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医生是一位非常平凡和普通的人物。但他在我的记忆中常常出现,无法抹去。他叫李志坚,是江西省于都县人。我们相识是在20世纪50年代,我从部队转业到江西省于都县医院和他一起在门诊上班。他说话直爽,生活朴素,没有架子,常穿一件磨光了绒毛的呢中山装,一两个月没见他换过。有时轮到他值班,就在光板的检查床上睡到天亮。那时门诊外科工作比较简单,清创、换药、切脓包兼拔牙等。有时没有病人,两人就聊天。他喜欢讲自己的过去,他从小家庭贫困,十几岁当看护兵,后来升为中尉司药、少校军医。他到过许多大中城市,见过很多大场面,知道各地的风土人…  相似文献   

2.
饮水思源不尽哀悼潘凤霞正当我和老伴筹划今年6月赴沪向石老况贺90华诞之际,突闻石老于3月8日逝世。惊愕之余,不胜悲痛,饮水思源,泪如泉涌。石老任江西省文化局长后,于1953年成立了江西省赣剧团,我被吸收入团任演员。为了使赣剧在南昌站稳脚跟,石老挤出时...  相似文献   

3.
湘江无语,麓山含黛。万老走了,但他那胸 怀宽广、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的崇高风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党性 修养,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处事作风,令我 永远难忘。 一 我和万老相识是在1984年。当时,我刚刚 从株洲调到湖南省委组织部工作,他也刚刚完 成中央驻江西省机构改革工作组的任务,回到  相似文献   

4.
正2002年6月,借一次出差江西上饶市的机会,我顺道拜访了横峰县退休老干部左进亮先生。说起左进亮,很多人都知道他热爱红色收藏,中央电视台,江西省电视台多次做过采访报导。正是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色文物得以收藏和保护。左进亮老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从部队复员后来到横峰县,一直专心于他的红色收藏爱好,退休后仍然坚持不懈。2009年6月,近20万字的红色收藏研究成果《左进亮红色收藏》  相似文献   

5.
我于1916年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象形乡万硕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失去父母。1930年,我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此后亲历了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6.
吴江 《炎黄春秋》2005,(11):17-18
2005年为胡耀邦九十诞辰。耀邦逝世于1989年4月。直到1995年我才写《十年的路——和胡耀邦相处的日子》一书纪念他。耀邦逝世后,骨灰安葬于江西省共青城富华山,有一群众自发营造的陵墓。我于1999年耀邦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前往陵园拜谒,归来写《谒胡耀邦陵园记》一文,兹录其最后一段文字如下:“耀邦为改革开放冲锋陷阵,名动历史。而其主政也则郁郁,终至不容,且终至于死。  相似文献   

7.
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结束以后,毛泽东回到中南海就告诉周恩来:“恩来,请帮我挂个电话给江西省吉安地委书记李立同志,要他代表党中央和我到井冈山看望一下那里的人民群众。今天,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不能忘  相似文献   

8.
我的大姨父刘寿朋,原名刘道涵,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江西省九江县城门乡人。他在武汉多少也有点名声。 1935年,张群主鄂,大姨父当上了湖北省建设厅长,简任官,月薪500元大洋。承他的情,把我父亲安插到该厅当主任科员,于是我家便由九江挪到湖北省省会武昌。当时,我年仅8岁,还在读小学。  相似文献   

9.
刘文房先生是我半个世纪前的高中同学。他为人正直,性格开朗,敏而好学,喜爱思考,给班上同学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自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毕业后,多数时间在赣州龙南从事专业工作,服务桑梓,成绩斐然,有多种论著问世,并曾担任龙南县档案局长、江西省档案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0.
“九一三事件”后,我有了一点小自由 说林彪于我很遥远,不是指时间上他垮台已经四十多年了,年轻人已经在问“林彪是谁”了,也不是指空间上他飞逃异域,葬身于千里外;而是说无论他生前死后,我都觉得很远,似乎跟我无关。  相似文献   

11.
汪言海 《江淮文史》2008,(5):140-149
我的采访本记下了我对安徽省六安农校原党支部书记,后调六安地委党校任职的惠不非同志的访谈,时间是1979年8月11日。当时,我是安徽日报社常驻六安地区的记者。访谈前,惠送我一张他写的为宛志正平反的呼吁书,接着向我详细介绍了案情。他告诉我,他经历了这个错案,他为这个案件的平反已经奔走了很长时间。他说,这个案件不平反,他于心不安。  相似文献   

