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安石执掌国政,变法图新,成为十一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是和宋神宗的重用、支持分不开的。同样,王安石两次罢相,宋神宗也难脱干系。王安石和宋神宗的关系是王安石变法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方能找到王安石两次罢相的真正原因。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宋神宗的名字是和王安石变法紧密相联的。王安石变法曾经引起了许多史学家和研究者的兴趣,写出大量的文章和专著。然而,对于和这次变法密不可分,且决定变法命运的宋神宗,在研究中却被忽视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宋神宗这样一个颇为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一番考察,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宋神宗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3.
回顾北宋历史,大臣司马光与王安石同仕一朝但政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司马光(1019-1086,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也名扬千古。但司马光却是王安石变法的激烈反对者。作为一国之君的宋神宗,又是怎么处理这两位爱臣之间的矛盾的呢?与宋神宗谈话时,司马光又是怎样议论王安石的呢?为了排斥政敌,他会奴颜媚骨地刻意去讨好皇上吗?  相似文献   

4.
正宋神宗是一位"改革皇帝",他在位期间一直在推动着改革,前期有"熙宁变法",后期有"元丰改制",但人们提到他时往往只会想到"王安石变法"。这说明,他在那场改革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显然被低估了。一、帝国的财政困境宋神宗赵顼是宋英宗赵曙的儿子、宋仁宗赵祯的孙子,出生于庆历八年(1048年)四月,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英宗驾  相似文献   

5.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宋英宗病逝,20岁的神宗皇帝赵顼继位。 神宗青春年少,雄心勃发。他不愿因循守旧,积极寻找有志于改革的人材,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还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常听他的老师韩维讲论经义,每到精彩处,赵顼禁不住连连拍手叫好。这时,韩维总是微笑着说:“这并不是我的发挥,是我的好友王安石的见解。”由此,赵顼一直想见见这位博今通古、很有见地的王安石,只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的一天,神宗破格降诏:特召翰林学士王安石入殿,商讨国家大政。按惯例,皇帝不会单独召见翰林学士。所以,这一不寻常的召见,…  相似文献   

6.
正"王安石变法",是由北宋神宗主导、宰相王安石负责推行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这场变法开启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结束于宋神宗去世时的元丰八年(1085年),前后16年有余。由于时间长,牵涉面广,牵连的人多,掀起的滔天巨浪对北宋的官场形势、人情冷暖甚至国运兴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王安石变法"的争议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7.
在熙宁变法期间,当天变灾异发生时,宋神宗不敢放弃对天的信仰,不敢放弃天人感应说;王安石徘徊于天道自然观与天人感应说之间,也没有能力说服宋神宗接受他的天道自然观;反变法派则借机大肆攻击,恰中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弱点。天变灾异使安石变法陷入困境,是熙宁变法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改革与元丰改制,是宋神宗所主持的改革中,相互倚靠、互为表里的两个方面,撒开元丰改制,孤立的探究王安石变法,是无法反映宋神宗时期改革的历史全貌的。本文不揣浅陋,对元丰改制的某些方面作一个粗浅的分析,以期引起史学界对元丰改制问题的重视,倘若如斯,幸甚幸甚!一改制问题的提出早在宋朝官冗官滥的政治现象初见端倪的时候,就有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制止这种现象。宋太宗时,王元之就上疏云:“臣旧知苏州长洲县,自钱氏纳土以来,朝廷命官,七年无县尉,使主簿兼领之,未尝阙事。三年增置尉,未尝立一功。以臣详之,天下大  相似文献   

9.
嘉言 《收藏家》2002,(4):65-68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北宋第八代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其兄哲宗崩于元符三年(1100年),因为无子,乃由赵佶继位,时仅19岁。他在位共25年(1100-1125年),先后建元六次: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他怠于政治,重用蔡京、王黻等人,横征暴敛,骄奢淫逸。他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由于宋朝政治腐败,军事无能,内忧外患不断。内激起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外引来金兵灭辽后南下攻宋。“靖康之变”(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两路进攻汴京,徽宗仓惶让位于其子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  相似文献   

10.
魏羲之 《文史天地》2011,(12):53-54
这是一起"走后门"的典型案例。可见走后门之风,在中国历史多长。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江西临川才子王安石来到汴京参加由皇帝主持的考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殿试,那年王安石刚好21岁,由于自己才华横溢,所以对于考取状元信心满满。  相似文献   

