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夏衍在桂林将近三年,为戏剧运动作出了诸多方面卓越的贡献。最重要的是他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了《心防》和《愁城记》等抗日名剧。夏衍的创作态度忠实而严肃,《心防》和《愁城记》在题材上开创了两个第一,充分体现了他的开拓创新精神,主题积极深刻,人物塑造真实可信,充满了忧患之情和忧时之念。《心防》和《愁城记》在今天仍然令人感动,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沈芸 《世纪》2022,(2):57-61
<正>有一天,方行同志的女儿方虹发给我一个扫描件,题目是“方行先生约稿夏衍先生事”,打开一看,是一篇标题为《知识与法治》的祖父夏衍先生遗稿,仔细读了一遍,我本能地感觉,这篇文章很生疏,以前没有读过,《夏衍全集》文学卷可能也未收入,经查,果然如此。方行为《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约稿夏衍关于“约稿事”的来龙去脉,方行同志所附上的两封信已经讲述得很清楚了,一封是我祖父给他的信,另一封是方行同志给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的信。  相似文献   

3.
赵曰茂 《纵横》2011,(3):46-47
在新加坡出版的《南洋周刊》1939年7月24日第55期,刊载了夏衍的一篇文章《中国电影到海外去》作者开头说:  相似文献   

4.
夏衍投身电影事业,始于1933年。他写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狂流》,揭开了左翼电影第一幕。  相似文献   

5.
1986年8月中的一天。我随当时的上海市委宣传部长潘维明和研究室主任吴云溥去拜访夏衍,请他对一h海文化发展战略发表意见。夏公是不折不扣的“老上海”。自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就长期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和文艺创作。1929年,他参与筹备“左联”,并当选为执行委员。1933年中共上海文委成立,夏衍任电影组组长,从此开始涉足电影剧本创作。  相似文献   

6.
贾植芳 《文史天地》2002,(10):25-26
1947年夏天,我与尚丁、耿庸等一群年轻人在一起搞了一个小组织“我们的俱乐部”。尚丁那时在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地点就在现在的上海雁荡路南昌路口。中华职业教育社有两个刊物,一个《国讯》,一个《展望》,都是著名的民主刊物。因为尚丁的关系,我们经常聚在那儿开会,讨论一些时事问题。我记得参加者当中还有后来以翻译别(别林斯基)、车(车尔尼雪夫斯基)、杜(杜勃留波夫)而闻名的包文  相似文献   

7.
袁鹰 《炎黄春秋》2005,(3):47-50
夏衍同志1995年2月驾鹤西去,岁月不居,忽忽已是十年。哲人远行,他的崇高风范,嘉言懿行,长留人间。去年以来,受浙江文艺出版社委托,我参加了由周巍峙、王蒙同志主持的《夏衍全集》编委会,同姜德明同志一起负责全集中文学、新闻两部分的编辑工作,得以重温夏公大量著作,从盛夏至寒  相似文献   

8.
正新华社播发的《胡绳同志生平》中使用了"少年早慧"四个字,这是很少见的。这四个字用在胡绳同志身上十分贴切。今年春节,我到他家去。他的秘书、也是儿媳的黎钢在座,说到她陪胡绳去看望夏衍时,一进门,夏衍就说:"神童来了。"黎钢说:我这才知道夏衍同志他们把胡老称作"神童"。夏衍和胡绳30年代中期都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化活动,但两人年龄相差18岁,所以夏衍完全有资格把胡绳称作"神童"。"神童",我想也是"少年早慧"  相似文献   

9.
1962年,全国各地各类剧团争相排演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戏剧,其中由空政工团排演的歌剧《江姐》风靡一时。其实,在此之前,武汉话剧院已推出了定名为《江姐》的话剧,据说此剧曾受到名剧作家夏衍的赞赏。话剧《江姐》公演时,还在武汉的交通要道武圣路挂出了  相似文献   

