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片欣赏     
哈雪  姚胜祥 《文史天地》2014,(10):F0004-F0004
永历皇宫位于贵州安龙县境内。明王朝崇祯皇帝死后,朱氏皇族广东世袭桂王朱由榔自立为南明永历皇帝,1652年,在安龙设立行宫,作为指挥抗击清军的行都——“永历皇宫“。该宫毁于清朝同治年间。现在经过政府拨款重新修建,2006年正式对游客开放。  相似文献   

2.
永历朝廷东阁大学士安之。持敕携印密赴川、秦、楚、豫、湖(湘)。行使总监五省中军总兵兼吏部尚书职权。调度军事争铨选侯伯以上诸军将帅。路线走(广西)庆远(宜山)——麻尾——都匀——福泉——施秉——进巴东。当人马秘密行至福泉马场坪时。被孙可望部围歼,在万分危机情况下,将铜关防等机密信物埋于马场坪附近地下。被俘,羁押贵阳,经与孙周旋斗智,终脱险逃往巴东赴命,铜关防印即此事件的历史见证物。  相似文献   

3.
在我省余庆县松烟蒲村,有一处属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即“他山摩崖”。“他山摩崖”系明末永历年间四川巡按使、著名学者钱邦芑隐居在此时所锈刻。钱邦芑,字开少,江苏省丹徒人,明末永历年间巡按四川。当时,永历政权偏安西南边隅,孙可望专权用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大救驾”,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安徽著名小吃,寿县“大救驾”。安徽“大救驾”是用酥皮包果料经炸制而成的甜酥饼。据说此饼因救过宋太祖赵匡胤的驾而得名。 其实,云南也有一种风味小吃叫“大救驾”。云南“大救驾”是腾冲炒饵块的一个御名。相传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打进昆明,全城一片混乱,明永历皇帝的小朝廷逃向滇西,清军紧追不舍。农民起义军大西军领袖李定国命大将勒统武护送永历皇帝至腾冲,自己率军拦击清军。永历皇帝逃到腾冲时,天色已晚,在一个小村子住下来。走了一天山路,皇帝早已疲惫不堪,饥饿难忍,主人为了应急,炒了一盘饵块送上。永历皇帝吃后赞不绝  相似文献   

5.
贵州和云南曾被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继承者孙可望占据,长达十余年,其中驻居贵阳达八年之久。孙可望反抗明朝统治,杀了不少明朝官吏,被统治阶级视为“流寇”;孙占据滇黔后,又收复清军占领的湘桂蜀省广大地  相似文献   

6.
清顺治三年(1646年)10月,献忠迫于形势弃成都北上陕西。翌年1月,在四川西充凤凰山与清军激战,不幸中流矢而亡。4位义兄义弟根据当时习俗,皆改姓归宗,并推28岁的孙可望为统帅,全军战略转移,攻打黔滇。破遵义、占贵阳,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是一位从贫苦人家成长起来的开国皇帝,深知一米一粟来之不易.因此,他当了明朝的皇帝后,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的风尚,反对铺张浪费的奢侈行为. 朱元璋倡导节俭先是从自己开始.明朝的皇宫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由于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所以明皇宫投资小,规模小,装修也不奇巧华丽.1368年,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大臣们建议朱元璋扩建皇宫,好好装修一下.朱元璋听罢当即拒绝了.他说:“现在的宫殿坚固耐用,已经很好了.装修再豪华,也只是一个办公场所呀!”朱元璋不仅没有扩建和装修宫殿,还让人在皇宫的墙上画了一些勤俭节约的图画,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忘本.  相似文献   

8.
安化郡主何许人氏安化郡主是明朝永历皇帝朱由榔 (16 2 3— 16 6 2年 )的同胞妹妹。永历帝系神宗朱翊钧之孙 ,思宗朱由检的堂弟。初封永明王 ,隆武时袭封桂王。安宗皇帝 (朱由松 )死后桂王受瞿式耜等拥戴 ,在广东肇庆即位 ,称南明皇帝 ,拥有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  相似文献   

9.
正叶:中国建筑史上有一面旗帜,就是苏州人蒯祥,我听说有"北鲁南蒯"之说,是吗?孙:"北鲁"指鲁班,他发明了锯子等木匠工具,"南蒯"就是指苏州的蒯祥,他奠定了中国明清两代宫殿建筑的基础,他的作品至今为世人称颂。叶:我们来说说蒯祥吧。孙:蒯祥,出生于苏州香山一个木匠家庭,从小受环境熏陶,练就一套过硬的本领。明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永乐十五年兴建皇宫,二十多岁的蒯祥应召到北京。史书记载,蒯祥精于建筑构造,"用尺准度不差毫厘",他擅长宫殿装銮,把具有苏南特色的苏式彩绘和陆慕御窑金砖运用到皇宫建设中去,他还  相似文献   

10.
一 皇宫建筑是皇权的表征 皇宫是皇帝居处之所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皇宫的选址设计、建造格局历来为封建帝王所重视。由于古代自然科学水平较低,人类对许多自然界的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便把自然界的现象与人事间的事相比附,这就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学说。皇帝利用这一学说,自认为“受命于天”、“奉天承运”,是天帝的儿子,人间的  相似文献   

