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良对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印象之深,就连外国记者也表示惊讶。1991年张学良在美国纽约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当记者问起":您觉得周恩来先生怎么样?您有无与毛泽东接触?"张学良当即回答说:"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我们初次见面,他说我反应很快,我认为他反应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的日籍夫人鹤子 拙文《康有为和他的日籍夫人鹤子》发表于1987年第二期《武汉春秋》上,当时我并不怎样看重它。有一天,《长江日报》高级记者邵震寰同志专门找到我对我讲:“小曾,你有点苕,《日籍夫人鹤子》这篇文章评职称时你为什么不报?傻里巴叽地尽报些零星东西。”我这时才晓得老邵是评委。老邵又说:“难得的采访.采访到康有为的儿媳不容易的。而且,弄到了这第一手的材料,说明了一个记者的本事。”  相似文献   

3.
范苏苏 《炎黄春秋》2006,(12):24-26
今年12月12日恰逢“西安事变”70周年,在我们怀念张学良将军的时候,不由想到了他的侍卫副官陈大章先生。陈大章先生和我的父亲范长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有过交往,且他们的交往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又很具有传奇色彩。最近我又看望了陈大章先生的夫人,88岁的陈秀芳女士,对于当年那段历史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可以说他们的交往对于促使张学良将军下决心抗日并发动“西安事变”起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日本广播协会记者在1990年8月采访张学良时提出:“你与蒋介石的分歧是何时开始的?”张学良答:“从开始我们两人就存在这方面的分歧意见,但没有后来这么尖锐。”“我同蒋总统存在政见之争,就是蒋总统主要是安内攘外,我就主张攘外安内。”沿着这一线索我研究了这个大家较感兴趣,然至今尚存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抗战胜利又频频转移。1938年10月,张学良由湖南郴州秘密押送湘西沅陵凤凰山。幽禁于凤凰山时,张良有一点极小的活动范围,便经常荡舟垂钓,并一船工杨绍泉为他划舟。一次,小杨问张学良姓,张含笑答曰:“我叫‘老板’,以后就叫我这个好。”日子一久,小杨听人说他是“张司令”,就无意了一声,不料这突如其来的称呼使平时和蔼的张良顿时怒形于色,愤然道:“我是什么‘司令’,早被人撤了,以后再也不要叫我什么‘司令’,叫我板’。”张学良又红着眼说:“可我这个老板跟另一期张学良深知百姓贫困,要小杨来给他划船时说:…  相似文献   

6.
赵杰 《文史精华》2002,(3):25-30
元帅林 1999年6月,我以特邀撰稿人身份,随同辽宁电视台《闲云野鹤》摄制组赴夏威夷采访张学良,行前,特意去了一趟抚顺元帅林。这是张学良在其父帅张作霖遭日本关东军暗算,从北平(今北京)返回奉天时,在皇姑屯遇炸身亡后为其修筑的陵墓。 此行,元帅林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路立生特意联系了一条机船,成全了我在水面拍摄全景的心愿。这次我除了想将这张照片带给张学良之外,更主要的是想找一块陵瓦做礼物。我记得修缮元帅林时,见到那琉璃瓦背面烧制着“张大元帅林墓地琉瓦 中华民国十八年临制”的字样。这次,我在维修替换下的旧瓦…  相似文献   

7.
他坐在椅子上,把身倾前,诚恳地说,“甚至‘张学良’这个名字──我也不想要!我不想做‘张学良’!我只想当个普通老百性,自由自在地做我想要做的事,我不能接受每一个人的赞誉。” 1936年,他参与改变中国历史,发动了“西安事变”。他释放了蒋介石,并与蒋介石一起,乘飞机回南京。他从此受到软禁,销声匿迹半个世纪。 张学良在解释他决定接受惩罚时说,“我是个军人,有上级也有下属。这是造反的行为.我必须对此负起责任,我曾准备被枪毙。” 去年张学良90岁生日时,他是自1936年以来第一次公开露面,与敬仰他的人士在台北一家酒店庆祝寿辰。他的行动…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拒谈杨虎城 我是替我父亲去看张学良的,也算是完成父亲的遗愿.我的父亲杨拯民是祖父的长子,曾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1982年来到北京的引路人就是我父亲.张闾蘅曾告诉记者:“我到大陆的时候,找到了杨拯民,他让我转达对大伯的问候.后来大伯说想见吕正操、万毅.杨拯民就把我引荐给他们.” 张闾蘅和我的父亲,张、杨二人的第二代就这样联系上了.  相似文献   

9.
任人评说的张学良张学良将军是很自谦的,远在1928年就曾以笔墨自遣:“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就是到了晚年,他依然借诗明志,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白发催年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抑或是暮年的张学良将军真的到了视“世事如浮云”的境界,他多次向新闻媒体坦言,他的一生任人评说,从不答辩。然而由于历史或张学良将军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那光明磊落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疑点。多年以来,这些疑点不仅成了史学界争论的焦点,而且也很自然地变成我此次美国之行的采访重心。我回到北京之后,向有关的朋友谈…  相似文献   