10.
《义勇军进行曲》的最后定稿是聂耳从日本邮寄回国的向延生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历史名曲《义勇军进行曲》,是根据田汉编写的电影故事,由夏衍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后,上海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拍摄的影片《风云儿女》里的主题歌。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该曲被政治协...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次听到夏衍的名字还是个初中生,当时的语文课本节选了夏衍早年的名作《包身工》,说的是三十年代上海滩日本纱厂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而书中的新名词"拿摩温"马上被我们活学活用,转赠给老是在课堂上严词厉色训人的温老师,每当她在教室走廊那头出现,一声警告"拿摩温来了!"刚才还打闹喧嚷  相似文献   

12.
一卷一六一(4387页)宁宗嘉定十三年七月,丙午,以任希夷参知政事。按,据《宋史·宰辅表》载,任希夷嘉定十二年二月庚戌自权吏部尚书除签书枢密院事;嘉定十三年七月丙午自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又检《宋史》卷三九五《任希夷传》载:“(任希夷)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据上可知,任希夷此除,当系自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而不是除参知政事。毕氏  相似文献   

13.
艺术对话录     
四十年前,我和杜应强同志同时任职于《汕头日报》。我任文字编辑;杜应强任美术编辑。当时杜应强以青年木刻家杨名国内外,他的作品频频在《美术杂志》《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发表,并进军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三十年后,他的国画作品登陆东南亚和台港澳市场,故宫、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  相似文献   

14.
何军民 《丝绸之路》2011,(14):75-77
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具有很强空间意识,作品通过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两个方面的分析,呈现了“屋檐下”世界狭小的私人空间,以及公共空间对私人空间所造成的侵害,揭示了剧中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及其意义,以此从另一侧面把握《上海屋檐下》的文学成就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父亲周楞伽与姚苏凤大约在1934年初夏相识。那时《晨报·每日电影》的影评人有洪深、夏衍、阿英、郑伯奇、柯灵、唐纳等人,后来的撰稿人有刘群、宋之的、周楞伽、  相似文献   

16.
重庆国泰大戏院重放光辉享誉中国话剧史上的重庆国泰大戏院,40年来几易其名,现修饰一新,1994年5月8日以国泰电影院之名称举行开业庆典。国仄大戏院兴建于1937年,抗战时期以上演大量抗战戏剧而驰名大后方。郭沫若的《屈原》、夏衍的《法西斯细菌》、阳翰笙...  相似文献   

17.
王滨(1912~1960),导演,山东昌邑县人。新中国电影事业创办人之一。在夏衍、田汉等人的影响下,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左联影联的革命文艺活动。在延安开展的新歌剧运动中,参与了大型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导演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与水华合导了《白毛女》,与汤晓彤合导了《怒海轻骑》等优秀影片。  相似文献   

18.
《救亡日报》社及其印刷厂的旧址张子模《救亡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创建的报刊之一。创办地点首始于上海,直接创办人是夏衍、阿英等一批进步文化人士及其仁人志士。最初创办之际正是“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云集在上海的左翼革命文化工作者,本着热...  相似文献   

19.
罗京燕 《沧桑》2010,(6S):22-22
<正>11月20日,由盂县交通运输局组织编纂的《盂县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建设志》一书编纂完成。该书由盂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胡俊卿任编纂委员会主任兼主编,副局长郭书贵任第一副主任,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主任。全书主  相似文献   

20.
南宋知名士大夫、文學家梁安世,《宋史》無傳,清陸心源《宋史翼》亦未之補。《全宋詞》有安世小傳,甚簡略,兹輯補其未備:安世,處州麗水縣人。高宗紹興二十八年(1158),已任紹興府會稽縣尉。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前,已任司農寺丞;三年冬,權知韶州。五年,仍在此任。六年九月前,已任廣南西路轉運司判官。八年九月,放罷。十年,已回朝任郎官。有《遠堂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