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7月,黄炎培在延安会见毛泽东时,有一段著名的对话.黄炎培说,"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找到新路,‘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相似文献   

2.
正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交游广泛,三教九流,无人不交;工农兵商学,无界不往,堪称同时代社会活动家之翘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藏《黄炎培日记》手稿中所夹共106张名片,其身份、职业有教师、官员、商人、军官、医生、银行家,也有国外知名教育家(如孟禄),甚至还有下层民众,可视为黄炎培社会交往活动的一个缩影。黄炎培社交网络的形成、扩展,随着他社会活动的发展而日趋扩大,并与社会环境和政治局势息息相关。解读《黄炎培日记》手稿中夹藏的名片,能够透露给世人很多微妙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谈到近代教育家,人们总会津津乐道于执掌北大、开学术自由之风的蔡元培,被誉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创办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徐特立、吴玉章、杨贤江等人,人们更是耳熟能详。但对黄炎培,人们总以政治家视之。其实,黄炎培不但是民国著名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赤诚的爱国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中国的职业教育作作出  相似文献   

4.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人,著名的民主人士、教育家。兴办教育“:利居众后,责在人先”黄炎培的一生与教育事业密不可分。20多岁的时候,黄炎培的老师蔡元培对即将离校的学生说:“中国国民遭到极度痛苦而不知痛苦的由来,没有能站立起来,结合起来,用自力来解除痛苦。你们出校,必须办学校来唤醒民众。”这些话,黄炎培终身不忘,结合自己多年来所看到的山河破碎、国民愚昧的社会现实,他为自己定下了教育救国的志向。1902年,黄炎培首先回家乡川沙开办新式学堂,试图在晚清封建落后的时局中为中国播下进步的种子。同乡杨…  相似文献   

5.
新书微讯     
《黄炎培与毛泽东周期率对话》内容简介书中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介绍1945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的周期率对话,再现了作为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中国民盟和民建的创建者、新中国第一任副总理的黄炎培的生平活动;披露了他与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共高层领袖的交往和参加百年前美国的世博会、参加辛亥革命、预言日本侵华、  相似文献   

6.
符云川 《神州》2012,(17):81-82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国家领导人之一。黄炎培对于在中国发展职业教育,通过首创性地实践,发展了成体系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绕不开的人物。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思想归纳的产物,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然而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虽具连续性,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重点和侧重却有不同。本文试通过对其思想发展历程的归纳和总结,理清其教育主张在不同的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董娅丽 《丝绸之路》2009,(22):119-121
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四个: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和英语水平的高低紧密相联,为了学生的将来,为了学生毕业之后能立足于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职业院校的英语教育应急学生所急,想学校所想,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英语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黄炎培先生所言职业教育的四个目的。  相似文献   

8.
胡适黄炎培共辟职业教育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与黄炎培都是活跃于20世纪中国的风云人物。黄炎培早年以同盟会员投身反清的辛亥革命,又因主持江苏新式教育事业名闻全国,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最早开拓者之一。胡适则因倡导白话文新文学运动“暴得大名”,其声名一时超于黄炎培。胡、黄两人的教育主张,都曾受杜威实验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都看重平民教育、职业教育。但究其个人兴趣主旨及对社会的贡献,则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9.
父亲黄炎培(1878年生),长邓小平(1904年生)26岁。黄、邓虽不属同龄,而且也不像黄炎培与毛泽东那样有私交往来和师长之谊(黄是毛的老师徐特立之师),更不像黄炎培与周恩来那样有长年共事的经历和较多的接触,然而,黄、邓交往过、共事过,在延安、在北京,尤其是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与之前30年的1950年春黄炎培向毛泽东建议实行的国家大政方针相近,可谓“不谋而合”。黄1965年逝世,邓1997年作古,今年系邓公百年生辰,斯人已去,山河依旧,回首先辈,不胜感慨,乃作此文以示纪念。“半个老乡”大约是1953年的一个晚上,父亲开完会回…  相似文献   

