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座落在贵阳西南十七公里处的花溪,以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的自然之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明珠。花溪原名“花化佬”亦写作“华伦佬”或“花阁优”。花他倍之名之名源于贵州高原上最古老的一个民族——仡佬族,古时,人们曾按仡佬族的服饰颜色不同,将其分为红仡佬、白仡佬、青仡优、花仡佬等支系。其中一部分花仡佬聚居于今花溪一带,但当时是没有名称的。这块无名的丛林地,经过仡佬族人民的辛勤经营,一直在变化、发展着。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行省建立,贵阳成为省会,程番府(…  相似文献   

2.
青岩镇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处,是贵阳通往黔南的要津,始置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为屯田驻军要地,亦称青岩堡。明清之际,这里商贾云集,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盛极一时。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从贵阳步行经花溪到青岩,他在其游记中记述了当时所见到的青岩城貌:"度桥(青岩北门桥)而南,半  相似文献   

3.
《旅游纵览》2008,(1):71-71
<正>2 1月5日徐霞客诞生日题记:中国人不能不知道徐霞客,他的足迹对世界旅游都有影响,因为他,元月5日成了与旅游最有关的《旅游纵览》"月志"。"古代旅游"是中国旅游史上的重要章节,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旅行游览的硕果最为丰登。按古代社会的阶层分,  相似文献   

4.
贵州从建省以来就一直被"三无"语句所笼罩着,"天无三日晴"作为"三无"之首也是一直令贵州在外界的眼中留下了一个十分不好的形象。本文将从徐霞客游记着手,分析徐霞客眼中贵州的"天无三日晴"以及其真实性。徐霞客游记中贵州的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黔游日记一》是他旅游贵州盘江以东的游记,《黔游日记二》则是他旅游贵州西部的游记。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1638)三月  相似文献   

5.
<正>《徐霞客游记》中的《游嵩山日记》是天启三年(1623年)作者游历嵩、华等山的真实记录。有学者(杨仲伦:《徐霞客的嵩山情结》,《中州今古》,2001年5月)从首句"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一句中,品读出作者浓厚的嵩山情结,认为作者为游览嵩山多次拟定出游路线,出于对嵩山急切的渴盼,最终选定  相似文献   

6.
爱好读书和旅游的人肯定都知道徐霞客和他那部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而让台帅1人感到自豪的是,《徐霞客游记》的酋篇即是《游天台山日记》。398年前,即1613年的初夏,“游圣”徐霞客经宁海,长途跋涉来到天台山游览,开始了他一生伟大的考察事业,游历大山名川,并时刻走笔为记,写出了具有很高科学、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相似文献   

7.
《贵阳文史》2005,(4):F004-F004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著名的所史文化名镇.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历明清两代,迄今600余年。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南郊。明崇桢十一年(1638)年.大旅行家徐霞客经过青岩.他在《徐霞客游记》中称:“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颇有瓦楼街市.是贵省南部要害”。  相似文献   

8.
一个奇人,一本奇书。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以他的双脚丈量大地,书写了一个千古传奇。即便是在398年之后,这个传奇依然在发酵,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  相似文献   

9.
<正>400年前,"中国游圣"徐霞客在他60万字的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开篇写道:"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癸丑之三月晦",正是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从宁海西门出发,历时20余年,开始了他一生壮行天下的旅程。400年后,《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已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成为全球少数设立国家旅游日的国家之一。这对中国的旅游业而言应该是个里程碑事件,它是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的真正标杆,旅游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享。通过在旅游日的宣传、引导,人们逐渐意识到旅游是丰富业余生活,增长见识、  相似文献   

10.
归园田居     
正"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这是《徐霞客游记》开篇第一句,从浙江宁海开始,他开始了长达34年的游历人生。在这部《徐霞客游记》中,徐霞客对宁海这座小城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诸多溢美之词。浙江宁波的宁海县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无论是青山湖海、乡村田园,还是人文古镇、度假综合体,无不显露着宁海独具特色的气质。不妨在五一假期开启宁海之旅,去拥抱这座山海间的美丽小城。  相似文献   

11.
徐霞客于祟祯十一年(1638年)入云南考察旅行,到祟祯十二年冬在鸡山修志,祟祯十四年病故家乡。在云南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写下了《滇游日记》,几乎占整个《徐霞客游记》的五分之二。从滇游记中不难发现霞客在云南曾留下一些墨迹,如《鸡山志》、《鸡山十景》、《云迈淡墨叙》、与唐泰互赠诗句,手书赠沈莘野、刘北有、俞禹锡等的诗文,遗憾地是没有发现原作。四十年代后见到关于徐霞客《山中逸趣叙》和《山中逸趣跋》的发现和文章介绍。笔者六十年代又收购到徐霞客赠鸡山妙行僧诗稿,以上实物孰真孰假,有必要进行以下考证。  相似文献   

