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编者语: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境界。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庄子说:"水静尤明而旷精神,圣人之心静乎。"我们要用一颗宁静、富于接纳的心去阅读,才能吸收书籍中传递给我们的思想智慧和无穷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罗汉,是梵文阿罗汉(Arhat)之简称,很早就出现在部派佛教的经典之中,意指声闻乘佛修证的最高境界,即"阿罗汉果位"。意译上有三层解释: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说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即杀贼、应供、无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至此果位者,诸漏已尽,永离轮回,不再受人世生死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裁李慕松在公司15周年庆典之际对《环球人物》  相似文献   

4.
<正>"上善若水",是历代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能够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  相似文献   

5.
王皓 《神州》2014,(3):99-99
<正>孔子理论中统摄一切的仁,开创了中和的诗教审美文化。而以老庄为代表道家思想是古代诗教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注重心灵自由境界的开掘,呈现出更为空灵超越的审美境界。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是老庄思想的基本观点。老子的主要思想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纵览《道德经》一书,全在于统摄一切的至高无上的道统一贯之。《道德经》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道生成和决定了宇宙和世间万物。道的作用不仅在于产生万物,而且决定天地万物的生存发展。而道又通过无和有的境界透显。老子对于道的"无为而无不为"、"常有"与"常无"规律的揭示,对于"世之皆  相似文献   

6.
<正>题记:古村落依山傍水、宁静和谐,蕴涵山水风情之美。建造在山麓、丛林之中,浓郁的绿色与黑白建筑色调相映,以山水意境的定位,追溯"国画写意里的悠然田园"。优美的景致里往往渗透着"水为财源"的观念,建筑时重视村落的水口,斟酌自然环境的优越,追求天时、地利、人和的境界,从而营造出徽州建筑和谐的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在武夷山采茶季,我应邀到武夷山岩茶基地采风。其实,我是再访,这次专门到武夷山"三坑两涧",即"正岩"种植基地,来体验和见证一罐岩茶的来龙去脉和制作过程。九曲溪漂流,悬棺里到底有啥来到武夷山的人,大致都要体验"一爬一漂一泡",也就是爬山、漂流和泡茶。可以说,没有经历过这三种境界,就不算来过武夷山。  相似文献   

8.
"四始"是先秦理论言说的一种范式。司马迁《史记》载有孔子《诗》说的"四始"论,因为《诗经》学的广泛影响而为学者所熟知;"四始"说并不是《诗经》所独有,古代的占岁术也有"四始"说,后人又总结出了气之"四始"以及《尚书》之"四始"说。作为一种言说范式的"四始"说颇具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铁军 《神州》2012,(34):89
我常听同仁们说:"作文难,难作文",但我同样也觉得"阅读难,难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怎么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呢?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现在的这种教育教学现状中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时代的要求我们不可以说不的。那怎样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21,(4)
石刻、拓本、典籍是石刻文献的三种存在形态,有各自不同的物质存在形式,吸引不同的阅读主体,形成不同的阅读模式。面对石刻实物,融入时空情境,是石刻现场阅读的特色。现场读碑,以抄写进行传播利用,以题刻表达读后之感,促成石刻文本之生长。访碑过程既是一种读碑过程,往往也是读者心灵成长与学术成熟的过程。石刻场所的移动,造成阅读现场有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之别。特定的现场情境,激发读者与古刻、古人乃至古迹遗址的情感联系,完成了情境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正"署名"这件事,说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将它和人格、境界这样一些操守联系起来的时候,却发现在"署名"这样一件小事上,也能展现出大的人生境界来;虽然只是小事一桩,凸显的却是大人格、大境界。崔群是唐代大臣,为人正直,被选为翰林学士。唐宪宗对他特别信任,下诏规定,今后凡翰林学士奏事,都必须有崔群的署名才可以报上来,否则不可以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资料显示:喜欢读书的孩子比不读书的孩子成才概率高五倍。一位资深教育专家把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能力分为四种,依次排列为:一、阅读能力;二、写作能力;三、作业能力;四、考试能力。把阅读能力排在首位,可见它的重要性。也可以说,阅读能力是第一能力,阅读能力是  相似文献   

13.
正福,在甲骨文中为用两手捧酒状,会意祈求幸福,后来福的意义被无限延伸。禄和寿都是福的延伸。《韩非子·解老》说"全寿富贵谓之福"。在民俗文化中,人们把福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来追求。比如称生活美满、万事如意者为"福人";古时也有将酒称为"福水"的;女子行礼,称道个"万福";谓天国神仙之地为"福地";送旅人上路常用"一路福星""福星高照"。福之最高境界为子福,即种的延续。这种观念具体体现在祖宗观念和后代观念  相似文献   

14.
朱晓俊 《神州》2013,(14):146-146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在知识不断更新,文化趋向多元的今天,我却越来越深切地领悟到,教育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孜孜不倦洋溢着智慧的耕作。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沉默有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对于育人有其独特的功效。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沉默往往能向学生传递出丰富难以言表的信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因为我们老师的任何努力,只有化作学生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才能生效。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因此,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  相似文献   

16.
悲──欣──交──集弘一在写完这幅字后的第三天,身着旧衣裤,打着赤脚,侧卧木板床,双膝微曲,右臂枕头,轻轻瞌上了双眼……“悲欣交集”成了弘一的绝笔。这个绝笔,一层意思说它是弘一圆寂前的最后一笔,另一层意思是这最后一笔发生了一个很有意味的变化;好象恬静、平和的书风牵起了一点涟漪。本文试从这地暗淡一点自己的认识。这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内在精神助书写,二方面是在书写形式上不知不觉地流露出一种矛盾的情结。一、一种境界的书写弘一书风一向是以恬静、蕴籍有味著称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朽人之字所承者,平淡、…  相似文献   

17.
书与人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这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著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之后成为该领域经典。《纽约时报》说,这是"值得白领金字塔中每一层次的人阅读和思考的著作。它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阅读这份有  相似文献   

18.
王蕊 《神州》2011,(6):102-105
宋代美学思想的一大特点,便是开拓诗的境界,追求诗中蕴涵的哲理内涵,即所谓诗的"理趣"。在这方面取得最大成功的可以说是苏轼。苏轼将诗与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让我们体味到宋诗的理思之美,也为后世诗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最大成果,是创立了方志"立三书"的体例,并给予理论阐述,即他的《方志立三书议》。在这篇文章中,他说:"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学,而始可以通古人之遗意也。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三书相辅而行,缺一不可,合而为一,尤不可也。"章氏所说"三书"的"志"是指志书中的著述部分。他说:"国史方志,皆《春秋》之流别也。譬之人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学术史上,王国维是深受新老学者推崇的大家之一。他集宋代词句概括出的治学“三境界”广为传诵,引起后世学者的强烈共鸣,许多人一生以此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分别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