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福(壮族)     
阿福七岁时,父亲就死了。父亲留给他的,只有一把用了多年的旧砍柴刀。父亲死后,阿福只有靠母亲去帮人洗洗缝缝来度日。好不容易熬过六年,阿福也长到十三岁啦。他对妈妈说道:“我的好阿妈,你整天劳苦奔波,现在我长大了,该让我为你分担一些事了。”母亲说:“孩子,你能帮阿妈做哪样呢?”阿福答:“我到山上去砍柴,把柴挑到街上去卖,把卖得的钱给你,阿妈  相似文献   

2.
秀才买柴某秀才来到集市买柴,他坐在树下一边看书,一边打问。一个人挑着一担山柴走了过来,秀才便问:“柴卖吗?”那人瞪了他一眼:“不卖,挑到这儿干啥!”秀才一听“不卖”,便低头继续看书。一会儿,面前又放着一担山柴,秀才又问:“柴卖吗?”柴主说:“不卖,放在这儿干啥!”他一听,还是“不卖”,又低头看书。黄昏时候,集市上的柴已卖  相似文献   

3.
木木 《南方人物周刊》2013,(23):110-110
林师傅是我们小区物业的师傅——他其实也没正式编制,只是负责运送垃圾和看管自行车,半年收一次管理费。他在这里很久了,仿佛镇守一方的土地爷。对所辖地界大小事情很了解,又或者由于城市里人和人之间的隔膜,反衬了他的信息量的丰富。他还兼职做各种中介工作。他知道哪所房屋进入短暂空置期以及房东预期租金。他还有其他业务,卖纯净水水卡,夏天卖啤酒,一切仗着脸儿熟。  相似文献   

4.
贾公彦《周礼义疏》《仪礼义疏》是唐代注释书直接继承汉代注释书郑玄《周礼注》《仪礼注》的两部重要著作.在《周礼义疏》中几次出现“望文为义”这一提法;其含义如何?看贾氏自己的解说:(1)(司市)以量度成贾而征(亻卖),[郑注:(亻卖),买也;物有定价则买者来也.贾疏:知(亻卖)为买者,以言征召买者,故以(亻卖)为买.此字所训不定,按下文所云“贵(亻卖)者”,郑注“贵卖之”;郑亦望文为义,故注不同也.]《周礼·地官下·司市》按:“下文”指《地官下·贾师》:“凡天患,禁贵(亻卖)者,使有恒贾.”“贵(亻卖)”下郑注是“贵卖之”.  相似文献   

5.
刘宇浩 《神州》2020,(5):10-10
有一则这样的小故事,一位读政治经济学的大学生,每日都在自己的宿舍里不断地研究市场经济,企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却终日毫无进展。住在他隔壁的一位老教授笑着问他:“孩子,你可知今日的市场鸡蛋卖几元一盒,油卖几元一斤?”这位大学生先是疑惑得摇头,然后恍然大悟。杜牧曾诗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我以为这与大学生的情况是相同的,就是没有认清自己、生活和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街市林立,人头攒动,庆和县的集市一派热闹,潘金莲在街上乱转悠。自从被逐出赵府,衣食都没了着落,这会儿直饿得窝心。一个身材短小的汉子挑着个筐走来,“炊饼,炊饼……”潘金莲顿时来了精神:“这不是武大吗?老实巴交的,待我讨几个炊饼。”她整整发髻,迎了上去。“哟,大郎,当老板了。好久不见,是不是给点儿见面礼?”边说边伸手拿筐里的炊饼。“唉,潘金莲啊!人最怕懒,不如你帮我卖炊饼,我开你工钱。你长得媚,兴许是个广告。”“什么?”金莲杏眼一瞪,“我也是在大人物家做家班的,让我卖炊饼,章子怡做  相似文献   

7.
我友,余新,成都外来客,因常住成都近十年,也算是老成都了吧。平生对古旧颇偏爱,时常也收进拿出些小玩意,每每文物“赶场”,都能见到他那不起眼的身影。去年一天,收荒匠照例给他送来一操旧纸、旧书、旧杂志,在仔细的整理中,偶发现了一张丈夫卖妻的契约。在他平时的接触中,市场上易见的大都是些什么“房屋契约”、“抵押契约”、“租赁契约”等。而“丈夫卖妻契约”实为少见,虽报纸、杂志早有传闻,但发现这类契约的实物,的确难得。幸得此物,情知它的价值所在,因我是文物工作者,又是好友,故邀我一睹。复读数遍,感慨颇多。旧…  相似文献   

8.
在旧中国,每遇天灾和饥荒,农民就被迫“卖儿卖女”。可以说,“卖儿卖女”,在整个旧中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 1952年,在长沙举办的“湖南省土地改革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张农民被迫卖女和一张农民被迫卖儿的卖身契,不知令多少人伤心落泪。  相似文献   

9.
侄儿偶见人钥匙串上挂枚古币。就请对方解下看看,是枚从未见过的古币,即问卖不卖。对方见侄儿是个中学生,反问道:“你买得起吗?收古董的出我20元,我没卖。”侄儿想,可能是稀有币,会有相当价值,机会偶然,不能错过,即说:“我出你40元!”同学惊讶,40元买枚生锈铜钱,还以为开玩笑。物主说:“卖!”说是挖地基时偶得,白拣40元。  相似文献   