11.
正熙宁四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王安石作为宰相,登上帝国权力顶峰,变法派"高层领导班子"也建设到位:韩绛升任参知政事,吕惠卿升任太子中允,章惇升任翰林学士,曾布升任集贤校理,蔡确经王安石推荐,也升为三班主簿。变法早已有序展开,王安石与宋神宗经过两年琢磨的"免役法",也开始在开封府郊区进行试点。然而,就是熙宁四年的一天,王安石正在家中办公,忽听门外传来喧哗之声,他刚要叫人询问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建设新型官僚队伍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熙宁二年二月(1069),久负盛名的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挑起了改革政治、富国强兵的历史重担。当时,摆在王安石面前的,是一个积贫积弱、内外交困的烂摊子。百弊当除,百废待兴。关于富国强兵,王安石早就筹谋了一套有效措施。然而,最使他焦虑的,是没有一支能适应改革、能维护封建统治长治久安的官僚队伍。举国大小近四万名官僚中,“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  相似文献   

13.
俞兆鹏 《中国钱币》2002,(1):17-20,30
王安石(1021-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又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的宰相和变法的领导人。关于他的货币思想,在其本人文集和一般史书中均极少记载,因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至今还是一片空白。笔者摭拾零星史料,欲对王安石的货币思想作一次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宋朝于熙宁八年十二月颁布的《讨交趾敕榜》,向来被认定为时任首相的王安石亲笔“自作”。但王安石自作《讨交趾敕榜》说最早与唯一的史源,只是王安石政敌司马光所作之《涑水记闻》,又显然与宋代内制皆由翰林学士等词臣草拟的制度不合。更为重要的是,榜文以彗星天变来咒诅交趾的核心内容,不仅与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素来主张、“最不信《洪范》灾变之说”一以贯之的思想势若冰炭;特别是与其在当年十月末答宋神宗手诏札子当中,王安石具体所论的该次彗星等天变“不足信”完全牴牾。其实是司马光等旧党以讹传讹甚至有意编造出来的“谤言谤语”,目的在于丑化王安石,并非真为事实。《讨交趾敕榜》应是宋神宗本人授意词臣所作,当从王安石文集当中予以删除。  相似文献   

15.
宋朝于熙宁八年十二月颁布的《讨交趾敕榜》,向来被认定为时任首相的王安石亲笔"自作"。但王安石自作《讨交趾敕榜》说最早与唯一的史源,只是王安石政敌司马光所作之《涑水记闻》,又显然与宋代内制皆由翰林学士等词臣草拟的制度不合。更为重要的是,榜文以彗星天变来咒诅交趾的核心内容,不仅与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素来主张、"最不信《洪范》灾变之说"一以贯之的思想势若冰炭;特别是与其在当年十月末答宋神宗手诏札子当中,王安石具体所论的该次彗星等天变"不足信"完全牴牾。其实是司马光等旧党以讹传讹甚至有意编造出来的"谤言谤语",目的在于丑化王安石,并非真为事实。《讨交趾敕榜》应是宋神宗本人授意词臣所作,当从王安石文集当中予以删除。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不是随意能颠倒的。而历史研究必须也只能够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多年来,史学界一直把司马光指责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首领,保守、守旧势力的代表。其最重要的根据之一,就是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  相似文献   

17.
多尔衮争位质疑宋国强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清太宗皇太极在清宁宫“端坐而崩”,九子福临继位,是为一年后定鼎中原的顺治皇帝。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顺治继位是清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权力斗争的折衷方案,具体地说,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窥伺神器的斗...  相似文献   

18.
北宋真是多灾多难。公元1068年,开封皇宫里的大臣们满怀激情,吵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架:"王安石变法"这个项目,到底要不要上?宋神宗拍板:上!我就指望它富国强民,一举收复辽国抢走的"幽云十六州"。  相似文献   

19.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明武宗没有儿子,也没有直系的兄弟。只有远在湖北钟祥的一个堂弟符合继位条件。于是,诏令如山,快马飞驰。有明一代,出了一个生在湖北、长在湖北的皇帝——明世宗朱厚熄。他1507年生,1521年继位,在位45年,死时59岁,由于他自始至终使用的年号都是嘉靖,因此,人们便习惯称他为嘉靖皇帝。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有不少封建帝王擅长书画,宋代弟八个皇帝宋徽宗赵佶,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赵佶(1082—1135),宋神宗子,哲宗时封端王,19岁时登上皇帝宝座,在位共25年(1100—1125)。他是历史上昏庸腐朽、穷奢极欲的皇帝。对内任用蔡京、童贯、朱勋、梁师成等“六贼”,对人民敲骨吸敲、横征暴敛。他下令从全国各地搜括奇花怪石,编为“花石纲”,运至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