10.
1931年9月 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三省燃起战火。2个月后,上海的生活书店出版了一本《黄海环游记》的书,这是黄炎培于1931年初出海考察的游感札记,先于同年的五、六月间连续刊载于《申报》上,11月集辑出版。黄炎培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早有预感,在书中进行了揭露。 黄源环游考察由来 黄炎培此次黄海环游考察的成行,是受他从事职业教育决心的推动。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就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他先是担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担任江苏省教育司长。他的职…  相似文献   

11.
我是学新闻的。40年代初进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担任黄炎培主办的《国讯》杂志和《宪改》月刊的编辑,1943年由黄炎培介绍加入中国民主改团同盟。60年来,作为统战队伍中的一兵。亲身经历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日日夜夜,使我深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关于日本侵略一个表述之真意>①一文(以下简称"<真意>")拜读已久.该文以解读"毛泽东说要感谢日本侵略"的说法(作者称之为"关于日本侵略一个表述")并铨释其含义来为人们解"惑",立意甚高;但读后却使人增添了"困惑".<抗日战争研究>将该文列入"问题讨论"栏目,表明有关问题可以讨论,需要讨论.我想说一点个人看法和想法,就算参加讨论吧.  相似文献   

13.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出发点,它在马克思哲学语境中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马克思从精神性与自然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等诸多方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内涵;通过对批判原则与建构原则、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总体把握,全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进而打开了通向唯物史观的入口.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中国"一词大体用于追述前代和议论当朝.唐代"中国"有地域、文化、民族及政权的含义,可以用来指代朝廷直接统治区域、中原为核心的地区或内地,是"天下"的核心或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天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天下"指唐朝实际统治的范围即唐朝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这是唐朝"天下"的主要含义.此"天下"与"军国"、"邦国"基本同义,但各有侧重."军国"最郑重,一般用于中央最高决策机构首脑的职掌范围;"邦国"更普通,主要用于官府和中央事务的层面;"天下"更广泛,一般用于中央和地方、官吏和百姓两方面事务的层面.广义的"天下"则指以"中国"为核心,以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狭义"天下")为政治实体,包容其他国家的世界体系和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第二部分是"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他提出要"正确认识",是针对有些人不正确地认识"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说的.他提出要"全面贯彻",是针对有些人不能全面地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说的.这里,想谈一点个人的理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考察访问了延安。短短五天的延安之行,对年近七旬的黄炎培来说,成了他革命生涯的一个新起点。从延安归来的言论和行动,说明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的光明前途有了新的信心,他的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与黄炎培谈兴衰周期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黄炎培谈兴衰周期率问题1945年7月且日,国民参政员黄炎培等应毛泽东邀请到延安访问。7月4日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他家作客,遂请黄炎培谈他在延安考察的感想。黄炎培真诚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不说,亲眼看到的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  相似文献   

18.
黄方毅 《江淮文史》2012,(5):4-22,1
“黄炎培周期率难题”执笔人姚维钧 上个世纪有两部同为夫妻合作,又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著作。一部是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与其妻海伦的合著《西行漫记》,首次介绍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及其领袖们;另一部是1945年黄炎培与夫人姚维钧合作完成的《延安归来》,向世人介绍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同时又向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提出“其兴也淳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前者影响之大,超出中国,传遍世界;后者传颂天下,影响之久,到了21世纪的今天仍不时为人提起,被称作“黄炎培周期率”或“黄炎培周期率难题”。  相似文献   

19.
正廿六载锦绣道路一朝启航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香山路的一座花园楼房里,写下了他为积贫积弱的中国绘制的复兴蓝图《建国方略》。在这幅蓝图里,他提出扩建黄浦江右岸,以"新黄浦滩"为基地建设一个"东方大港"的设想。1921年,黄炎培为家乡的发展而奔波呼告,修筑铁路、创办大学、设置特区,浦东已然蠢蠢欲动。然而,山河破碎、兵连祸结的国家现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17,(9)
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章太炎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宣战。他与马相伯、张一麐、李根源、章士钊、黄炎培等,两次联合通电,批评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1932年"一二八"第一次淞沪战役爆发,章太炎严厉抨击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并与马相伯联合宣言,指责蒋介石。对章太炎早有戒心的蒋介石,竭力想拉拢他,特别邀请他去南京,想给他授个什么头衔,企图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