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5年,俄国犹太小提琴家U.M.戈尔德什京与妻子V.I.迪龙在哈尔滨开办了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该校聘请大批优秀的俄国音乐家担任教师,采用俄国音乐课程设置方法,设有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声乐、管乐、乐队合奏、合唱、理论作曲等课程,共培养近500名音乐人才,直至1936年学校关闭。在推动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发展方面,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论影响着对研究对象的选择,对历史进程推动力、发展机制和方向的解释.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苏联社会一政治变革直接影响了专业史学家的历史认知,导致了史学危机.虽然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克服的手段未能达到共识,但俄国史学家公认史学危机是理论-方法论的危机.近年来,现代化理论成为俄国史学界最常用的宏观理论一方法论之一.2008年10月,俄国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历史与考古所资深研究员N.B.鲍别列日尼科夫在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为期两周的讲学中,阐述了俄国学者运用现代化理论分析俄国历史的大致趋势.为了使问题更突出和完整,我们适当地充实了其他俄国学者的相关观点.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11-23日,俄罗斯著名社会史学家和经济史学家、俄科学院彼得堡历史所Б.Н.米罗诺夫教授应邀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讲学.米氏围绕18-20世纪俄国社会发展状况作了10次精彩的学术讲座.他从法制国家、市民社会、个性意识和民主家庭这几条主线出发,就俄国的现代化历程发表了他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前20年,俄国社会矛盾重重,封建统治政权受到了严峻挑战。作为俄国最高行政执行机关的大臣会议,此时的活动对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臣会议主席作为政府首脑,对大臣会议的各项活动发挥着主导作用。从1905年大臣会议体制改革到1917年大臣会议被临时政府取代的近十二年时间里,П.А.斯托雷平成为担任大臣会议主席(1906-1911年)时间最长的政府领导人。主政期间,斯托雷平提出了土地改革、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主张,这些改革对当时的俄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斯托雷平和大臣会议的改革内容、改革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也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图甘—巴拉诺夫斯基(1865-1919年)系20世纪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乌克兰科学院奠基人之一,俄国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图氏与其弟子经济学贡献卓越,提出经济危机和周期、货币、市场预测与分析、合作社和社会分配等理论,为俄国政治经济学派的奠基人。图氏的主要学术成就如下:第一,图氏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影响最大,不但首次提出经济危机产生原因为供需失衡所引发的生产过剩,还是俄国周期学派的奠基人;第二,图氏把统计学方法引入经济学研究,对经济行情进行分析、预测经济发展潜力和走向;第三,图氏的社会主义和合作社等学说影响深远,为俄国合作社研究的集大成者;第四,图氏对俄国资本主义问题十分关注,但其研究只限于工业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除对工业资本见解独到外,对俄国工厂作用也有很多真知灼见;第五,图氏为俄国政治经济学派灵魂人物,很多学术成就被后人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现今的俄国史学家习惯于把工运史称作劳工史(рабочаяистория).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工运史只是劳工史的一部分.在苏联时期,劳工史在史学中是"显学"之一.苏联解体之后,它的地位一落千丈.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俄国劳工史的没落惨状是史无前例的.旁观者甚至会怀疑,俄国是否根本不存在工人阶级,或者这个阶级在历史上没有起过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7.
B.B.巴托尔德是俄国著名的东方学家.他运用历史批判的研究方法,率先将中亚历史地理问题研究纳入科学轨道,成为中亚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考古学、阿姆河流向、人工灌溉和政权更迭等问题为导向,对中亚区域史地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他的中亚区域历史地理观.开启了中亚历史地理研究的先河;他的中亚区域历史地理观...  相似文献   

