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鹏 《文史精华》2002,(12):50-54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的《大公报》,是创办得较早且又较为重要的报纸之一。其创办人是英敛之(1866-1926)。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学会会长、著名学者方汉奇先生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和最先有印刷报纸的国家,中国有将近1300年的封建社会办报的历史。然而,中国这么悠久的办报历史,在近代化的报刊发展上面却远晚于西方。遗憾,可叹之余,我们不忘将我们古代的新闻传播做一番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3.
1912年,在20世纪的中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数千年君主专制,建立起共和国的第一年。这一年,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由于刚刚宣布取消帝制,新创刊的报纸如雨后春笋,其数量约占全国报纸五千种的十分之一。这一年,由于政局动荡多变,要闻、奇闻、趣闻不时出现,报纸大大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篇幅。如果说清末报纸以评论为主,这时已被新闻史学家  相似文献   

4.
王鹏 《炎黄春秋》2004,(5):27-31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的《大公报》,是创办得较早且又较为重要的报纸之一。其创办人是英敛之(1866-1926年)。英敛之其人 英敛之,名华,字敛之,号安蹇,满族正红旗人,1866年生于北京。他幼年家贫,“家世微寒,先代无达者”。据说英敛之的父亲和长兄都是体  相似文献   

5.
《京话日报》是“清末爱国运动一个极有力人物”(梁漱溟语)——著名报人彭翼仲创办的一份白话报纸,创刊于1904年8月16日,每期四开,1906年9月28日被迫停刊,共出753期.《京话日报》是晚清北京地区第一份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民间报纸,销量曾经超过一万份.这份报纸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晚清北方落后的舆论环境,也将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起的晚清启蒙运动推向了一个高潮.《京话日报》辟有“要紧新闻”“本京新闻”“各省新闻”等栏目,刊登了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消息报道,其中关于直隶新式学堂的消息报道占据了不小的比重,本文特地将之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借以窥见清末直隶兴办新式教育的曲折与艰辛.  相似文献   

6.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阜平县创刊,初名《抗敌报》,1940年11月7日改名《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为邓拓。在抗日战争时期,报纸在敌人的"扫荡"、"围剿"中坚持出版,是北方抗日根据地出版时间最长的,影响最大的区域性报纸。在八年抗战期间,报社精干的新闻队伍"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在五台山、恒山、太行山地区、游击出报,长年与敌人周旋、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个时期的《晋察冀日报》非常重视视觉新闻手段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宣传中的作用,刊登了大量的新闻漫画、新闻图示、新闻照片等新闻图像。  相似文献   

7.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素称“文献之邦”,故报纸之创办,其历史亦甚悠久。例如:宁波《中外新报》的创刊早于《上海新报》,此为浙江省报纸之始,在我国的新闻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浙江于1854年创刊第一种报纸《中外新报》,至1949年全国解放,这95年中出版的报纸共1000种左右。现将我省建国前的中文报纸及沿革,按9个行政区域作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8.
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这位名字有些怪僻的科学家,近年来在烽烟四起的真科学与伪科学之战中是“曝光率”颇高的新闻人物。然而,循着他丰富的人生经历看去,才能看到他之所以能带头向伪科学宣战,发出普通百姓所熟知的响亮声音,绝非偶然。 何祚庥原籍安徽望江,1927年出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随即调入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1956年,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决定开始中国原子能事业的研究,他在清华大学时的老师钱三强教授出任原子能所所长,组建“攻关”队伍,…  相似文献   

9.
报业巨头史量才的这段因缘,颇具传奇!《申报》是近代中国上海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申报》最初是外国人创办的。早在1872年(同治十一年)4月,英国商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天津抗日名报《新天津报》曾以报纸为平台开办过新闻函授学校。遗憾的是,开校仅几个月,就随天津沦陷而结束了。办校时间虽不长,但新天津报以报纸为讲堂,成功地向社会各界普及了新闻学基础知识、新闻职业道德观、新闻监督意识、写作技巧和从业经验,积累了新闻学校以报纸函授面向民众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经过萌芽期之后的高峰期,多变的时局刺激了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在广大民众对时局关注和新闻需求的期待下,记者作为一个整体走向历史舞台。他们穿街走巷,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市井开展调查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对于新闻的敏锐性毫不含糊,几乎个个都是抢新闻、编报纸、写专栏的好手。  相似文献   