10.
文史博览     
《纵横》2004,(12)
张大千“挽”刘湘曹大铁抗战初期某一天,大千师将他一薄本诗稿送给我,稿内夹一张纸,上写挽四川军阀刘湘的挽联,上下联约三十多字。他说:“大铁,你看我这挽联做得可好?”我看了不敢回答。他说:“好不好你只管直言,为何不答?”我说:“好是好的,但对仗上好像不合。”他说:“正要你说这句话。谁高兴去挽他!这是某某人(指张群)强要我挽的。刘湘这家伙对不起我们四川人,我就对不起他。”我说:“那是你有意这样做了?”他说:“是啊,这就叫‘牛头不对马嘴’,妙的是我写的这副白竹布大挽联还悬在刘家的大客厅里,可见军人都是老粗,不懂文墨,只重名气,还…  相似文献   

11.
王国N- 《纵横》2012,(2):27-28
1936年11月间,我从国民党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毕业后,回到西安见到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当时,他没有让我回骑六师,对我说:“在这里住几天,你们白师长就来了。”又过了几天,张学良电告白凤翔回西安,我便上路迎接他。回到白的寓所后,他就让我到张学良那里报到,  相似文献   

12.
这是l997年3月l9日萧乾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与夫人文洁若的合影。说起这次与萧老相见,有点偶然性。那次进京本是奔梅绍武先生去的。其父梅兰芳先生是我的乡贤。事谈毕,告辞时梅绍武先生讲礼数,坚持拄杖送到电梯口。等电梯时,梅绍武先生问我去看萧乾先生没有。我说无事不敢去打扰他老人家了。梅绍武说:“听说他得了心梗。前天住院了。”  相似文献   

13.
丁锐 《文史月刊》2011,(2):34-34
在当代某些官员眼里.北宋宰相王安石绝对是个“另类”,他不仅家中红旗不倒,外面也从未彩旗飘飘。他的夫人亲自张罗,为他纳了位美貌小妾,王安石却毫不领情,当他了解到这位小妾是因元配丈夫罹祸而不得不卖身还债时,大发恻隐之心,不仅将这女子原封不动送回去,而且连90万钱的巨额“彩礼”也不要了。隔着近千年的光阴.我们仿佛看见王安石很酷地对女子说:“钱和你,对我都不重要!”  相似文献   

14.
《沧桑》1994,(2)
有一年过元霄节,京城举行盛大的灯会。司马光(山西夏县人,北宋宰相、文学家,著《资治通鉴》)不想去观灯,他也不想让夫人去,所以,当夫人提出要去看灯时,司马光反对道:“家里也有灯,何必出去看。”夫人又道:“我还想看看游人。”司马光道:“难道我是鬼吗?”结果,夫人被说服了。  相似文献   

15.
《湖南文史》2010,(5):12-13
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对于宗教,虽有接触,但无信仰。1937年初,张学良被囚禁在南京时,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去看他,送他一本《圣经》。他在日记中说:“对于《圣经》,读之不觉兴趣。”在大陆十年的监禁岁月中,他长期研读明史和阳明哲学,一直到了台湾。  相似文献   

16.
1956年9月,我作为解放军报社记者,在停泊青岛的鞍山舰采访期间,与当时任副舰长的冯洪达同志相识。他是冯玉祥将军的儿子,1948年随冯将军一道乘船返国。他曾向我说过冯将军在海上遇难的经过。1981年我再次去青岛时,洪达到宾馆看我。后来他送给我一本他与夫人余华心合著的《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一书,这本书详细记载了冯将军的最后岁月。今年9月1日,是冯将军遇难50周年。这使我想起前几年不幸去世的洪达,想起冯玉祥将军。当年与冯将军一同返国的共八人:冯将军和夫人李德全、秘书赖亚力,女儿理达、颖达、晓达,儿子洪达和女婿罗元铮…  相似文献   

17.
5月28日,爱国名将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喜过百岁生日,他的夫人赵一荻也在同日度过88岁生日。 历经百年风云,张学良将军迎来了他的百岁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于6月1日致电张学良先生并赠送花篮,祝贺张先生百年华诞。江泽民在亲笔签名的贺电中说:“欣逢先生百年华诞,特致电深表贺忱!先生当年之殊勋早已彪炳史册,为海内外华夏子孙所景仰铭记。先生之爱国精神,更将发扬光大。遥祝先生善自珍重,颐养天年。” 张学良将军百岁祝寿活动相继在美国夏威夷、我国北京及沈阳3地隆重举行。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友人池田大作,在赞誉周扬是永远留在记忆中的人的同时,也对他的夫人苏灵扬说过这样的话:“我想她也一定被非神的人捉弄,并经历过悲惨的命运,但她那谨慎、庄重、微笑的表情上,却丝毫看不到饱经风霜的痕迹。在那急风暴雨般的咒骂声中,周先生能度过草昧时节,我从其背后看到这位苗条的夫人的支持。”也可以说,就是池田先生这样一段赞语,促使我设法去了解周扬和他的夫人苏灵扬。我想,他们肯定是值得人们大书特书的。抱着这一想法,笔者采访了周扬、苏灵扬的女儿周密和曾担任过周扬秘书的露菲同志。以下是谈话记录:  相似文献   

19.
2002年5月,我以特邀撰稿人的身份,再次随同辽宁电视台赴台湾采访。这里所说的再次,是指1999年6月,我曾以同样的身份,专程赴美接触了张学良将军并采访了众多知情者。 此行幸赖台湾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廖伟凡鼎力相携,所以预定的采访如愿完成,柏杨先生  相似文献   

20.
方未艾  方朔 《文史月刊》2011,(11):32-36
张学良将军被囚禁多年之后,曾经对探望他的人讲过:他想好了给自己的一副对联:“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每当我追忆起张学良,就不禁想起他的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