12.
《东南文化》2003,(8):65-69
画家于志学,他出生于我国东北,长大于北国,他是雪乡的主人,作为一个冰雪画家,他是得天独厚。但是这还仅仅是客观条件还必须具有画家自己的决心与要求。1980年他在“笔记”中写道:“我要在大自然中,陶冶我的思想,锻炼我的技巧,丰富我的幻觉,纯正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卢晓蓉 《纵横》2011,(3):14-15
我和祖父同处于人世的时间,终止于1952年2月8日。那天夜晚,他毅然决然去了彼岸世界,走得果断从容,犹如他转战于自己所开拓的每一项事业之间。那一年,他59岁,我6岁。他在重庆,我在香港。他最后离开香港的时候,我才4岁多,所以我对他直接的印象已很模糊。但是,儿时的片段记忆和长辈们断断续续讲给我听的往事,却清晰地伴随了我一辈子。  相似文献   

14.
怀念中行     
张道梁 《纵横》2008,(9):57-59
中行离去两年多了。我时时想念他。和中行相识于20世纪40年代。我是杂志编辑,他是作者。日子一长,建立了友谊,有了私人来往。他住在北京什刹海北岸鸦儿胡同14号广化寺后院,我住西四北小红罗厂,这个大院以前是顾颉刚的禹贡学会,和广化寺相距不远,我有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1月中旬,我有幸陪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在江西老区井冈山、宁冈、遂川、赣州、兴国、瑞金等地视察了9天,耳闻目睹了仲勋同志对老区人民的热爱之情,切身感受到他为加快老区建设、改善老区人民生活那种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爽朗真诚的性格。 那年6月,我刚当选为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当时,在中央领导下,全省上下正在热气腾腾地贯彻中共江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的精神,为大力促进江西省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尽快改变江西老区的面貌,展开顽强拼搏。8月下旬,省委在全省老区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对老区实行“减轻、…  相似文献   

16.
我家住在贵州省贵定县史家城157号,老家在江西省萍乡市。1941年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第七分校第十六期步兵科。1949年2月,我在南京谒见了李弥将军。面谈之后,李将军手谕我担任第八军第三师第九团第二营少校营长。这是一个有官缺兵的空架子部队,师长田忡达命我组织兵源,我就回到我的故乡江西省萍乡市招兵。在故乡招兵,人熟地熟,很短的时间内,全营官兵就达到五百名之多。在经过株洲、衡山、衡阳的逐步增补,各连的士兵也就更充实了。部队到达湖南蓝江,作了整训,更有点军队的样子了。这时,第六军团司令官兼第八军军长李弥将军,在艺江…  相似文献   

17.
卢德铭烈士的英名,在他的牺牲地——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区(现为芦溪县),广为传颂。1977年,秋收起义50周年,芦溪区的广大群众酝酿着要给这位先烈建个纪念碑。但是,大家只简单地知道卢德铭是秋收起义总指挥,是四川人,有关卢的其他材料都付之阙如。 如何去寻找卢德铭的照片、籍贯、生平事迹等史料呢?芦溪区委指派我(我当时在芦溪区革委会政治部工作)和另两位同志一起于1977年5月间先后到芦溪镇的高楼村、潭田村和上埠镇的山口岩村等当年秋收起义部队宿营过和战斗过的地  相似文献   

18.
危难见真情     
我与宋时轮同志初次相识,是1932年春,在中央苏维埃区江西省兴国城里的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省军区司令部。当时,他在军区司令部工作,我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工作。后因工作关系,直到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他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我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时,才再次在淮北路东相会。自那以后,我们一直没断联系。然而,相处较密乃至感情甚笃,则是在相识44年后的"文化大革命"后期。尽管我们在工作上没有直接的联系,仅是一般的交往,但由于彼此在某些问题上有些共识,常常有老友故交之感。即便是初次见面或久别乍逢,也可以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加之他幽默诙谐的性格,两句玩笑话,一个恶作剧,更把时间和感情的距离拉近了。  相似文献   

19.
失位者得先     
我是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才开始学围棋的,教我的是一位冬眠于宿舍中、不找工作的同学,他像霍元甲办精武门般,教三四人下棋。我的棋技在三周内超越了他,他其实不太会下棋。 公认的校园第一高手是位给殡仪馆做了两年义工、背过数百具尸体的同学,有着高僧般的笑容。我挑战了,愈败愈战的精神获了他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陈军     
思语 《收藏家》2004,(10):i001-i002
我去年秋天才认识陈军先生,看过他一些作品,知道了他于花卉,翎毛和许多的小动物有种偏爱。因为画由心生,是画家心中感动的释放,所以别人读画时才会读懂,才也会被感动,我感动于他的生活态度,那种细腻和倾注,绝不敷衍、草率的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