12.
徐霞客名宏祖,江苏江阴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卒于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586—1641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幼年就喜爱阅读有关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青年时代就开始研究"星官舆地"之学。他不同于古代那些专攻书本知识的学者,他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来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所以在  相似文献   

13.
近日我在翻看对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作出重大贡献的《徐霞客游记》时,有幸看到了明末时徐霞客对“太子桥”的记载。在明祟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的四月,徐霞客游历贵阳时,他在十四日从贵阳前往广顺的白云山考察过程中写道:他“出司南门(今次南门)度西溪(今市西河)桥,西南向行。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桥”。从徐霞客详记的地理方位看,太子桥即今存的太慈桥(老石拱桥),从次南门西南出“五里”便是此桥;“有溪自西谷来”现太慈桥下的小车河是从西流来,“东注入南大溪”小车河就是在今贵阳监狱外向东汇入南明河的。有…  相似文献   

14.
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 ,一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 ,将他所见所闻用日记写下来 ,留给后世一部具有很高科学和文学价值的著作《徐霞客游记》。这部珍贵的著作中也真实地记录着他对河南名胜———中岳嵩山的一往深情。徐霞客在少年时代就对嵩山情有独钟。正如他在《游嵩山日记》中所写的“余髫年蓄五岳志 ,而元岳 (即中岳嵩山 )出五岳上 ,慕尤切”。这也许是他虽为江阴人 ,但他的血管里 ,仍然流淌着河南人的血液 ,燃烧着他对祖先故土的殷殷真情吧。徐霞客的先祖徐锢是河南新郑人 ,曾担任过北宋的开封府尹。金人攻陷开封后 ,他随宋高宗…  相似文献   

15.
正"大陆花嫁"是指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服从日本对外侵略、入殖中国东北的日本"满洲移民""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的配偶(相庭和彦等:《満洲大陸の花嫁はどうつくられたか》,东京:1996年版,第11页)。目前中日学界对"大陆花嫁"问题给予过关注,中国学者多倾向于"残留妇人""残留孤儿"在中国东北的生活(如鲍海春、车霁虹:《中国养父母历史记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及"大陆花嫁"的政策[王青:《日本侵华期间大陆新娘政策的提出》(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等,日本学者多倾向于探讨"大陆花嫁"的移民问题(小林美惠子:《"縁談:つくられる大陸の花嫁"》,《日本女  相似文献   

16.
1959年11月23日上午,陈毅元帅与夫人张茜在贵州贵阳花溪住了一个礼拜,还吟下《花溪杂咏》七首和《过贵阳》四首,共十一首诗。其中《花溪杂咏》第七首日:“东舍西舍小停留,长春溪水绿如油。农村如此园林化,神州富裕永不愁。”点明了他在花溪下榻于公园的“东舍西舍”。东舍西舍合称“花溪西舍”,乃贵州名屋,位于花溪公园龟山之西北麓,花溪河南岸、坝上桥左侧。占地面积5052平方米,由东向西有三幢建筑,依次称东舍、西舍、厨房,为中西合壁式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为65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花溪河两岸作为“公园”来建设,是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天开始的。但作为“风景名胜”,它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中期。 花溪的狮子山(今麟山),自从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把它定为贵阳名山之后,就常有人到花溪游玩。这一时期,花溪河两岸是明山配秀水,绿树荫苍苔,“风景出自然,非由人力造”  相似文献   

18.
<正>去年初夏,我的一篇旅游博文获得"当代徐霞客游记"大赛一等奖,主办方让我去宁海领奖。说起宁海,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如果提起《徐霞客游记》,几乎是家喻户晓。宁海,就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地,也是中国旅游日"5·19"的发祥地。宁海这个让徐霞客出发的日子成为今天中国旅游日的城市,一下就让我兴致高涨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初夏,我的一篇旅游博文获得"当代徐霞客游记"大赛一等奖,主办方让我去宁海领奖。说起宁海,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如果提起《徐霞客游记》,几乎是家喻户晓。宁海,就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地,也是中国旅游日"5·19"的发祥地。宁海这个让徐霞客出发的日子成为今天中国旅游日的城市,一下就让我兴致高涨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花釉瓷器又称"花瓷",以花釉瓷鼓而闻名。唐代南卓《羯鼓录》载:"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羯鼓录》成书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及大中四年(850年),是有关花瓷的最早的文献记载,也是人们把花釉瓷器称为"花瓷"的缘由。花釉瓷器唐朝初期创烧,鼎盛于唐朝中期,唐末逐渐减少。花釉瓷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窑变釉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