11.
《贵阳文史》2014,(6):9-10
正中华北路地段直至1626年建外城之前还在贵阳城北门外,之后才逐渐形成街道。原来从老城北门(现喷水池附近)开始的路段依次叫黑石头街、广东街、南京街,这是贵阳旧时繁华的商业、金融中心。1927年,贵阳城修建马路,黑石头街、广东街合并改称为西成路。1929年,在该路南端——也就是现在喷水池的位置建贵阳最早的城市广场,中央树一尊周西成铜像,民间俗称为"铜像台"。直至1936年才将西成路、南京街合并改名为"中华北路",与中华中路、中华南路组成南北向的中华路。1941年中华路拓宽到9米,从六广门至大南门全铺成石块路(与今天省府路东段尚存的路面一样),而六广门外的街道叫市北路。  相似文献   

12.
正题中老贵阳,指的是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贵阳。我生于此长于此,对当时的贵阳还有印象。在那个物质生活条件相当匮乏的年代,人们对"吃"特别在乎,作为少年儿童的我,自然对"吃"的印象较其他方面深刻。50年代,学龄前的我没有条件去认识餐馆,只依稀记得曾在家长带领下,到一个大饭店参加某位长辈的婚宴,这可是我人生第一次进餐厅,贵阳话叫"开洋荤"。我记得饭店内有个大水池,养着不少大鱼,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几斤重的活鱼。稍懂事后问父亲,才知道这是贵阳有名的贵阳饭店(位于喷水池)。至今还在,只是面目全非了。  相似文献   

13.
妃子与皇帝离婚,这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250多个皇帝中,只有皇妃鄂尔德特·文绣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傅仪一案,真正叫做史无前例。(一)文绣,字慈心,是满族鄂尔德特氏瑞恭的女儿。1922年皇宫选后选妃,有人拿着4张女孩相片叫溥仪挑选,溥仪对此并不大感兴趣,心中更没有什么美人标准。他拿着相片看了看,觉得个个都长得差不多,既无好感,也不厌恶,似乎没什么挑的,拿起笔在一张相片上画了个圈,这便是皇帝自己“圈定”的妃子文绣。文绣当时只有14岁,从小受的是三从四德的封建教育,虽然相貌稍逊于婉容,但她娴静内向,谦逊老…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221年,中国统一是必然的。但由赢政来完成,却是一个偶然。既然统一了,国家元首就不是区区小王了,叫什么好呢?大臣们说,叫"泰皇"吧。他欣然接受"皇"字,又觉得不过瘾,加上一个"帝"字。很简单,自己的功劳已经超越了古代的三皇五帝。他是始皇帝,子孙后代就是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万世皇帝。  相似文献   

15.
贵阳牌坊的历史,可追溯到贵州的建置沿革。康熙《贵州通志 孝义》记载,(元朝)达鲁花赤相兀孙妻脱脱真:“早寡有忍独生以死从夫,延祐二年旌其节。”由此可知,元朝以前,贵阳这地方不排除建立牌坊的情况。明朝是贵阳历史的重要时期,明朝隆庆二年(1568),迁程番府于省会,取名贵阳府,贵阳便成为省会,是全  相似文献   

16.
1029年的冬至快到了。61岁的刘太后望着宋朝的天空,愉快地筹划起生日。她已经在宋仁宗身后垂帘听政7年,现在,她很想把太后生日"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日"乾元节"相同的程度——由天子带着群臣来拜寿。此念一出,别人还没说话,国家图书馆的高级管理员范仲淹就跳了出来:"不行!太后过生日,是皇帝的家  相似文献   

17.
嘉庆反赌     
1811年5月,纪检官员(御史)韩鼎向嘉庆呈上一份调查报告,说皇宫附近有人开地下赌场,其中还牵扯到一些高官。  相似文献   

18.
从前,古木南街脚有座古庙,叫茶花庙。这庙是咋个盖起来的?当地有这么个传说。不知是哪个朝代,当时有个皇帝昏庸无能,天天只爱赏花,哪里有好花、名花,他就要生方想法把花搬到皇宫里去供他玩赏。那时,古木南街有一棵奇异的茶花,这茶花每到开花季节,远远近近四面八方都可以从水中看到花的倒影,但外地人谁也不知道这棵茶花究竟生长在什么地方。有一天,皇后在宫中洗脸,忽然发现盆中映出一朵非常艳丽的茶花,她伸手去摘,却什么也没有摘到。她抬头看看四周,却不见有茶花。奇怪!没有茶花,哪来的茶花倒影?  相似文献   

19.
《文史博览》2008,(2):35
火劫:联军、土匪1860年,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和焚毁,其间还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木劫:圆明园变成木炭厂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人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不出数月,火劫后的残余建筑,连同满园古树杂木,便荡然无存,这被后人称为"木劫"。  相似文献   

20.
香妃,一个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她因父兄的战功被皇帝选进皇宫,虽然倍受宠爱却一心想要回到生她养她的喀什去。她太爱自己的家乡了,面对皇宫的美味佳肴,只想吃家乡的沙枣。皇帝叫人千里迢迢送来了沙枣,她又想念幽香扑鼻的沙枣花。皇帝怜惜她,只好派人送她回家乡。路途遥远,一百多人抬着轿子,沿着丝绸古道历时3年半才把她抬到喀什,可她已不幸在途中辞世。维吾尔族人民喜爱她,把她葬在家族的墓地里,供人们瞻仰、朝拜。这就是生活在喀什的人们世代相传的香妃故事。史料记载,香妃即乾隆皇帝的容妃,因身有沙枣花的清香而被称为香妃,又因是维吾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