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新野出土汉画像砖戏车图像进行了分析,根据图像存在的杂技技艺上的不合理因素,指出戏车图像并非完全写实,不能说它代表了汉代杂技艺术的最高水平,也不能贸然认为其与汉代车骑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百戏是我国古代一种杂技、乐舞表演,它的内容相当广泛,角力较武、杂技幻术、歌舞杂奏等等,莫不包罗其中。但除了在汉画像石、砖中,存世的百戏图像十分罕见,敦煌壁画中却保留下来非常丰富的百戏图像。敦煌壁画是佛教艺术,但它不可能超越现实凭空地“传移摹写”;敦煌壁画中的百戏图,实际是现实生活中百戏演出的真实描摹。角牴角牴又名尤戏,远古时活跃在冀州一带,表演时由人们头戴牛角而相牴。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到了周代,就成了军事体育项目。《史记·李斯传》记秦二世在甘泉“方作觳牴优俳之观”,说明活动已移到秦宫廷中。角力…  相似文献   

3.
百戏,又名散乐。它是杂技、歌舞及民间各种新的音乐技艺的总称。汉时的百戏通常是指流行于两汉的各类竞技、杂耍、幻术以及乐舞、俳优戏和动物戏等,当时沿袭了秦朝的称法,叫作“角抵”,如“角抵戏”、“角抵奇戏”、“角抵诸戏”、“角抵百戏”等。“汉代百戏”是在东汉以后对上述不同艺术表  相似文献   

4.
《湖南文史》2014,(4):43-43
当前有些地方农村文化阵地问题不少。一是一些内容淫秽恐怖的剧目泛滥。如宣扬色情和封建迷信的地方戏《马寡妇开店》《黄氏女游阴》《阴魂阵》,恐怖杂技《大卸八块》等。二是正戏邪演。有些演员在演出传统戏曲和现代戏中,为了迎合部分人的低级趣味,  相似文献   

5.
河南汉画中的杂技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杂技(包括幻术和马戏)艺术历史悠久,从可靠的文献资料看,春秋时期已肇其端倪,《列子·说符篇》记载了宋国著名的杂技艺术家兰子的事迹,说兰子“能燕戏”、“弄七剑”。所谓“燕戏”就是汉代的所谓“冲狭”,现在的穿刀圈;“弄七剑”属于手技,同时耍弄七个短剑,在手中抛接自如,即所谓“选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交替上下,循还往返。宋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兰子的绝妙技艺可以说她是河南最早的一名杂技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刘琳 《神州》2020,(1):284-284
随着剧场和舞台杂技演出格局的充分建立,杂技艺术在我国具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本文对杂技编导的作用与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杂技编导效果的强化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推动杂技艺术的发展,让当代杂技艺术走向多层面、多领域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由安作璋教授主编、20多位学有专长的专家参与撰稿、历经20个春秋完成的《中华杂技艺术通史》,终于在2012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一部填补中国杂技艺术史研究空白的精品力作,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对我国杂技艺术的研究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多元文化与姊妹艺术的发展.黑龙江的杂技艺术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开始走向了世界。其主要原因是全省杂技艺术教育的水平提高与发展和人才辈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郑鑫 《神州》2013,(15):204-204
杂技作为一项富于独特艺术魅力的艺术形式,创造了无数精彩的艺术奇迹,是我国艺术之林中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为包括杂技在内的文化艺术事业创新提供了有利契机。杂技艺术应当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始终坚持以观众的审美需求为发展方向,以创新为不竭的发展动力,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突破,力争为广大观众呈现出更多的艺术新品、佳品和精品,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汉代徐州文化受到楚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其画像石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色。徐州画像石刻画的俳优杂技场景有冲狭、倒立、高絙寻橦、跳九跳剑等,这些场景体现了汉代杂技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是研究汉代杂技艺术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3,(5):96-96
西藏传统杂技艺术起源丁玲辉和阿旺晋美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从劳动技能与技巧、游牧与农牧兼营,宗教礼仪等方面对西藏传统杂技艺术起源作了探讨。作者认为史前时期的西藏杂技起源于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刘铁英 《神州》2012,(24):26-26
舞蹈与杂技是两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但两者的发展具有共性,能够在发展中和谐共处互相融合。本文从两个方面,从舞蹈编导的视角探讨了舞蹈和杂技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创排的大型杂技剧《楼兰寻梦》,以惊、险、奇、难的杂技艺术讲述了楼兰古国的历史故事。该剧以杂技剧的形式对汉代的丝路文化进行当代演绎,解决了杂技戏剧化过程中杂技与戏剧融合的龃龉,对当代杂技剧创作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楼兰寻梦》以其丝路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以情境塑造加强的叙事能力,展现了杂技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京剧艺术中,有一个特殊的戏种,叫“红生戏”,特指勾红脸的老生扮演三国戏中的关羽。因此红生戏又叫“关老爷戏”或“老爷戏”。京剧为何独有以关羽~个人物为题材的戏?我遍查史书,追根溯源,以三国进而以关羽为戏曲故事内容的文艺作品,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而揭秘人,可谓北宋大文豪苏轼。  相似文献   

15.
金陵艺葩──南京少年杂技班文/邹凌图/失之朴杂技,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当中国杂技艺术团在国际上频频获得金奖,并博得观众热烈掌声时,有谁知道在金奖和掌声的背后,杂技演员们付出了多少艰辛汗水。学杂技的确太苦了.许多杂技演员都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去学杂技;...  相似文献   

16.
孙海岩 《文博》2007,(2):68-71
百戏,又名散乐.它是杂技、歌舞及民间各种新的音乐技艺的总称.汉时的百戏通常是指流行于两汉的各类竞技、杂耍、幻术以及乐舞、俳优戏和动物戏等,当时沿袭了秦朝的称法,叫作“角抵“,如“角抵戏“、“角抵奇戏“、“角抵诸戏“、“角抵百戏“等.“汉代百戏“是在东汉以后对上述不同艺术表演形式的统称.洛阳地区的汉墓常有这类陶俑出土,且别具特色,极富生活气息.多年来,洛阳博物馆收藏这类陶俑多达几十件,本文试就其中的几件陶俑精品,从其造型及所表现的艺术类别来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杂技艺术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在它成为一种表演艺术之前,作为群众娱乐活动的原始杂技,已在民间流传了万千年。值得庆幸的是,在研究中国杂技的历史时,我们可以从史籍、文学作品、出土文物中得到丰富的材料,以了解历代艺人是如何以艰辛卓绝的精神,创造了这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此,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让人们认识到,当代的中国杂技,正是历史的中国杂技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唐代竿木杂技俑主要来自于墓葬,作为墓主人的随葬品出现,主要包括金乡县主墓、孙承嗣夫妇墓以及新疆阿斯塔那墓。根据上述墓葬出土的竿木杂技俑,可以总结出:一是竿木杂技俑在唐代的流行时间主要为开元年间;二是竿木杂技在唐代的杂技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是竿木杂技俑在表现唐代竿木杂技艺术表演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弄壶戏是汉画像石上常见的题材之一,其可能源自古代傩祀仪式中的某个具体的表演情节,它与后来民间杂技中的耍坛子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表演节目.  相似文献   

20.
江涌 《文史春秋》2003,(10):52-54
早在商周时代,就已产生了综合音乐、舞蹈、杂技融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名叫乐舞。随着艺术的发展,杂技从中分离出来。“杂技”这个词最早见于《晋书》。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称为“散乐”,宋代以后又复称为“杂技”。马戏是杂技的重要内容。“马戏”一词出自《汉书》,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