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筼 《东南文化》2005,(3):43-47
从王维的送别诗谈他的有为和无为观,以及两种人生态度之间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蓉蓉 《黑龙江史志》2013,(15):128+131
送别诗作为唐代诗歌中的吟诵名曲,体现了极高的文学价值,其中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值得后人分析借鉴。"虚实相间"正是送别诗中常用的一种手法,诗人通过这种手法将离别的伤感深切地传达给我们,不但渲染了气氛,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并且突出了画面之感,使得诗味余蕴无穷。  相似文献   

3.
在唐宋诗中送别诗创作数量大、质量高,但它们却有自己各自时代的特色。宋代的陈与义被方会回列为江西诗派的“一宗”,但又被称为“亦江西诗派而小异”。在学习杜甫方面有他自己的取舍,在送别诗创作方面,由于二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时代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特点。本文试以两首送别诗对此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1963年11月初旬,江西省考古所研究员陈柏泉同志走访江西靖安县西北五十余华里的高湖崖口村(况钟故里)瞻仰况钟墓地、况钟祠遗址得此卷——《秋江送别诗并图卷》,并征集入江西省博物馆。况钟(1383-1442年),字伯律,号如愚,人称龙冈公,江西靖安县高湖乡崖口村龙冈洲人。  相似文献   

5.
刘芳 《神州》2012,(29):1-4
格雷·史奈德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生态诗人,他善于从各种亚文化中提炼出为己所用的因子进行诗歌创作。这些文化因子经史奈德过滤、加工之后,在他的作品中产生了变异。本文以比较文学变异学和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汉斯一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为依据。综合论述唐朝送别诗在史奈德诗歌中的变异现象,探讨变异的过程、结果和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其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嵇康与嵇喜赠答送别组诗既体现了兄弟的手足情深,也表达了二人志向迥异的哲思。名为送别,实乃言志。亲情难以愈合分离,说明了魏晋之际两条思想路线斗争的激烈。  相似文献   

7.
许宗元 《旅游科学》2004,18(4):73-77
陆游是开创型、集大成的旅游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大旅游诗人、重要的游记作家、优秀的旅游词人;毕生作出旅游文化重要建树。一部《剑南诗稿》俨为诗化的旅游学原理。陆游以诗的形式阐明“旅游生活是文艺创作源泉之一”的文艺学原理。  相似文献   

8.
送别     
田兆元 《丝绸之路》2012,(15):57-57
梅子雨,五月天,硕果桃李园。 美酒长歌花烂漫,为君启风帆。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浙东唐诗之路”旅游路线的建设成果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本文以“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为话题,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深度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发现浙东唐诗之路处于发展早期,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仍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陈开第 《纵横》2009,(9):64-64
1900年出生的冰心老人,1999年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这年3月19日我参加了这位世纪老人的一个独特的告别仪式。  相似文献   

11.
12.
福建入境旅游市场中台湾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德荣 《旅游科学》2007,21(1):46-49
自1987年以来,台湾旅游客源市场在福建省入境旅游业中占据重要位置.该市场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直到本世纪初以来,在客源结构、游客流向和旅游消费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分析入闽台湾客源市场特征,将有助于福建省旅游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适合台湾客源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台湾入闽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13.
江浙沪地区的内聚旅游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薛莹 《旅游科学》2006,20(3):6-12
本文对江浙沪地区内部的旅游流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之间互动旅游流的总量及其变动情况;江浙沪地区的内聚旅游流在江苏、浙江境内城市间的流向;内聚游客的特征等。力图为区域旅游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旅游体验与个人变化:一个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志远 《旅游科学》2012,26(5):9-19
相对于旅游对目的地和居民影响方面的研究,学界对旅游者个人变化的研究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怀。本文通过选取国外有关旅游体验与个人变化的18篇文献,对其研究设计、理论基础、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旅游恰如一种“通过仪式”,这种体验经历对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带来能力、人格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郭本厚 《旅游科学》2010,24(2):87-94
随着人性的觉醒、文学的自觉,六朝进入“游”的自觉时代,“游”历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和自我实现的路径,并推动文人雅士沉潜山水、游心物外。本文分析了六朝山水诗“游”的核心要素、“游”的动态载体、“游”的最高境界、“游”的后世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六朝“游”的自觉与山水诗兴起的社会背景、内在需求与情感归属。研究显示六朝山水诗把审美体验融入诗歌创作中,“游的自觉”体现与山水诗篇创造共同推动了山水诗的兴起和中国山水旅游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旅游文化之当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大悟 《旅游科学》2007,21(4):19-23
本文系统论述了当代旅游文化的核心内涵,明确指出:当代旅游文化是消费性文化、生活文化、资本驱动型文化和创意文化,并提出把握当代旅游文化创意的6个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泰安市主城区为研究案例地,选取该区域内的旅行社和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形的网格维数和空间句法方法,对传统旅游服务业的布局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旅行社对城市整体及局部交通环境要求都较高,多集中分布于车站-景点及景点-景点的连线上;星级酒店分布则相对分散,在不同级别的整体交通集成度空间上分布差异不大(除交通极为不便的整体集成度最低区域外),而对局部交通环境要求较高,多分布于局部交通集成核心。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这两种旅游服务业在泰安市主城区的布局分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期望与感受:旅游体验质量的交互模型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运用模型分析的手段探讨了旅游体验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通过对旅游期望的定义以及特点的分析,作提出了旅游体验过程中满足获得的渠道和影响机制,进而指出了这种理论探讨对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概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旅游者行为研究为视角,运用互联网文献分析方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者行为研究中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的实际运用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以旅游活动的评价结果为核心的旅游者感知和认知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朱立新 《旅游科学》2004,18(1):22-26
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SWOT的角度,对龙华旅游城的开发现状和面临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从经济运作、文化发展、景区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策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