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颂甲 《百年潮》2015,(2):40-42
《大公报》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份报纸,它1902年创刊于天津,跨越了晚清、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全国解放、和平建设等历史时期。曾先后在天津、上海、汉口、香港、重庆、桂林、北京等地出版。随着全国各地相继解放,天津《大公报》易名《进步日报》出版;上海《大公报》保持原名出版;重庆《大公报》改为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香港《大公报》维持原样,始终未做变动,至今正常出版。  相似文献   

2.
正《大公报》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的报纸。从1902年在天津创刊,到迄今仍在香港出版的《大公报》,已经有115年历史。100多年历经四个阶段:一是1902—1916年英敛之创办并主持的阶段;二是1916—1925年王郅隆出资接办时期;三是1926—1949年,由吴鼎昌出资,与胡政之、张季鸾合办的"新记《大公报》"时期;四是全国解放后,由私营企业转变为公私合营性质的时期。对于一、二两阶段《大公报》的办报方针、经营思想和宣传业绩等情况,予生  相似文献   

3.
汤小薇 《文史精华》2002,(12):60-64
走过一个世纪的艰辛历程,见证百年世界风云的《大公报》,2002年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诞。北京钓鱼台国宾馆6月举行了创刊百年纪念会,一段有代表性的贺词说:“百年来,《大公报》坚持爱国、爱民、爱港,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为民族的振兴和发展,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光彩的篇章。”作为曾在《大公报》工作过一些时日的老记者,我回想起一个个难忘的身影,一幕幕不褪色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4.
徐铸成(1907—1991年)是名副其实的报人,一生中有60年都奉献给了新闻事业。先在《大公报》,是继张季鸾后,由该报理监会通过任命的两位总编之一(另一位是王芸生)。后到《文汇报》,更达到事业的顶峰。近年有人著述《大公报》史而曲意回避徐铸成,然而这无法磨灭他为《大公报》消磨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在民国三十三年九月十八日腾冲光复的日子里由《大公报》记者潘世征采写,发表在《大公报》和《报荡报》上,后于民国三十五年九月十四日发表在《腾越日报》和《省中校报》上。原标题是《敌随军营妓调查—一腾冲城内的一群可怜虫》  相似文献   

6.
正《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张颇有影响的报纸。它创刊于1902年,"文革"开始后不久停刊。本文所说的《大公报》,指民国时期的《大公报》,即1926年以后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是接办的主力,社内社外视为《大公报》的三巨头。1926年,英敛之(英若诚的祖父)创办的天津《大公报》难以为继,决定停刊。早有建立新闻托拉斯设想的吴鼎昌、  相似文献   

7.
著名报人王芸生先生解放前因主持《大公报》为人所知。1929年因与《大公报》打笔墨官司,他受到《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的赏识而被邀请参加《大公报》,历任编辑、编辑主任、总编辑、社长等要职。他先后在《大公报》天津馆、上海馆、武汉馆、重庆馆、北京馆任职(抗日战争期间,随着日寇入侵,大公报社逐步后撤,曾在各地设馆,坚持出报,从未间断),也去过香港馆(待的时  相似文献   

8.
李泓 《文史月刊》2003,(10):34-37
徐铸成,我国著名报人,1927年进入《大公报》所属的《国闻通信社》任抄写员,凭他的勤奋、才智和《大公报》领导的赏识提拔.很快便转为《大公报》记者、编辑主任、总编和《文汇报》总编,1957  相似文献   

9.
我的姑父张季鸾是新记《大公报》的创始人之一、总主笔。小时候,我在姑父家住过,对他有些模糊的印象。我20岁参加工作,就进入了《大公报》。我在《大公报》开始记者生涯的最初一两年,正是  相似文献   

10.
舒展 《炎黄春秋》2002,(2):46-49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直到今天仍在香港特区继续出版。如今它已度过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年寿诞,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报业史上,算得上是一大奇观。评说与考证《大公报》领导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百年沧桑》,作者是中国杰出的政论家、《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先生的哲嗣王芝琛。我觉得对《大公报》是一份厚重的百年纪念贺礼!  相似文献   

11.
赵建成男1949年5月7日生于山东青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部主任。曾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青岛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青岛市终身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有特殊津贴。作品《铺路石》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厚土》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金秋》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最高奖;《孔繁森》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西部放歌—灵光》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银牌奖;《祁连英魂》、《沂蒙娃》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  相似文献   