8.
聚谈,是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的自由主义反对派运动组织,也是俄国自由主义运动家们建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聚谈"作为俄国自由主义运动迈向政党的第一步,在俄国自由主义运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当时的俄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期间,美国的态度曾发生过极大的变化.对1905年革命,美国先是表示欢迎与支持,后又希望俄政府给予强力镇压;1917年,美国先是支持二月革命并立即承认了临时政府,后却对十月革命表现出了极度的反感与敌视.本文在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美国的俄国观、使命观及其革命观是导致它在此问题上立场变化的重要原因.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便将俄国看做是一个与文明世界相对立的野蛮的、残暴的国家,一直期望着按照自己的模式塑造一个新的"自由的俄国",然而俄国的历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塑造一个美国式的俄国,仅仅是美国人关于俄国的一厢情愿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金雁 《炎黄春秋》2011,(5):85-91
警惕"一个在共产主义基础上的革新了的皇帝专制"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俄国社会民主党诞生之日起,就把"争取政治自由"列为头等目标。追求"政治自由"还是追求所谓"人民专制",曾经是俄国马克思主义者脱离民粹派阵营而自立门户的两大标志之一,后来又是区别俄国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两大试金石之一(另一个是承认  相似文献   

11.
米留科夫是俄国19-20世纪之交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在俄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学识过人,著述丰富,在多个领域为俄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首次完成了对俄国文化史的全面论述,开创了俄国史研究的新领域;开拓了俄罗斯思想史研究的新境界;重新评价彼得改革;进一步深化了"国家学派"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历史发展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王绍章 《史学集刊》2008,2(2):125-127
英国学者卡瑟琳·丹克斯在其<转型中的俄罗斯政治与社会>前言中曾经感慨:"俄罗斯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然而又是太过复杂太难掌握的国家".俄国历史的本质似乎就在于它的复杂性.城市化是折射俄国历史复杂性的重要线索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丁禹男 《史学月刊》2020,(11):89-96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俄国工人通过教育的普及逐渐解放思想,通过工人组织的发展实现了组织能力的提高,通过与社会民主工党等政治组织的互动走向了政治上的成熟。在此过程中,俄国工人运动从自发斗争发展为自觉斗争,俄国工人阶级也从"自在的阶级"成长为"自为的阶级"。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上,日本不仅擅长"偷袭",更擅长"趁火打劫"。自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即向世人展示了它的这一"强项"。一、"满洲问题"变成"满蒙问题"日俄《朴茨茅斯和约》签署后,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日本开始推行与俄国缓和的外交路线。因为,一则俄国虽然战败,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不能不担忧俄国复仇。二则日本获取原俄国在南满的权益后,没有信守"门户开放"的承诺,而且出尔反尔,将与"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斯合  相似文献   

15.
陈铁健 《百年潮》2005,(3):74-80
鲍罗廷的得力助手 (续上期)国共合作大潮中,国民党内始终有一股反苏反共的暗流.国民党改组虽由孙中山主持,但实际指挥者是来自莫斯科的鲍罗廷.用鲍氏1924年2月在<鲍罗廷的札记和通报>中所说的话,俄国人对孙中山的策略是"利用":"利用他的左倾,利用他的威信,利用他建党的愿望",以引导国民党走上俄国人所满意的"真正的国民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6.
<正>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伊万·季米特利叶维奇·科瓦里钦科以其卓越的研究成果享誉国内外。科氏治学兴趣广泛,在史料学、史学史、史学研究方法和俄国农业史方面建树颇多,①其中科氏博大精深的  相似文献   

17.
俄国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诞生于18、19世纪之交,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形成政治思想流派,但此前俄国也存在保守主义的元素。俄国保守主义的实质是无条件地遵循俄国的古老传统,把东正教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伦理道德视为绝对的价值观,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视为政治核心,谨慎地对待在俄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的西方扩张趋势。俄国社会和政治思想演变的特殊历史条件,特别是近三个世纪以来所谓的"赶超型"发展模式,使俄国保守主义与欧洲保守主义相比在其起源阶段就表现出明显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中俄文化关系历史悠久.在1917年前,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是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最主要的渠道.由于文化交流主体和交流渠道相对单一.俄国向中国传播俄国文化以及俄国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中国向俄国传播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对俄国文化的研究和引入.清代中俄问文化交流所呈现出的不平衡态势与两国外交政策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目光由西方转向了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为社会主义,俄国的十月革命给贫穷落后的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让中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本文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苏联共产党的前身是遵循第二国际原则建立起来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松散,小组习气浓厚。对此,列宁于1899年便提出了要用集中制改造和重塑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主张,并在1902年《怎么办?》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这一新型建党理论。1905年,随着俄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俄国出现了有限的自由化和民主化。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列宁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确立了更加平衡、全面、灵活和科学的"民主的集中制"组织原则。从这时起到列宁去世,"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