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静洲 《江淮文史》2002,(3):162-166
会馆起源很早,汉代称为“邸会”、明朝称为“会馆”,是旅居外地客商、游人聚集的地方,所以又称之为“同乡会馆”。旧时由于科举制度与求学经商的需要,全国各州县在北京建立会馆很多。  相似文献   

2.
张扬 《江淮文史》2006,(4):155-162
在历史上,安徽会馆数量众多,散落在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像北京,除了安徽会馆外,还有歙县会馆、泾县会馆、宣城会馆,等等。另外,济南、南京、苏州、扬州、上海、武汉、广州等地也有安徽的会馆。虽然这些会馆名称不一,但都是安徽人聚集的地方,是安徽儿女踏破铁鞋、纵横四海时的  相似文献   

3.
正"会馆"是同乡人在异乡、同业者在异乡或本地自发、自愿组织起来的一种有专门馆所依托的民间组织。地缘和业缘是该组织存在的社会基础。会馆可方便同乡人在异乡之间进行交往、交流,在面对困难和利益时,大家可以同心协力,合舟共济,共享利益,共谋发展。北京作为古都,历史上与地方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的联系,因此也是会馆密集之地。一部72万字的《北京会馆基础信息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北京会馆历史资料。按照大数据的标准,本书提供的基本"字段"包括:会馆名称、会馆名称变更、会馆性质、建立年代、1960年代登记地址、现地址、存  相似文献   

4.
戴逸 《北京文史》2002,(1):43-45
有清一代,北京前门外宣武区、崇区,会馆林立。会馆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业会馆,由工商业集资建造,作为聚会、议事、祀神、酬酢的场所;另一类是同乡会馆,由同省或同县人建立,作为同乡人联络情谊、借宿、集会、观剧、娱乐的地方。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5.
明清两季,福建省各府县在北京纷纷建立科举会馆,总称为北京闽中会馆。民国31年,李景铭编著的《闽中会馆志》则较全面地介绍了闽中在京23所会馆的概况,是研究福建地方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本文以《闽中会馆志》为基本材料,结合多方文献,拟对福建会馆即省馆的沿革、职能等状况作一粗浅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会馆始设于明代前期,最初是同乡人在异地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早期的会馆绝大部分设于北京,主要作为在京仕宦、缙绅、士子等同乡的居停之所,与工商业关系较少。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和商业都市的逐渐发展,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并开始从单纯的同乡组织向工商业组织转变。会馆兴盛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7.
会馆出现在明末清初。清朝是会馆兴盛昌隆的时候,民国时期也曾经设立过一些会馆。北京目前保存完好的会馆也大多是清代和民国留存下来的。会馆的兴盛和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每逢京师举行会试"春闱",数以千计的举子涌  相似文献   

8.
北京的会馆,是研究中国史特别是近代史的一个好题目。元明清三代都建都北京,各种同乡、工商会馆便逐步蓬勃发展起来,最多时达到四百多所。不仅各省在京有同乡会馆,一些府、州甚至大县也有,主要作为同乡进京赶考、官员候补的寓所及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商业繁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人口的发展和迁移、商业资本的积累和劳动分工的加快,在沿海一些工商城市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横向交流,会馆组织正是在这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最初的会馆是明永乐年间的芜湖人在北京设置的芜湖会馆,属于为同乡官宦聚会和仕子赶考寓居目的而建的。商人会馆直到万历年间才在苏州出现,继而进入京师,再向全国各地扩散。在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10.
耿承山  遥山 《旅游》2003,(5):45-47
行业会馆是以商务活动为中心的行业机构,类似于今天的协会或联合会。清末民初时,北京行业会馆有30多处,其中宣武区14处,崇文区14处,如颜料会馆(崇文芦草圆)长春会馆(玉器行、琉璃厂附近)、梨园会馆(戏曲界、崇文精忠街)等。  相似文献   

11.
试析商人会馆、公所与商会的联系和区别丁长清商人会馆、公所和商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明清时期,有的行商变为坐商,常挚家眷在外地城市寓居,有的地方反客为主,“十九皆客商”。这些商人在所到城镇港口成立字号、坐庄等派出机构,进而成立以行业关系为纽带的会馆、...  相似文献   

12.
北京宣武,会馆林立,名人聚集,文气昌盛,演绎着一曲曲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悲歌,连结着数百年来的重要历史事件与知名历史人物。伫立或修葺一新或残败或待拆的会馆前,真是别有一番思绪在心头。让我们随本文的指引,对宣武会馆来一番心事重重的精神之旅吧!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与安徽会馆杜春和1871年(同治十年)9月,在北京正阳门与宣武门之间的后孙公园旧址上,一所占地数十亩,房舍百余间,堂馆亭榭雕梁画栋、山石池木花木延荫、车厂庖一应悉备的安徽会馆落成了。这所会馆的倡建人,就是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长达25年之久、在...  相似文献   

14.
小吃绝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小吃申遗没有任何困难!要想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濒临灭绝。北京全聚德、便宜坊的烤鸭,四川夫妻肺片、保定会馆直隶官府菜、无锡王兴记小吃和酱排骨、苏州船菜船点……这些美食已经成为“地方遗产”或正在申遗的路上……  相似文献   

15.
由新加坡广东会馆主办,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协办的“同乡与侨乡:广东华人、华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15日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礼堂举行。新加坡各界华人、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来自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华南师大、暨大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一行7人应邀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广州会馆是钦州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是广州商人商业移民的成功见证,在钦州近现代发展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保”而不“护”,一是管理主体的责任不明确。加强广州会馆保护与开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成功的广州会馆保护与开发将在全国的文物保护、旧城改造、人文旅游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树立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7.
王日根 《史学月刊》2013,(8):102-109
晚清民国时期,会馆在科举制度废除、政治变革成为当时时代的主旋律的背景下,一方面延续旧有功能,成为传统的口耳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平台外,还借助于近代通讯技术的进步和新传媒的出现不断增益自己的新功能,而京师作为政治心脏地区,会馆在制定省宪、选定地方官员、处理家乡公共事务方面都凸显出自己的功能来,这些均显示晚清民国时期会馆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的仲夏,尽管热得令人挥汗如雨,但我们还是冒着酷暑寻访了“贵州会馆”。据朱启铃先生的《重修贵州会馆记》(《贵州文献季刊》1937年版)说,贵州会馆位于北京的樱桃斜街,康熙己未年(1715年)由先贤周渔璜先生捐金置建,“其正栋大厦五楹,合为南北厅事用,供燕飨;厢房三楹,宜于治事;次进神堂三楹,为祀奉先贤之所;西编室五楹,杂莳花为宾从游憩之地,余为门、庭、廊、舍、库群屋等,都为六、七十间。器用供张,设备称是。综计公款为银元一万四平有奇。”据此可知,北京的贵州会馆是颇具规模的。从康熙己未年迄今,已是三百多年…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2月下旬,我和几位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赴天津、北京开展"从广东出发的文化人"专题调研。天津广东会馆是此行实地考察的第一站。这座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会馆,它的深邃古老和风云故事,它那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百年不绝的铿锵之声,令人久久不忘。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天津广东会馆,位于天津旧城鼓楼南,由时任天津海关  相似文献   

20.
青砖砌起的老屋,一百多年的老街,如江南般的村中小河、水田、小山、古桥等等,都那么的美。雄村,还是清末时“湘桂古道”上非常重要的中转站,过去曾经是商贾云集的地方,村中至今还保存着完好的湖南会馆和江西会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