12.
《大公报》在抗日战争中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八年抗战是一场全民族的动员,自然,报业在抗日战争中也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了苦难,付出了牺牲,做出了贡献。《大公报》在抗战中的六次迁移应该是极具代表性的——《大公报》是当年最具影响力的民营报纸,它在抗战中的六次迁移极  相似文献   

13.
《大公报》是中国迄今为止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在1902年,英敛之创办《大公报》之时,就以"开风气,牖民智"为宗旨,《大公报》也是当时社会中很有威望的报刊。提倡女子教育是《大公报》开风气,牖民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公报》创刊之初就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宣传。英敛之等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方法既宣扬了女子教育,又为后人办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1948年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发动了一场对《大公报》气势汹汹的围攻,对《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进行公开叫骂,并且罗织了种种“罪状”。要害之一,认为《大公报》发动了“反美扶日”运动。1948年7月19日,南京《中央日报》发表了题为《王芸生之第三查》的社论,它说:“……第二查,查出1947年3月以后到今,王芸生君以《大公报》贡献于反美扶日运动。”国民党把国统区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反美扶日”运动的所谓“罪状”,归咎于是受《大公报》“煽动”。当然这也言过其实。不过,抗战后《大公报》在这个问题上,确实作了许多如实报道,并且还作了许多实事求是的评论。  相似文献   

15.
大公报创刊号1942年冬,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大公报》派遣年仅25岁的记者张高峰到中原地区采访。他从重庆经西安到达洛阳,看到处处流浪的灾民,鸠形鹄面,沿街乞讨,悲惨的号救之声,随处可以听到。随即他又到豫西、豫东、淮阳等地采访,目睹灾民流离失所、遍地饿殍的惨景,而国民党当局有意掩盖灾情,不使外泄。1943年1月17日,张高峰从河南省叶县向《大公报》重庆馆寄出一篇题为《饥饿的河南》的长篇通讯(6000字)。《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看到这篇通讯后深感事关重大,改题为《豫灾实录》发表于2月1日的《大公报》重庆版上,通讯的内容只字…  相似文献   

16.
张刃 《炎黄春秋》2014,(10):34-39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大公报》当之无愧。但对于《大公报》的评价,却曾有过极大的反差。1949年以后的近40年里,《大公报》被冠以“国民党政学系机关报”“对国民党小骂大帮忙”“一贯反动”的罪名,“清算”、改组。文革伊始,更是首当其冲,封馆停刊,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直到80年代中期,才有人解放思想,开始为《大公报》辩诬、正名,首倡者首推李纯青先生。  相似文献   

17.
香港︽大公报︾起义史录刘小清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阶段。当人们的视线仍凝注在硝烟弥漫、战火酣热的三大战役时,香港《大公报》突然宣布起义,回到人民阵营。这一声音无疑是震聋发馈的,它不仅呼应了国内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而且打破...  相似文献   

18.
长沙《大公报》,由刘蔚庐、贝亢澂主办,李抱一、龙兼公、张平子等曾先后担任主编。该报于1915年9月1日创刊,1927年3月2日被封闭停刊;1929年5月21日复刊后,成为国民党的报纸,至1947年12月31日停办。辑者在检阅1917—1925年长沙《大公报》过程中,发现有一批孙中山的谈话、函电、通信、委任状及有关孙的活动的一些报道等,为中华书局1981—1986年版《孙中山全集》所未收,计70余件。现将这批资料辑录于下,并加简注,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尹任先(1916—2012),江苏淮阴(2001年更名为淮安市)人,资深报人,原香港《大公报》总经理。为人谦厚磊落,对国家永怀赤子之心,对故乡常存感恩之念。在《大公报》期间,他以笔为枪,以报为阵,为祖国的统战事业、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1963年以来,他先后八次回故乡淮阴探亲,乡情乡思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20.
《大公报》重庆馆在抗战期间艰辛备尝,亦在此时获得殊荣,在《大公报》的漫长历程中值得书上一笔。 1939年12月1日,《大公报》重庆版创刊,报馆设于新丰街19号,日出一大张报,用土纸平板机印刷,少数用嘉乐纸、白报纸。虽用土纸印刷,但版面设计得相当精致,除一、四两版刊登广告外,主要新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