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费正清与美国现代中国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起美国的中国研究,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费正清是公认的美国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现代中国学的开拓者,他的学术经历是美国现代中国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全面考察美国现代中国学,对费正清的中国研究做一探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凡关心中美关系的人,都知道美国“头号中国通”费正清的名字。费正清生前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终身教授,兼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许多重要学术职务,被誉为“美国汉学界的太上皇”、“西方中国学之父”。他的著作和学术思想不仅影响了几代美国汉学家和西方的中国学界,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制定和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导演下,台湾岛上演了一幕大反国际知名学者、美国历史协会主席费正清的闹剧,而且将这场闹剧演到了海外,并引起海内外舆论的讥笑。费正清1907年5月24日出生在美国南达科他州,早年曾在美国驻华机构任过职,此后长期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并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及中国文化区域(包括越南、朝鲜、日本),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中国通"和研究中国的权威  相似文献   

4.
对费正清中国史观的理性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新谦 《史学月刊》2003,2(3):13-18
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始于费正清。在半个多世纪里,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考察中国。20世纪50年代,他提出了著名的“冲击-反应”模式,用来作为其解释中西文明冲突的工具。多年来,史学界对此多有争论,对他的中国史观也褒贬不一。对费正清的中国史观以及他提出的“冲击-反应”模式的背景及其实质进行一些理性探讨,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何俊  卢睿蓉 《历史研究》2006,(6):185-186
始建于1955年的哈佛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在美国中国学研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早期的美国中国学研究发展缓慢,只能亦步亦趋于欧洲的中国学研究。以费正清为代表的东亚研究中心的崛起,使美国中国学研究走上新的道路,并迅速发展壮大,可谓与欧洲中国学平分秋色。新近出版的  相似文献   

6.
彭靖 《百年潮》2014,(7):63-67
正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费正清应邀出席美国政府举行的国宴,并与卡特总统和邓小平同桌而坐。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后,费正清发自内心地感叹:"1979年结束了中美两国之间30年的疏远状况,也结束了我作为一个中国问题研究专家50年的奔走呼号。"作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国际汉学泰斗,费正清是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智囊成员之一,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生中曾有5次以不同身份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7.
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以费正清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以费正清为例李帆马克斯韦伯(MaxWeber)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他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及其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对于中国问题,韦伯也留下了《儒教与道教》(Co...  相似文献   

8.
高翠 《文史月刊》2009,(12):36-41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头号中国通”费正清曾两次来华。在广泛而深入的观察中国社会的基础上,对国民党政权的腐朽落后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最终推断出国民党下台的结论。他的这些看法为美国对华政策制定者做出决策提供了参考,使美国政府与国民党这艘沉船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2013年8月,费正清唯一的一本个人自传《费正清中国回忆录》在国内出版。它主要是费正清与中国半个多世纪交往的回忆录,语言是琐碎的日记式的,内容却几乎是一部现代中国史。  相似文献   

10.
报载: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教授,于1991年9日14日因心脏病突发,在纽约谢世。消息来得突然。我始而惊愕,继而感到:这是中、美两国史学界关于中国历史研究学术交流事业的一大损失。 我感到突然,是因为20多天以前(8月19日)他刚刚给我写过  相似文献   

11.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薛龙博士的新著《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地方政府:传统,近代化与东北地区》是近年来美国学界研究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地方史的重要成果之一。作者薛龙先生早年在密西根大学学习中国历史,1974年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一直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从事中华民国史研究工作。他的这部著作系统探讨了1916—1928年间,以省长王永江为代表的奉天省政府如何不断采取措施克服种种危机,努力进行经济改革和近代化建设,揭示了奉天军阀和省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之所以撰写此书,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满族…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并不只是一个政权代替了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了另一种政治力量,而是一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他的名著《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以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张勉  田亮 《环球人物》2013,(3):14-18
"请大家落座。"主持人说了两遍,还是没人愿意坐下。人们都踮着脚,想要透过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多看几眼主席台中间的那位老者。1月18日,《邓小平时代》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举行,所有来宾热切关注的正是这本书的作者——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教授,他也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最知名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牛贯杰 《清史研究》2023,(4):135-147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年)》一书,是费正清早期研究的代表著作。这是西方世界第一部综合利用中、外文档案研究中国外交史的学术著作,拓展出纷繁复杂的中西历史互动图景。费正清摆脱当时西方学界传统古典汉学和民族志学的窠臼,开创了现代中国学研究的新局面。费正清的这部早期代表作,涉及清代观、近代观、帝国主义观等理论问题,对后来美国中国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彭靖 《文史春秋》2012,(11):30-34
费正清(1907—1991年)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素有“研究中国历史的美国教父”之称。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雇员、社会活动家、政策顾问。当今美国诸多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皆出自其门下。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的宋怡明(Michael A.Szonyi)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历史研究专家、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宋怡明教授1990年荣获罗德奖学金并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东方学博士学位,1994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历史系任教,后转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历史系任教,2005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早在多伦多大学任教期间,宋怡明教授就曾关注海外华人问题。到哈佛大学任教后,他不仅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而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大师费正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金保 《世界汉学》1998,(1):133-140
大凡从事近现代中国史研究的中国人恐怕一般都不会不知道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这个大名,由于政治原因,他的史学研究虽然在台湾早有介绍与批评,可大陆学者(除少数以外)对他的了解则主要还是最近几年的事。近年来他主编的剑桥中国史、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者不乏其人;但对于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迄今却未见有专文论述。据笔者所知,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是最早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的外国人,他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说: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或‘文化素养’的世代相传的自豪感已经激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民族主义’,这在将来很可能会胜过那发生在欧洲的单纯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这是极具见地的。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深层的民族主义,它影响着近代的政治与文化的发展。研究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短短几年,国民党就丢掉了中国大陆。美国正处于麦卡锡主义的阴影中。早就预感到这一点的费正清等汉学家受到传讯和压制,麦卡锡主义者认为他们影响了美国的中国政策,导致美国"失去了中国"。美国汉学家易劳逸(Lloyd Eastman)的中华民国研究改变了这种观念。《毁灭的种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在于其政权与社会的脱节,无法反映民众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观”──当代美国中国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张铠当代美国中国史研究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反思与批判精神。本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在主要针对以费正清为代表的“冲击一反应”模式和以利文森为代表的“传统一近代”模式而开展的批判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