10.
货郎     
陈半生先生在《吆喝声中忆旧京》中写道:过年节,小贩挑着盛有清水红金鱼的木盆儿在胡同里吆喝“哎嗨,大小嗳,小金鱼来卖”!三月三东便门外的“蟠桃庙会”可听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的叫卖声。盲人算命吹笛子,耍猴的打大锣,打木邦子的是卖油的,卖碎布针头线脑的摇拨浪鼓……而我的记忆里,走街串乡的货郎,在故乡山路上留下的除了阵阵拨浪鼓声还有一声声的叫卖:“针线布头糖块,红头绳嘞———”这熟悉的声音从村前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传来,飘荡在村子上空,钻进村民耳中。尤其是女人孩子,听到声音会不约而同的走出家门翘首张望。性急的…  相似文献   

11.
1937年 9月 ,向热生夫妇根据党的指示 ,从上海回到德安。并带来了几皮箱“货物” ,到国民党县长邱新民的会议室里 ,建议组织“抗敌后援会”。邱新民看着那几箱“货物” ,别有用心地说 :“对 ,抗敌后援会应该组成 ,并应该由你担任总干事。我有两幢空铺店 ,你把那几大箱的东西拿出来繁荣一下德安市场吧。”向热生听到这些话 ,明白他的用心 ,轻蔑地回答 :“谢谢。”“那你准备卖些什么货 ?几时开张 ?”邱新民又问。“货物吗 ,多半是俄国的产品 ,现在国共合作 ,该不会卖俄国货 ,也犯赤化罪吧 ?开张的日期 ,我还没想好 ,但早点也好 ,以便满足市场…  相似文献   

12.
林帝浣 《环球人物》2021,(7):112-112
我弟弟今年5岁,特别娇气,动不动就哭。一天他突然问我:"要是有一天家里没钱了,爸妈会把你卖了还是把我卖了?"我毫不犹豫地说:"肯定卖了你。"本以为这小破孩一定会哭,没想到他咧嘴一笑:"我就知道你不值钱……"早上上班快迟到了,开车快了点,不小心剐到一个老太太。  相似文献   

13.
十五、卖炮易主权的美梦做买卖,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最重要的便是公平。正所谓“童叟无欺”,“你肯我愿”“合情合理”。卖炮竟与主权交易沾边?真是白日做梦!然而在17世纪初澳葡当局就做这个美梦,也只有在处于扩张殖民时代下的葡萄牙和处于没落腐朽封建时代的中国之间...  相似文献   

14.
“我很高兴自己的书在中国大受欢迎,但这真的很奇怪,中国经济如此蓬勃,但书怎么卖得这么便宜?我在中国卖书赚的钱,还不够我在伦敦吃一顿午饭”  相似文献   

15.
达坂城外忆“歌王”赵国春达坂城。为了亲眼目睹“达坂城姑娘”的风采,我们赶紧把车停在路旁。下车一看,到处是卖水果、哈蜜瓜的摊床,但看不到一个姑娘,更不知到那位叫“坎巴尔汗”的姑娘在哪里了。记得我刚听到《马车夫之歌》时,并不知道达坂城是何地。后来,我学会...  相似文献   

16.
创业一年半,卖煎饼的黄太吉估值从800万飙升到1亿。创始人赫畅则希望“黄太吉的粉丝可以一边吃煎饼,一边听我讲外星人”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我们那里穿“的确良”服装是一种时髦,听人说这种布不易褪色,久洗不皱,挺括凉爽,所以很受人们青睐,加上买“的确良”又不要布票,更使百货公司每卖一次“的确良”便有人半夜起来排队,因数量有限,城里人挤破了店门也难买到,有头脸的领导可以内部照顾,像我这样在乡下卫生院工作的人,只能心安理得地穿皱巴巴的棉质衬衣,穿“的确良”衣服只能看成是一种奢望。我们卫生院有两位上海毕业的医生,他们穿“的确良”衣服,就是潇洒,显得气质不同。这令我和公社干部们羡慕不已。我试着请他们帮我在上海买点“的确良”,但回答是:在上海买…  相似文献   

18.
轰动世界的锦屏10万件清代林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卖一了,父卖子休,如花落地,永不归枝,水流东海,永不回头。”“父卖子休,子卖父丢,高坡滚石,永不回头。如有反悔,罚黄金二两,白水牛两头。”这是发现于贵州锦屏的清代康熙末年撰立的一份林业契约誓愿歌。近10万份清代林契在清水江畔“杉木之乡”锦屏县沉睡了数百年。手捧这一纸纸发黄的清代林契,让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19.
在安阳殷墟甲骨文的故乡小屯村,不仅有“一片甲骨惊世界”的美谈,还有一个悲壮的可歌可泣的马王庙与马王爷的传说。马王庙位于小屯村中,坐北朝南,大殿三间,前有三间拜厦和一棵苍劲挺拔的拴马槐。殿内塑三头六臂威震天庭除恶的马王爷像及赐福民间吉祥的牛王爷、财神爷、土地爷、五道神(山神)像,故又称“五圣庙”。清道光二十六年三月、民国二十八年夏历桃月都进行过重修。何时创始,古碑散失,无从稽考。中科院安阳考古工作站将马王庙设置为殷墟文物古迹的一个重要标志,列为重点文物保护。1998年8月,小屯村民在重修马王庙碑记中载:“欣蓬经济改…  相似文献   

20.
五十多年前,一位货郎挑着担子沿街叫卖,高声喊着:“打倒小日本,还我东三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腔有调,慷慨激昂的声音惊动四邻,家家户户开门观看,货郎便挨家挨户地边卖边讲,讲的全是抗日前线的事,卖的全是写有抗战口号的陶瓷餐具。大家争相购买,全然不论有用无用,为支援抗战,捐钱捐物都愿意,何况是“义卖”。母亲随手挑了一只子。五十多年过去了,这只子经历多次搬家,躲过十年浩劫,今天仍完好无损地存放在我的家里。这是一只民间烧制为普通的土陶篮子,呈白色,看去有些粗糙,作为陶制品可以说是不值钱的,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