12.
国际范围内,某国影响别国新闻舆论的工作一般由本国外务部门负责,而1920年代的日本却出现了由陆军操纵别国新闻的特殊现象.这一特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战以后围绕中国问题的多重国际因素使日本陆军不满足于外务省单方面推行的对华新闻舆论工作.为此,1919年起,陆军通过内部设置特殊机构、在天津开办报纸、创办通信社、收买新闻编辑和记者等手段,直接参与操纵中国新闻舆论,并在出兵中国山东之际将其新闻操纵工作进行了一次集中演练.这些手段一直以隐秘的方式持续进行,时至今日依然未被世人所了解.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可帮助了解日本陆军近代对华政策的细节,进一步丰富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李永春 《百年潮》2004,(11):46-51
《申报》是英国人美查(Frederick Major)于1872年4月在上海创办的一种商报,后来发展成为在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之一。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任驻英法公使,因《申报》关于他画像、茶会两事报道不实,且语多讥讽凌辱之意,自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到次年三月。从巴黎到伦敦再到上海一直追究并拟状诉《申报》。此事被称为近代中国史上“华字报最初最巨之交涉”,是近代中国报界最早的“语言文字之祸”。郭嵩焘也因此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学习西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声誉而状诉新闻报刊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引子作为陪都,重庆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有过辉煌的时刻,人们对抗战时的外来大报评述尤多,本地的报纸却少有论及。近来翻阅本地老报纸,心有所感,愿与诸君分享。1927年3月31日,重庆各界群众在打枪坝举行万人大会,抗议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军舰炮击南京。11时,预伏的军警特务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张开善 《百年潮》2005,(7):20-24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的报纸和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表了一条惊人的新闻:新华社十月二十七日讯新闻公报1966年10月27日,中国在本国的国土上空,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试验,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它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导弹载带原  相似文献   

16.
1994年。《贵阳晚报》一篇报道被国内外682家报纸、刊物、电视、广播转载转播,让贵阳走上世界。1999年,该文获中国科技新闻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胡邦定 《百年潮》2010,(4):61-66
《大公丰艮》是一张老报纸,1902年创刊于天津。它曾经数易其主。创办人是天主教徒、满洲正红旗人英敛之。他思想开明,支持变法维新,敢于议论时政,报纸办得很有生气。英敛之退隐后,1916年报纸转到天津大粮商王郅隆手里,后来成为皖系军阀的喉舌。皖系失败后,报纸萎靡不振,不得人心,终于办不下去。  相似文献   

18.
张持坚 《炎黄春秋》2010,(10):71-74
不到一月,三次吹风 1986年夏天,阅读党报党刊的人们会感觉得到,有一股呼唤新闻改革的清风扑面而来——8月14日新华社播发通稿,题目是"‘报纸会议消息多而枯燥,我们不爱看'读者的意见引起报纸总编辑们的关注"。《人民日报》15日在头版刊登,全国各省市的党委机关报也都刊于醒目位置。稿件在列举了一些报纸统计的平均每月会议消息少则四五十条,多则七八十条的情况后,  相似文献   

19.
赵晓兰 《环球人物》2014,(12):84-86
正抄旧报纸,编年度话题,用新闻视角写历史人物简介杨早,1973年生于四川富顺,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著有《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民国了》等著作。  相似文献   

20.
伪满时期的新闻传播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具有异样色彩的一页。当时的传播媒体主要是报纸、杂志和广播,它们的主要传播对象是当时身处东北的日本人和中国人,传播本身却受到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密控制。本文拟从当时的各种相关文献资料中,以广播剧为视角进行调查取证,梳理广播剧在伪满时期的产生、发展、形式变化的脉络,由此分析考证当时在日本统治监管下的文化传媒的实际状态,为伪满时期的新闻传播史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