会成立大会上,又以该书题目演讲。1986年香港嘉应商会再版发行。1989年兴宁县政协文史委员会根据香港原版本照相制版复印。我们读到的就是这个复印本。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与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手段,将客家民俗文化与红色旅游相互融合,可开创全新协同发展模式。本文首先分析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客家民俗文化与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意义,其次总结大埔客家民俗文化与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意义,最后提出二者协同发展的模式和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大埔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梅州有很多奇特的客家古民居.平远县八尺镇肥田村206国道旁有座按“九厅十八井”建造的“楼上”古民居尤具特色.但却鲜为人知。2010年5月,在梅州市地方志系统组织开展的“寻找古村落”活动中.这座具有200多年历史.在平远地方志文献记载中出来为官者最多的客家民居.终于向世人揭开其“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广东嘉应人(今梅州市),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他出生于一个客家官僚地主家庭.1867年入州学为秀才,1876年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中举。捐知县、道员。自1877年起,他先后任驻日使馆参赞、驻美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在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他以强烈的爱国热情,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华侨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客家山歌是我国民歌之一,它根植于劳动人民之中,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的思想感情。客家山歌的曲调在客家人聚集地特别是梅州市七县市来说,就有30多种。如:梅县的梅城、松口、雁洋、丙村、畲坑、松源山歌;兴宁市的水口、石马、罗岗、罗浮山歌;五华县的长布、水寨、华城、安流、周江山歌;大埔县的青溪、西河、高陂、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